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丢了东西装病不出海瑞知道后献出一计县官知道后欲哭无泪

2018-03-03 18:06:34  阅读 117 次 评论 0 条

  那么,御史到底是什么官呢?在明清的时候,御史手中掌管着监察各个地方官吏的权力,比较接近如今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地位很高。如今,御史卧病在床,其他的地方官员自然要趁机表示,争先恐后前去探望。可是,御史大人闭门不出,谁都不见,所以,根本没有人知道御史究竟得了什么严重的病。

  这天,有位县里的教谕(据说是海瑞)前去探望卧病在床的御史。教谕是什么官呢?其实,就是县里管教育的一个小官。没想到,御史大人客客气气的将教谕请入府中。

  教谕见御史身体硬朗,并无异常,只是满面的愁容,于是问道:“大人,我看你身体并无大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啊,早就听闻你足智多谋,我就实话讲与你吧,你可一定要救我于水火之中!”

  原来,明朝宣德年间,为浙江钱塘县粮储之事,皇帝特派御史李浚前往督理,可钱塘县令对此却不买帐。于是,他表面上对李浚恭敬非常,暗地里则设法加以陷害。

  之后,御史府中不久之前来了一个小童。这个小童自称无家可归,御史大人心肠好,收留了他。没想到这个小童十分机灵,因此,御史对他宠信有加,留在身边当了贴身仆童,十分信任。不料就在几天之前,这个仆童盗走了御史的官印,只剩下了一个空竹盒。

  御史心急如焚,因为在当时,弄丢了官印可是死罪一条。没办法只能谎称自己得了重病,无法办公,另外暗地里找人调查。最终调查发现,这个小仆童是当地县令所派。御史曾经弹劾过这个人,所以他怀恨在心,派人偷了官印,意图害死御史。

  但是,苦于没有确切的证据,御史并不敢冒险采取任何的行动,也不敢声张,只得谎称生病,闭门不出。

  教谕听罢,说道:“这件事情只能瞒得了一时,却无法长久,一旦要用到官印的时候,就没办法隐瞒下去。县令固然十分可恶,但是,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找县令兴师问罪,而是赶快把官印找回。”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御史府中的后院突然发生了火灾,火烧的很大,惊动了很多人。御史府后院火光冲天,地方的各个官吏听闻了这个消息,恨不得长翅膀飞到火灾现场营救,以献殷勤。

  御史从自己办公的屋子里面搬出了许多重要物件,把它们分别交给道场的各个官吏来保管。等到看见了县令,他故意把装官印的那个竹盒给了他,并且,千叮咛万嘱咐道:“这个盒子里面装的是我的官印,我对你信任有加,请你务必替我保管好。”

  在各个殷勤的官员的帮忙下,御史府的冲天大火很快就灭了。虽然,火灾看起来烧的很严重,可奇怪的是,起了这么大的火,御史府中除了柴房和马厩被烧毁,却并没有很严重的损失。

  火灾过后,地方官吏们纷纷前来把他们保管的东西归还到了御史大人手里,而县令也把装官印的那个竹盒子还给了御史。御史打开一看,心中大悦,丢失的官印正在那竹盒中,完璧归赵。

  其实,这一系列事情都是按照教谕的计策来执行的,大火是故意放的,装官印的盒子也是故意给的县令。据传,这位教谕乃是明代有名的清官海瑞,当然,如今真假虽然无法考证,不过海瑞曾经做过教谕是众所周知的。

  看到这可能会有人有疑问,要是县令当场就打开查看,那这样教谕的计谋岂不是就白费了?

  可是,按照常理来说,此时御史大人府中起火,那么,给县令的官印肯定是在竹盒里的,县令若是打开查看,岂不是说明他怀疑官印不在竹盒里,那反而不是做贼心虚了吗?

  其实,在县令接过竹盒那一刻,应该就已经知道是中了圈套,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乖乖地将官印还回去。如果还回去的只是一个空竹盒,那么御史就可以拿他是问,恐怕他也很难说得清楚。所以,县令最后只好把官印装进竹盒,归还给御史,最终,大家都心照不宣,一笑而过。

  知而不言,一笑了之。其实,看到县令归还官印后,李浚是完全可以对其痛斥甚至严惩的,但是,他却看透不说透,笑一笑便了事。他之所以怎么做,或许有担心县令将事情公开化的考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此大度宽容之举,定会使得县令感恩戴德,进而给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

  这既利人且利己之举,无疑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通过以上简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遭到他人冒犯乃至构陷之时,最好的方式不是用蛮力对抗,而是用智慧巧妙化解;果如此,则既可避免正面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弥补不必要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2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