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古诗扩写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2018-03-03 12:51:55  阅读 114 次 评论 0 条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天底下,一碧千里,但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牧童赶着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那些羊儿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牧童们边放着羊,边嬉戏、玩耍。他们把羊群赶到了一个地方吃草,自己就在旁边一会儿捉蚂蚱,一会儿玩游戏。就这样,很快夕阳西下了。其他小伙伴都回家了。只有这个牧童将羊儿赶回羊圈后,又坐回到草地上,拿起笛子在晚风中缓缓地吹起来。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给静寂的黄昏增添了几分快乐情趣。不久,牧童的妈妈看到天快黑了,就喊牧童回家吃饭。他吃饱了饭,就已经是黄昏之后了。他再次走到原野上,连蓑衣也不脱,就仰面躺在了草地上,抬眼看着天上那皎白的月亮,回想着白天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时玩倒立,有时翻跟斗,可真尽兴呀!他放佛又听见了那愉快的欢声笑语,不由得沉入更美好的遐想:明天,自己和小伙伴们该玩些什么呢?就这样,牧童在草地上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仁《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

  六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十一陈子昂唐字伯玉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十二王之涣唐字子同号七绝圣手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十三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十四孟浩然山水田园派诗人唐代诗人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shu),邀我至田家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十五王翰唐代诗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催我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十七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派诗人五言宗师画家字摩诘诗佛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故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进酒》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二十一杜甫唐代诗人诗圣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与李白并称李杜诗史《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韵译】: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二十五韦应物唐代诗人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二十八韩愈唐代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二十九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浪淘沙》

  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来自天涯,奔腾万

  里,它携带的泥沙也经历浪淘风簸。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的波涛,直上九天银河,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家中去做客。这句话写黄河的雄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

  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十六贾岛唐代诗人《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文解释】󰀀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词语解释】󰀀长河:银河。󰀀【诗文赏析】󰀀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四十李峤唐代诗人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这歌声是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显得那么活泼可爱。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似乎在赞美牧童的歌声动听呢!

  牧童正唱到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传来。蝉声打断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声,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聆听着。

  牧童想要捉蝉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黄牛,又指指树上的蝉,老黄牛心领神会,用慢慢的速度,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向蝉靠近。

  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从牛背上站起来,双手轻轻地向蝉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牧童双手向前一合,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将手露出一条细缝,笑着说:“哈哈哈,谁让你跟我比试歌喉来着,现在遭殃了吧!”此时的蝉,怎么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唤着,挣扎着,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济于事。

  眼前的这一幕,都被外出散步的大诗人袁枚看见了。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他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诵道:

  天上有许多蓝,阳光分给大地许多温暖,寂寞了一夜的柳默默地吐着绿色的心事,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朝来了!年幼无知的孩子只知和蜜蜂蝴蝶玩耍,孰不知,朝露已干„„

  红日高挂,照得向日葵笑弯了腰,瞧着自己戴满了果实的头。知了在用自己即将结束的短暂生命歌唱着激情、欢悦。而那孩子则在午睡,、仍不知朝花未撷„„花夕拾

  天边夕阳渐落,一丝凉意袭来,待那孩子想起,花已凋败,为时太晚。拾起落花,才知时光已逝,独徒伤悲„„

  我漫步在这青葵的海洋中,回想着时光的足迹,一时间有些迷惘和悲伤„„——题记

  我记得这片青葵,记得它们给我的启示,记得它们一年四季的变化,记得它们的绽放和枯萎„„

  那时候的葵只有现在的一半高。才是初春,就已经那么绿了,还泛着亮,迎着光看时,闪闪地。它们使我意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它们使我留意到在我身旁溜过的时间,使我更加发奋努力。

  再去看青葵时,已经是盛夏了。太阳好像比我还爱这片葵,洒下了金色的阳光来照顾它们。它们也很珍惜这恩泽,努力的向上长着,更加茁壮美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秋天还是来了,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青葵也不是名副其实的“青”葵了。它们的花叶也差不多全枯黄了,在茎上挂着,被深秋的风吹得飘动着,像吊在悬崖上的绳子。凄凄凉凉的,让人看了不得不怀念它们夏日的辉煌„„

  时光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悄无声息的流淌着,如河水只向东流,却不能向西回返一样,时光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我想,我要像青葵那样,用少时的努力和绽放来见证时间的飞逝。而不是虚度光阴。

  青葵的成长给我深刻的启示和无限的动力来见证时光的流逝,从此不再迷惘,长大后也不会悲伤!

  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只是一个少年,那些如流水一般的日子,流逝在电脑前钱的专心致志;流逝在操场的汗流浃背,流逝在电视前的笑语欢歌,流逝在同学间的吵吵闹闹,一滴一滴的,却很少流逝在书本里。

  陶渊明有诗云:“一日难再晨,盛年不再来”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是有的”朱自清先生更是奋笔疾书《匆匆》,还有太多太多的智者先贤给予我们珍惜时间的启示,难道我们就应任时间飞逝而无动于衷吗?

