每年高考前,河北衡水中学都要举行高考宣誓演讲,每位同学上台“喊出”自己的目标大学,可谓壮士豪情、激烈满怀!来看看现场视频,感受一下——
有人说,文凭只不过是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但马化腾、 刘强东、雷军、张一鸣,他们的人生蓝图可都绘在知名院校的纸上。
中国互联网届最有权势的大佬们的聚餐,还好还好,这一桌身价差不多也就5000多亿人民币吧... ...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是的,这是一个阶层渐渐固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努力依然会有回报的时代。只要你敢想,一切都还来得及!
高中的时候,班里一共44人,全年级8个班。高一和高二时期,我一直是班级倒数10名。我对高中科目不是很感兴趣,当然也跟自己不太努力有关。(不过这里要注明的是,我们高中是省级T1梯队的重点高中,每年能考上20个清北那种。非京沪地区。即便在那所高中考个倒数十名,考进个一本也不是很难)。
高三开始的时候,想努力突破一下,却不知道怎么突破,下了很大决心去学,但是觉得同学们实在太强了,简直无法超越。
我挨个科目问老师求打气,说,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绝大部分的老师回答都是 “来得及。好好学。”
于是把重心从问人“来不来得及”转到了拼命做题学习上来。再也不去想“来不来得及”这种破事了。因为的确,别人说来不及,还是要学的,多问也是给自己添堵。
那一年里我每天只睡6个小时,身体很差,个个月挂吊瓶。但后来奇迹真出现了,我从班里后十名急起直追,在第三次模拟考试的时候进入了班级前十,第五次模拟考试进了年级前10,后续的7次模拟考试中一直在年级前50这样。老师和学校都很惊奇,逐渐把我作为清北重点苗子开始培养,并安插进了周末的尖子班。这个班很厉害,年级尖子班一共50人,周末抽调全校最强的老师免费集中补课,目的就是冲清北。
当然后来我没考上清北,数学分数还是差了点,智商问题。只进了一个普通的985,也算是给高中一个满意的答卷了。
有人说学得好不如爸妈好,人家富二代的起点是我的上限。但牢骚何用,请在那么多还不是富二代的人中间争个先。如果生下来不是只免子,至少别做缩头乌龟;爬,也要努力向前,富二代的爸妈也曾经是拼一代。
你大概又想到了马云,长相和成绩都不咋地。高考数学第一次只考了1分。复读了两年,千辛万苦才终于以本科差5分的成绩考入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幸亏当年本科没招满人,马云才补上了。
但从这数学1分到蹭上本科的两年要多少不懈努力,恰好像极了12年之后,而立之年的马云拿着自己推销的黄页,敲开一扇扇门却被婉拒的时候:在夜色中的北京街头,马云看着满街的灯火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会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一纸高考检测的不仅是你的智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判断力、专注力、控制力与承受力。
面对今天高三读书的单调或辛苦,你选择了不作为,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还会有多少冷眼、孤独、拒绝、惨败甚至生离死别,我如何相信你就一定有作为?
青春不只路一条,是不急于见分晓,但是,走在前面的吃苦,走在后面的吃土。世间无论哪条路,大多还是这个谱。
也许你会说,高考是看运气的。但是你肯定也知道这样一句话:命由天定,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些同学上课效率高,你说人家天赋好。真相也许是这样的:同样上课,习惯不好的同学,平时适应于高刺激(玩游戏等)阈值的事物,在低刺激的信息中更容易走神。习惯好的同学则更容易适应低刺激的学习,更快的进入状态。
同样,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习惯差的同学轻易放弃,而后者却习惯了挑战难题,越战越勇。
还有些同学一点就通,你说人家聪明,其实他可能只是比你更早积累了经验,并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我们也常常把这种隐性的积累导致的高概率事件也错误的当作了天赋偶然。
其实,学习不只是积累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还积累学习的速度,即学习自带微小的加速度。你越学习,越善于学习,而你常嗟叹的天赋不如别人种,还有很大一部分在于你努力、习惯不如别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