  当然不能!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便应与时间赛跑,从分分秒秒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我又忽得想起了我那点点滴滴的时间,为他们叹惋着,落泪着,怎想的新的时间又坠入那无穷无尽的黑洞中,于是我茫然着,彷徨着,于是新来的日子也消失在过眼云烟中了。仿佛一张巨大的网,吞噬着一切范围之内的东西,丝丝点点都被吞噬着,无影无踪了。

  ——卸下一切包袱,轻装上阵,与时间赛跑!尽情的在学海里遨游,与好书为友,与知识为伴,岂不快哉?岂不妙哉!

  一条小河,汨汨地从树木中穿过,清澈见底。小河的归宿在哪儿?是了,它汇入滔滔江水中,然后,就会流入海潮的大海。在那里,它将得到永远的生命——只可惜,这里,将永远见不到它了。那以后流过的,永远不会是先前那条小河了。

  正这么想着,猛然见到河中一只小“小舟”——那是片柳叶,还微微存留着绿色——为什么它不在树上?很愚蠢的问题。它的寿命到头了,就永远地离开了那赖以生存的树木,化作肥料,哺育下一丛嫩绿。

  脚下,落叶被踩碎发出了又干又生硬的声音,实在算不上动听,可这就是它们生命最后的交响曲。明天,或许,这些音乐家中的某位就消失不见了——与它身下的泥土融合,成为新生命的源头。尽管它们是为了哺育新的生命,可这仍然太残忍——明年,虽说还会有新叶,可不会是它们了。有人说,来年的新叶是它们生命的延续。我想不是,它们的灵魂,早已成为泥土的一部分,永远不会重生了。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辉透过稀疏的叶子,斑斑驳驳地照到我身上。明天,虽然还会有新的红日,可永远不会是今天的了。

  抬头,小河,树木,落日,构成了一幅凄凉的图画。是啊,此年,此月,此日,此时,此刻,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流失地飞快,眨眼之间,葵园已经葱绿如荫了。我看见阳光的恩泽已经渗透进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融化了万物心底的阴霾,也融化了所有挡住时间前进的坚冰。时间从不为什么停下来看一看。它只是匆匆地走,匆匆地离开。我们常常感叹秋的凄凉与绝美,因为它是花叶凋零衰败的日子。

  我静静地走到小溪旁,掬起一捧水洒在脸上,清清凉凉,好舒服!我看着小溪向东流去,心中浮出了一个成语:海纳百川,东流至海。这水,一去不复返,宛如时光飞逝,毫无顾虑,不留情面。什么时候,溪水你能向西流;什么时候,时间你能再轮一周,谁能够挽回过去的错误,弥补现在的后悔?

  现在若有后悔……唉,只有以后惜时如金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向日葵垂下了头,太阳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扩写、改写、续写古诗。训练目的要求:

  根据古诗的情节,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前准备:

  背诵新修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的《七步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回乡偶书》等有故事情节的古诗,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1.同学们,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描写了一位英武的将军,要在月夜去捉拿逃走的匈奴首领单于。全诗雄劲健朗,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并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家还记得这首古诗吗?(指名背-齐背)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或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2-01小学课本里选了很多古诗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把写作也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老师在基本讲解分析使学生有所理解后。再叫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创造性的散译这首诗。同学们的散译真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足见这种训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和练习写作的积极性,收效甚佳。如三位同学的散译: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了。“春乏秋困”,说的真没错啊,春天的晚上,不知不觉的就一觉睡到大天亮。被鸟鸣声叫醒,只听见处处莺歌燕语,好一派热闹景象。时间可过得真快,春天很快即将过去,秋风秋雨在一个晚上偷偷袭来,当风雨声敲打着门窗吵醒我的美梦后,我急了,担心的想:那些美丽的花不知被风雨吹落了多少啊!春天在人们的期盼中终于款款而来,大自然以无可比拟的热情迎接了这位生机勃勃的贵客,一个个地把她延请到自家田头地畔。好了好了,家里也都春光荡漾:庭院的梨树枝一点一点的新绿,水边的杨柳枝一天天的柔媚,转眼就会演变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怡人景致。春天的静好给人安好的心情。春梦最让人沉醉酣睡,竟不知不觉的天已大亮。微微睁开眼,阳光洒金散银,闪闪烁烁的耀眼,鸟儿在屋外早已在花草树木间开演了大型的音乐会,各种调值的鸣声皆婉转悦耳催人心花怒放。又是一个美好天。看啊,李婶家的大丽花一夜开了七朵八朵,朵朵鲜艳,杜叔的郁金香含苞待放;金贵哥家的芍药笑红了脸,王姨家的油菜花黄灿灿给小山缠了一条散发着浓香的漂亮围裙。这个例子可以表明把古诗文和写作的学习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是提高古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作文难,难在对一切有表现力的大自然景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解读大自然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难在不会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做有序的描写和恰当的概括。而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古诗词,就是古人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对人生社会精辟的议论,我们在教学生弄懂这些古诗词的含义的同时,还要结合诗词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学习对中小学生来说有五点好处。一、学会观察体验事物。中小学生作文首先要培养其观察能力。学生写作难在于不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并不是一种凭借人的感官而在自然界中进行盲目搜索的活动。观察要受到观察任务的制约。让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步骤等等再观察。这样才能使观察区别于一般的感性认识活动。好的古诗词在这方面是很好的范例。比如上面诗中孟浩然带着对春光的珍惜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从春眠不觉晓中体验到韶华易逝。又观察和倾听了动人心魄的花香鸟语,而当秋夜被风雨声吵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花儿不知被打落了多少,这样的观察和体验就把那种惜春之意表现得细致入微而动人心魄。二、学会联想和想象。古诗跳跃空间大,要达到深入细致的理解和再现作者在诗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学习者就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臂去攀住作者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飞翔。如果把作者的原诗比作金子,不管原诗多么丰富深远,倘若没有想象,也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原诗中的形象和生活感受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所以,学习古诗的过程就是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学生要根据诗中语言的提示,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出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如果把他们这些联想和想象写出来就是一篇对原诗散译的好作文,这样的训练,正如上面第三个学生对《春晓》的散译,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表现了广阔的生活领域,再现了作者创造出的新形象,领悟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三、学习选择和组织材料。在同样的地方对于同样的事情,可以观察到的景物和可以写的事很多,这就需要选择,选择材料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主题的表达。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通过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如《春晓》,作者就是根据惜春的主题需要,选取“不觉晓”“闻啼鸟”“风雨声”“花落”等材料,并按照时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的顺序组织在诗中,自然而顺畅,材料的有序组织更好的传达出了作者的主题思想。学生在洞悉作者选材的匠心后,自己作文时就会迁移成为能力。四、学习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深刻理解不易,理解了再用自己的语言散译出古诗的内容,把诗中的意境,作者渗透在语言中的微妙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更不易,它也是一种创造,不同的人语言风格不同,散译出的文章韵味不同。所以,通过对古诗的散译,达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好的理解古诗。五、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当今社会人们的是非观真的有了问题,所以很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还往往叫人“有理说不清”。所以唐代文学家韩愈倡导“文以载道”也适合于现代语文教育。审美标准也是“道”的一个内容。审美实际是一个人是非观念的外在体现。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从仁爱出发,认为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就是对的,而有损于他人的事就是错误的,这是古代仁人志士源于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是非观。文如其人,只有提高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也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后,才可望学生写出思想健康美好的文章。反之,如果学生认为那些认为奇装异服是美,粗言秽语是美,荒淫无耻是美,傲视一切是美,奸诈狡猾是美,那么写不出好文章还是小事,大事则是我们这个民族便绝望了。所以学习古诗词的主要一个任务还在于提高修养,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比如上面一诗中的惜春之意;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事业与友谊的关系之美;曹植“丈夫志四海”的宏图大志之美。审美能力提高了,写作的主题美,语言美等问题也就逐渐解决了。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看着祖国的秀丽风光,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

  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出来?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噔噔……”一阵急速的脚步声,曹植急忙来到富丽堂皇的大殿:大理石柱子,汉白玉地板,曹丕坐在龙椅上,双手搭在椅把上,死死地盯着殿门口。曹植迈入殿内,顿时气氛变得很不自在,充满杀气。

  曹丕待曹植行完礼后,马上说:“你这畜牲,竟敢勾引大嫂!本王要置你于死地,但念你我兄弟情深,姑且放你一马。听闻三弟文采好,如今若能在我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便免死。”曹植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心想:这是我哥哥吗?为什么非把我整死不可。

  曹丕瞟了曹植一眼,从龙椅上走了下来,说:“三弟,开始了。”曹植心想:如果让爹看见了,这是何等伤心?眼泪直在他眼内打转。曹丕说:“一步!”曹植咬着嘴唇没作声,当曹植喊“两步!”时,曹植终于开口了,吟:“煮豆持作羹”这时两颗伤心的泪珠滴落在晶莹的汉白玉地面上,汉白玉变得不再晶莹。“三步!”“漉菽以为汁。”曹丕冷冷地斜了曹植一眼,说:“四步!”曹植无可奈何地仰望天穹,两行泪挂在他脸上,心如刀宛,声音颤抖地答“萁在釜下燃。”“五步!”“豆在釜中泣。”“六步!”“本是同根生。”曹丕把头扭向一边说:“七步!”曹植叹说:“相煎何太急?”曹丕一愣神,望着大理映入石柱子里的自己,好像看到了狼心狗肺,他失去了人性。

  曹植扔下一句“大王,在下告辞!”匆匆离开大殿,他对此地绝望了,曹丕连亲情也不顾,祝亲兄弟为敌人,难道他的江山还可以保住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曹丕说完,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出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还没有走完七步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这首诗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马上写了一封信,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两人亦然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用这样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李白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李白无奈地摇头叹道:“唉,没有办法,苍天逼人,只好一别呀!”

  一大早,李白就收拾好了行李,来到了岸边。李白走上小船,心想:既然不能再留,倒不如现在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美景,也算是安慰自己一下吧。

  啊!桃花潭边盛开的桃花果然名不虚传,大都是重瓣的。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李白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自己深情送别的歌声呀!听,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啊!这歌声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几天来,是汪伦,与自己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伴自己浏览胜景;是汪伦,和自己共同探讨人生意义;是汪伦,在灯下与自己饮酒赋诗。啊!朋友,你快点来,快点来,让李白与你再握一次手,再说说知心话„„

  船,扬帆启程了。李白望着渐渐远去的汪伦,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诗兴大发,深清吟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天气虽晴朗却笼罩着一股离别的伤感。诗人李白就要和朋友汪伦离别了,两人非常舍不得。正在依依惜别之际,突然,李白的手机响了。李白拿起口袋里的手机说:“喂,是谁呀?”只听电话里的人说:“喂,小白,你在哪儿呀?我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等你好久了,你咋还不来?”李白回答说:“我和我的新网友正在离别呢,你打电话破坏了这离别的气氛,你再打电话来,我就不去了。”李白气愤地按了关机键。李白在船上站了很久,看着汪伦,至少说了N次再见。李白不耐烦了,说:“喂,船长!怎么还不开船?”他气愤地走进了船舱,“哇!”李白尖叫一声,船舱里沾满鼻涕和眼泪的餐巾纸“泛滥成灾”了。原来船长看着李白和汪伦离别的情景哭了,而且哭了N个小时了。李白说了船长几句,船长就马上起航了,突然船长说了一句,李白马上就晕了。“原来船的油用光了。”最后,李白只得开着他的大众摩托车回去了。

  便到了一对老夫妇家落脚。“开门!”大汉不由分说一脚踹烂了不能说是门的门。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连忙穿上衣裤,走了出去,看见了老翁翻过墙去——大为惊讶。原来,老翁的体质并不是很好,虽说可以下地,但一天也只能下相当于普通人一小些的地(不通顺)。——他到底为什么如此惊慌。习作新方案:古代诗歌改写

  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一会儿搏击长空,一会儿斜刺般地俯冲,像是在捕捉猎物;一条“巨龙”张牙舞爪,神龙见首不见尾,似乎要转回天庭......天上的风筝千姿百态,数不胜数呀!孩子们是那样的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啊,好一副春天的景象,一副大自然美丽的图画!巨人。

  2.学习从诗歌中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诗歌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改写。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老师发下两份资料,一份是原诗《卖炭翁》,一份是同学根据诗歌改写成的记叙文。请同学仔细比较,根据老师的要求,试着归纳出改写的规律和方法,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以备交流。

  注意了作文指导求实求切,有素材积累,有方法的思考比较和自主性的归纳,为改写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1.认真阅读比较原诗和改写稿,想一想:哪些内容是原诗中没有的?这些内容从何而来?2.哪些内容是依据原诗句加以扩充的?添加这些内容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是在学生先行思考基础上的指导;指点思考方向,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给大家20分钟时间,好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用学生作文的成功范例进行剖析,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也增加了改写成功的信心。卖炭翁

  一道灰烟穿破了绸般的云层,袅袅地向着苍穹而去,似乎正在向上天诉说着这座山中的悲凉。上终南山只有一条路,一条未经开凿的倚着山石对着终日不散的云雾的泥土小径。很少有人上终南山,因为山路之险与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老人。他已年近古稀,家中贫苦不堪,儿子被迫服役,生死未卜,老妻终日以泪洗面。良田万亩、珠宝无数的地主,因为老人家中没有劳力又交不起昂贵的地租,就收回了老人的租地,还带了一帮家丁把老人家传的仅有的一点积蓄抢了去,说是抵没交的地租。为此,老人曾到县衙去击鼓叫冤,但财大气粗的地主做了手脚,老人挨了二十大板,差点把命都丢了,至今还落得个跛腿。家中空无一物,眼看着老伴饿得昏昏沉沉,自己也头昏眼花,老人只得一横心,一头扎进了无边的终南山„„

  老人挥动着与他一般沧桑的钝斧,在山中不停地砍柴,豆大的汗粒从他爬满皱纹的额头滑下;老人在山中一窑一窑将大大小小的木头烧成黑黑的炭,浓浓的黑烟熏黑了岁月;令人心颤的咳嗽声,呛白了老人的双鬓。西风紧了,老人穿着被寒风撕成条的单衣,在风中颤抖;西风愈紧了,但风中之烛,那微弱的火光却有些激动,竟摇曳得欢悦了。风来,雪来,隆冬时节,隔夜的一场大雪,染白了天地,一切的困顿都好像被掩埋了,老人从山中推出了一车黑黑的木炭。炭般黑的十指,嶙峋瘦骨;佝偻的身躯,蹒跚脚步。老人的脸上没有表情,风如刻刀,雕出凄苦的永恒。但他心里却有了一丝盼望,他推着这车炭,像推着一冬的希望:可以带些米回家,喝回米粥了„„老人口中呼出的白气,似米粥飞出的呼唤;可以给老伴一件过冬棉衣了„„暖暖的诱惑,支撑着他不停的脚步。拉车的黄牛瘦瘦精精,颤颤地拉着主人的心血凝成的希望,脚步似乎比原先稳,仿佛也懂得主人的心意。

  中午,太阳渐渐露出了脸,光很亮却依旧的冷。牛终于走到了南门的集市。老人已饿得头晕眼花,集市上不见人影,分外的清冷。盼望的幸福也解不了他的饥饿,扶不住他的疲倦了,软软的,他坐倒在泥地上。

  只听“哒哒”的马蹄声,像不祥的预兆。路上的行人慌乱地躲避,尤其是做着小买卖的,手忙脚乱地收拾摊子,连奔带跑地四下里逃开。

  远远地来了一个黄衣、一个白衣的人。两人骑在高大威武的骏马上,似乎正得意洋洋地晃着肥胖身躯。那黄衣之人手中耀武扬威似的举着一卷帛书,腰间一个袋子鼓鼓囊囊;那白衣之人低头哈腰,拧紧缰绳紧跟着黄衣,眉宇间却不时地闪现着喜气。他俩是宫中的太监,黄衣是得两宫娘娘宠爱的太监总管,白衣则是从小进宫就学会阿谀奉承的小太监。

  两人骑马来到昏睡的老人旁,黄衣粗鲁地推了推老人,白衣人抓着卷轴,晃着圆头,娘娘腔地说道:“老头,皇上要了这车炭,快随我们走!”老人好不容易睁开了双眼,望着眼前高居马上的两人愣了许久。

  “还愣着干吗?还不快把车拉上!”白衣看着黄衣一脸不快,赶忙狠狠地去拖老人。

  当老人看清面前的两人,惊恐万分。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他猛然站起,死死地护住那一车救命的炭,忘了哀求,忘了说话。黄衣人的马受了惊狂蹿,黄衣人一路叫骂,白衣见事不妙狠狠地抽了老人一鞭:“老不死的,看你倔,你还真不要命!”老人像一只失去翅膀无助的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一车炭转眼间不翼而飞,老人望着空空的牛车,烟熏黑他的生活,难道还熏黑了世道吗?想着病榻上的老妻,泪水沿着脸上的沟壑而下,结成了一道道冰条,身上的单衣在狂风中飞舞,

  牛头上的半匹红绡一丈绫被风扯裂„„如血一样耀眼。“这是赏给你的布料,记着,皇上赏的东西可不能随便卖了!”阴阴的声音缠住了他的身心,仰望苍天,苍天冷漠得没有一丝活气„„

  从此,终南山再也没人进去过,但那灰烟却一直袅袅而飘,人们说那是老人不绝的悲音。

  教师巡视,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对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借此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降低思考难度。对思考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他们的思考笔记,获取不同的思考信息。

  (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基本结束,可以让邻近的几个同学进行交流,以便集中意见,进行归纳)

  终南山的环境,卖炭翁的家庭境况,市南门外,黄衣使者白衫儿惊扰百姓的场面以及故事的结尾等。

  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原材料和改写材料的异同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确实,改写稿中更多的内容是依据原诗句加以扩充的,如“老人挥动着与他一般沧桑的钝斧,在山中不停地砍柴,豆大的汗粒从他爬满皱纹的额头滑下;老人在山中一窑一窑将大大小小的木头烧成黑黑的炭,浓浓的黑烟熏黑了岁月;令人心颤的咳嗽声,呛白了老人的双鬓”,就是依据“满面尘灰烟火色”扩充的。

  再如“西风紧了,老人穿着被寒风撕成条的单衣,在风中颤抖;西风愈紧了,但风中之烛,那微弱的火光却有些激动,竟摇曳得欢悦了”依据的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风来,雪来,隆冬时节,隔夜的一场大雪,染白了天地,一切的困顿都好像被掩埋了,老人从山中推出了一车黑黑的木炭。炭般黑的十指,嶙峋瘦骨;佝偻的身躯,蹒跚脚步”依据的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改写而成。

  原诗的语言精练,含蓄;有极大的想像空间;改写后,语言丰富,情节生动,更通俗易懂。

  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改写,使叙述内容合理而丰富呢?请同学来看一下《卖炭翁》改写者的改写心得。

  (再用学生本人对作文过程的回思作资料,加深对改写方式中写前准备重要性的认识,并引起自觉积累的兴趣。同时也介绍了几种积累的方法,以供参考。

  我在改写前,对诗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了适当的了解。一方面查阅历史书,还上网查询了有关中唐时期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阅读了有关白居易诗歌的赏析文章,还从老师那儿“贩”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在《旧唐书·张建封传》中的一段文字了解有关“宫市”的意思,还有《资治通鉴》卷二三五中所记的关于“苦宫市”的情形,对白居易的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在改写时,我还调动了从平时所读的各种各样的书中积累的一些知识,比如对终南山的描写,灵感多半是来自于武侠书中有关名山大川的描写。当然还有外出旅游时所注意到的一些景物的印象,甚至有印象中电视电影场面、镜头,如写卖炭翁的家庭境况等内容,就是受此启发写成。

  从语言表达方面看,诗歌内涵丰富,语言却很凝练,有许多言外之言,改写时,可以多采用描写的方式,因为生动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

  读了同学的心得,我们获得了一些改写的实际方法。请同学观察一下,在改写过程中,原诗内容的前后秩序变动有要求吗?

  有。原诗中的内容可以根据改写的需要进行重新的安排。那么在改写过程中,有那些注意点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对人物生活的背景、周边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或可以作合理的补充,或进行细致的刻画,使情节充分展开,但原诗提供的信息非但不能缺失,而且要充分利用。如在改写《卖炭翁》的过程中,卖炭翁的生活背景,伐薪烧炭的艰辛,大雪纷飞时卖炭翁既悲且喜的矛盾心态等,就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卖炭翁的悲苦也体现得具体生动了,“宫市”的罪恶揭示得也很彻底。

  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内容如何改写,结构如何变化,原诗作中的主题思想不能随意改动。我们来总结一下改写的步骤。

  下面请同学在老师提供的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或者同学觉得这两首诗不适合自己,也可以自己再另选一首,进行改写。

  作业提示:一是对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重新的整理和认真思考,或上网查询其他人对该诗的赏析或评论,对诗人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作更深入的了解,如《石壕吏》反映了唐政府为平定“安史之乱”,不断征丁,致使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现实,了解了这些,改写时就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二是把握诗歌中的隐含信息,进行展开。如《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既体现出木兰驰骋疆场时,英勇无比,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同时也能体现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屡建战功却不露破绽的艰辛与难得。在改写过程中,可以据此合理添加情节,体现木兰的机智与聪慧,使这一位古代女英雄的形象更为丰满,更富感染力;同时化文言为白话,须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表达,以期获得贴切、流畅的效果。

  总之,改写诗歌要把握原诗的主题、感情基调、背景,对原诗的结构则可以作适当调整,运用现代语言,通过联想、想像丰富原诗内容。这样,良好的改写效果才能呈现。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要求第四项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第六项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第七项是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本节作文指导课就是依据这三项要求设计的,主要侧重于变换文体的改写、改写中合理的想像以及搜集素材的方法的思考和尝试。

  作文指导首先应该着眼于中学生知识阅历特点和思维特点,挖掘他们潜在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要洞察学生作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本节作文指导课的设计是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特点决定的。他们具有丰富的、异于成人的想像力,想像是他们的特长,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没有触发点,想像无根;缺乏丰富的阅读,有限的知识掌握量和阅历,也会阻碍想像的顺畅。诗歌的改写既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又能引导他们自然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既提高了他们阅读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因为改写时,一定要学会提取原诗中的可扩展信息。本节作文指导课还想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因此通过示例指导学生作写作前的准备,如资料的查阅、对他人写作内容的分析比较、方法的借鉴、尝试过后的经验总结等。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实在的作文方法。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文字资料的发放和多媒体的辅助手段。文字资料都来自学生自身,同龄人的感受和思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力,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的制作主要着眼于对方法的概括,在学生自行思考、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再作提炼,让人更觉清晰。

  在观察改写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附带取得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收获。阅读同龄人的范文,看相关的背景资料,原文与改写文的比较,能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前的素材积累非常重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翻检、整理、提炼也很必要,这是使叙事内容丰富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能努力地做好这两件事,作文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安排诗歌的改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调动他们自我学习、拓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有更为深切的体会。知识要积累,还要不断更新,用现代人的眼光解读古老的故事,会产生多样的想像。本课的作业设计是改写《木兰诗》和《石壕吏》,学生可以在对原诗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新的构思。

  桃花潭边,杨柳依依。早春的桃花已探出了脑袋,粉的淡粉,白的雪白,红的火红,给大地增添了几分春色。潭面上冷冷清清,飘着一叶小舟,船夫已站在船头整装待发了。

  望着平静无波的湖面,我的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想起汪伦可能快醒了,朋友送别,难免会悲伤,于是我转身踏上小舟,突然听到远处飘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是谁一大早来到岸边?我好生奇怪。声音近了,呵,原来是汪伦来为我送行了。我忙让船夫稍等片刻,又起身下了船,汪伦来到我身边,对我说:“朋友,你今天将乘船远去,以后我们不知何时能见面了。”我说:“会的,我以后一定会来探望你的。”

  汪伦没说什么,轻轻拍了我的背,船夫已在催促了,我也拍了拍他的背,随即登上小舟,汪伦伫立在潭边,深情地凝望着我,啊!这桃花潭水即使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与我之间的朋友情谊啊!

  点评:能较好把握古诗原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进行描写,既写了风光的美丽,又写出了友谊的深厚,总体来说是篇不错的文章。

  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景象给震住了。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派了吧!”

  大儿子早已外出干活儿。天刚蒙蒙亮,鸡还没打鸣儿,大儿子就起来了。他没打扰大家,留了个便条儿,就独自一人扛着锄头,戴着草帽,去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了。

  屋外的空气清新。小溪旁长有许多嫩绿的草,小溪里长着碧绿的荷叶,有的还结了莲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我们的‘房子’在哪儿呀?”而二儿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编织鸡笼。织啊织,就差一点儿就织完了。鸡好像也知道二儿子正为它们织鸡笼,所以在二儿子身旁踱来踱去,有时还友好地啄一下二儿子的小脚丫。

  在三个儿子中,诗人辛弃疾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喜欢他的年幼无知,喜欢他的天真活泼,还喜欢他顽皮的性格。三儿子此时正卧在溪边剥莲蓬呢!一边剥还唠叨着:“一颗,两颗,三颗„„”

  在起伏连绵的大山前面有一所低小而简朴的茅屋,茅屋前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上飘浮着碧绿的荷叶,荷叶边有许多已经熟透了的莲蓬,下面还隐藏着洁白可口的藕呢。突然,听见一个苍老的略带吴音口气而又有醉意的声音。啊!原来是从那个小小的茅屋里传出来的。

  你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瓷湖杯,正在一边笑咪咪地对身边的满脸皱纹的老婆婆说着儿子们的童年趣事,一边笑哈哈地拿起酒杯开怀畅饮绍兴美酒。老婆婆也在一边凑和着说说笑笑。这是谁家的一对老翁、老妇?

  哦,他们的大儿子正冒着正午火辣辣的太阳,不怕炎热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锄野草呢。地边的小花小草们都低着头有气无力地喊叫着“热,好热啊!”可他好像不怕正午的骄阳似的,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脸上滚人黄土中,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他的二儿子有点技术,正在用心地用竹片编织着一只只鸡笼,小巧玲珑,很好看又实用。在他的脚边一群毛茸茸的黄色小鸡活蹦乱跳地自由自在地玩耍。老夫妻最痛爱的小儿子很顽皮淘气,他什么事也不干只是躺在地上,一边用手剥着莲蓬,吃着莲心,双脚翘到半天高,嘻嘻哈哈地逗着母鸡玩,多开心啊!

  啊!这真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它描绘出一家五口和谐相处的情态,体现了农村生活之趣。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看着祖国的秀丽风光,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李白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李白无奈地摇头叹道:“唉,没有办法,苍天逼人,只好一别呀!”

  一大早,李白就收拾好了行李,来到了岸边。李白走上小船,心想:既然不能再留,倒不如现在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美景,也算是安慰自己一下吧。

  啊!桃花潭边盛开的桃花果然名不虚传,大都是重瓣的。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李白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自己深情送别的歌声呀!听,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啊!这歌声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几天来,是汪伦,与自己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伴自己浏览胜景;是汪伦,和自己共同探讨人生意义;是汪伦,在灯下与自己饮酒赋诗。啊!朋友,你快点来,快点来,让李白与你再握一次手,再说说知心话„„

  船,扬帆启程了。李白望着渐渐远去的汪伦,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诗兴大发,深清吟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马上写了一封信,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两人亦然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用这样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天气虽晴朗却笼罩着一股离别的伤感。诗人李白就要和朋友汪伦离别了,两人非常舍不得。正在依依惜别之际,突然,李白的手机响了。李白拿起口袋里的手机说:“喂,是谁呀?”只听电话里的人说:“喂,小白,你在哪儿呀?我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等你好久了,你咋还不来?”李白回答说:“我和我的新网友正在离别呢,你打电话破坏了这离别的气氛,你再打电话来,我就不去了。”李白气愤地按了关机键。李白在船上站了很久,看着汪伦,至少说了N次再见。李白不耐烦了,说:“喂,船长!怎么还不开船?”他气愤地走进了船舱,“哇!”李白尖叫一声,船舱里沾满鼻涕和眼泪的餐巾纸“泛滥成灾”

  了。原来船长看着李白和汪伦离别的情景哭了,而且哭了N个小时了。李白说了船长几句,船长就马上起航了,突然船长说了一句,李白马上就晕了。“原来船的油用光了。”最后,李白只得开着他的大众摩托车回去了。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的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

  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能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养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宿新市徐公店》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二首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诗的原文是“篱落疏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儿童。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乐,天真的背景。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后两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的是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改写古诗不能改变古诗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把包含的内容呈现出来,把古诗写得丰满起来。《宿新市徐公店》写景,后两句写儿童扑蝶的天真与快乐。改写的时候就应该把握

  容:景色描写和儿童扑蝶。景色描写是儿童扑蝶的背景,因此,重点内容应该是后两句“儿童扑蝶”的情景。

  《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捕蝶的背景。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因此,在改写的时候要把握的时间和地点。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急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的内涵凸显出来。

  春,一年一度的春季又回到了神州大地。树上活泼可爱的鸟儿叽叽喳喳地说:「春天到啦,春姑娘回来啦,大地复苏啦,真好啊!真美啊!」

  是的,人间的确是很美的。看,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彷佛是神话里的「花花世界」。他们以迷人的芬芳,妖娆的风咨,招来了许多「小客人」——小蜜蜂呀,蝴蝶呀,飞蛾呀,甲虫呀……,他们给平坦无奇的小路带来了生机,使小路不再孤独寂寞,连过路的人都流连忘返,不愿离去了。穿著各种各样衣服的彩蝶翩翩起舞,彷佛是为了老朋友的到来而高兴。蝴蝶一会儿落在花的海洋中,和花儿谈谈心;一会儿又飞起盘旋,和花儿嬉戏。看得出蝴蝶实在不愿离去,就连大师人杜甫也徘徊流连。看到这仙境般的景色,不禁心旷神怡,怎麼还会想到要离开呢?

  花儿的能耐可真是非凡啊!不光吸引了蝴蝶和诗人,还招来了许多「歌唱家」——黄莺鸟。它们落在花丛中,「喳喳」叫了几声,彷佛是在说:「总算找到一个好地方唱歌了!」接著就放开银铃似的歌喉尽情歌唱起来。这婉

  一阵微风吹过,花的香气扑鼻而来。一群漂亮的蝴蝶飞了过来,在花上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小巧玲珑、漂亮的黄莺在花丛中跳来跳去,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杜甫完全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

  阳春三月的某一天,诗人杜甫在江边漫步,好不自在。忽然,他闻到一阵阵幽香,这个香味诱使他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片刻,杜甫便身处在一间乡村简陋的小屋前,这使诗人杜甫不由的想起在来小路上繁花似锦,他猜测这间小屋的主人必定是位爱花之人。

  过了一会儿,从屋里出来一位闭花羞月的山村妇女,只见她手提木桶,身穿粗布衣,他见到诗人杜甫站在自己家小屋前,便微笑着邀请杜甫坐下并和诗人交谈了起来.从闲聊当中,杜甫知道了这位中年妇女名叫黄四娘,乃是位爱花之人,且家中的各种鲜花多不胜数。杜甫这才留意大利到小屋的四周布满了鲜花,各种鲜花在阳光下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朵朵鲜花把花枝压得像弓似的,一阵微风吹过,花枝摇动,不时的送来缕缕清香。有几只蝴蝶不停的在花上盘旋,舞姿翩翩。好像在说:“瞧,我们的诗圣杜甫来了,让我们一起赏花吧!”杜甫正看得出神,这时耳边传来“恰恰”脆鸣,抬头一看,几只美丽可爱的黄莺正在树枝上叽叽地叫,像是演唱着一曲美妙的春天赞歌。

  个叫黄四娘的人,她家的花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那儿一定是姹紫嫣红。于是,杜甫决定去江畔赏花。

  杜甫来到江畔,只见江水滚滚,奔流不息。春风吹拂着,吹得脸上暖洋洋的,一股浓郁的春天气息洒在这江畔上。可是江岸上绿草如茵,只有几朵零星的野花,哪有黄四娘家的花园呢?

  杜甫不禁有些失落。这时,一阵风过,杜甫闻了闻,风中夹杂着浓郁的花香,不知是什么花,应该是许多花汇集在一起的吧!杜甫在花香之中陶醉了,这香气把刚才的失落一扫而光,杜甫完全沉浸在花香之中了。

  风止了,杜甫才清醒过来。“刚才的花香太迷人了,难道那边就是黄四娘家的大花园吗?”想到这儿,杜甫立刻精神一振,他顺着花香走去。

  朵朵鲜花把花枝压得像弓似的,一阵微风吹过,花枝摇动,不时的送来缕缕清香。有几只蝴蝶不停的在花上盘旋,舞姿翩翩。好像在说:“瞧,我们的诗圣杜甫来了,让我们一起赏花吧!”杜甫正看得出神,这时耳边传来“恰恰”脆鸣,抬头一看,几只美丽可爱的黄莺正在树枝上叽叽地叫,像是演唱着一曲美妙的春天赞歌。

  天空的光芒不停地闪烁,太阳温和地照耀着大地,它那闪烁的光芒遍及每一个角落,那万丈金光驱散着阴霾,驱散着寒冷,照亮的是每一个人的心。盛夏的早晨,湖面微微发热,那镜子一般的水面倒映着灼热的阳光和青翠的枝叶,一声声蝉鸣在树林间回荡……“知了!知了!”

  一条清碧的小溪边,一座又低又小的茅草屋,一对夫妻站在里边。他们头顶上的黑发早已变成了银丝。一声声带着醉意的南方口音,这对白发夫妻在互相说话取笑。小溪,是那么的碧绿,连水里的沙石鱼虾也看得清清楚楚。顺着水流的方向向东边行进,一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在豆田里拿着锄头耕田锄草,那一株株嫩芽,快乐地茁壮成长。辛勤的果实,那正是年轻人的劳动成果。一旁的五彩蝴蝶在空中自由飞翔,好像一道彩虹。它们是那么的自由,想飞高就飞高、想飞低就飞低,想落到那里就落到那里,想落在花枝上就落在花枝上。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正是那对白发夫妻的大儿子。在他们的一旁,是白发夫妻的二儿子,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正在织鸡笼呢!最让人喜欢的是小儿子,正坐在溪边玩耍,剥着那一个个青翠欲滴的莲蓬,玩戏着水,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从树叶上缓缓落下……

  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张籍吃完了晚饭,坐在小院里欣赏皎洁的月光,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给暗暗的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张籍冷得直打颤,他只得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找出了一件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旧棉袄。

  他看着棉袄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到: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着凉。请您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今年家里收成还好吧?……好象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王三正准备和他告别的时侯,张籍又把信拿回来,拆开后反复检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们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不开心……写完这些,张籍才将信交给了王三,王三骑着马,飞奔而去。

  张籍看着远去的王三,心里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妈妈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么时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呀。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2-01小学课本里选了很多古诗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把写作也结合起来,学以致。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2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