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编《80后作家访谈录Ⅱ》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

2018-03-04 08:12:59  阅读 101 次 评论 0 条

  我一直觉得,总体上来说,老一辈对我们80后这一代有很多偏见,似乎总把我们当长不大的孩子看待给了我们80后一代很多压力。80后到底在想什么,在做什么,80后内在和深沉的东西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和挖掘,现实中误解80后的人很多,谁来理解80后呢?我与80后作家群算是有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于是,我就很想从80后作家群入手,给世人看看线后作家群。

  说起我采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这两本书的最初原起,刚开始的时候是我自己想了解80后作家群的文学世界和心理世界,我对他们的文学世界和心理世界充满着好奇。我想通过了解他们的文学世界和心理世界,对我以后做研究很有帮助。随着想法的成熟和进展的顺利,我觉得有必要做成书,和大家分享这一成果,分享他们的写作经验和文学世界。这会有助于别人,特别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这将是他们了解80后作家们的心理世界和文学世界的一大窗口。在这个方面,上海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葛红兵说得很准确:我希望这本书(《八〇后作家访谈录》),可以打开一扇窗户,针对世人的,了解80后的窗户,作家是善于自我言说的,他们做了,现在他们说了,那就让我们多理解他们一下,听听他们怎么说的,不要想当然。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是真的认真听过他们说话的呢? 也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所言:读过(《80后作家访谈录Ⅱ》)之后,你一定不会后悔,你会发现,我们这一代在许多方面,是应该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事实上,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已经决定了在这场对话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从2004年开始,我就主编出版过丛书《锦瑟年华》、丛书《新概念作品十年精选》、《温暖》和丛书《新概念·文学青春书系》等8本80后作家的书。我与80后作家群有广泛而深入的接触,我自己也是80后的一员,也写些作品,所以编《八〇后作家访谈录》和《80后作家访谈录Ⅱ》的进展很顺利。我从几百位80后作家里,选出几十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80后作家进行访谈,我想已经能够保证这套书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了。在2007年2月,我就已经把《80后作家访谈录Ⅱ》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这两本书作为一个重要图书项目在做了。做一个项目,我想一般应该先确定一个主题,因为是对80后作家群的访谈,所以我把主题确定为写作之路,或者说是 文学之路。然后,我就想:应该大致问哪些问题呢?我确定了一条主线,就是从怎么走上写作之路开始,其次是影响写作的因素,再次是他们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最后是他们的文学世界以及心理世界。其中影响写作的因素这一部分的问题最多,包括教育、学校、阅读、经历、环境、爱情、兴趣、性格、习惯、性别等方面。编完书后,我发现,总的来说其实是并没有什么确切的影响写作的因素,而是所有的因素都会影响写作。具体来说,在某篇某部作品中确实存在主要的影响写作的因素,但是,这篇这部作品不是由这个主要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很多个因素同时起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分不清楚是哪个因素在影响什么了,而是共同起作用,他们构成一个整体。通过这一系列的有计划的访谈,我觉得已经能比较立体地反映了80后作家群的写作之路、成功之路和他们的文学世界以及心理世界。其实,我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这两本书,原来是准备做一套书的。我在2007年2月就开始采访80后作家群了,从我最熟悉的且关系很好的林静宜、金瑞锋、刘卫东、王晓虹、吕晶、张怡微、李海洋、陈安栋、念珠木马等80后作家入手,这项工作做到2007年6月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近30位80后作家的专访和整理工作。这就是原计划的丛书《80后作家访谈录》的初稿。我在编书这两本书的四个月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灵魂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那些美妙的语句常常回旋在我的心中。比如:林静宜的人心有所寄托,理想就不会干涸。我力图用文字来营造诗化的意境等;金瑞锋的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走近自己我把自己的梦写得很长很长我把写作视为通向那个无边的美妙世界的一种极好的方式我希望自己依然能够沉醉在文学这个美好、高贵的殿堂里我们总是不断地穿梭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刘卫东的散文与上古的精神、大地、星空相接写作与你在一块土地上播种写作犹如种花,需要耐心、技巧与心境写作是一种接近作者个人心灵本质的一个途径作品可以是一个中心,读者也可以构成一个中心;陈安栋的因为写作治愈了那场恋爱等等,这样的语句实在太多了。我在编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大都80后作家是因为喜欢所以才爱上写作的,走上写作之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林静宜说写文章只是我的爱好;金瑞锋说我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写东西而已刘卫东的每个人的写作都是它的进行时的心灵史等等。还有大部分80后作家把写作当作很有意思和很快乐的事情来做的。比如:金瑞锋说我一直把文学当作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来做;林静宜说写作应该是一种享受;张怡微说我的写作很本能 ;王晓虹说写作是很有意思的工作念珠木马说写作是我生活中最大的痛苦和快乐陈安栋说我的写作是欲望发动的等等。我认为,这两个方面都很好,很能体现一个作家的本质。在出版问题上,从2007年6月开始,我就开始找出版单位了。然而,情况比我预计的要差很多,这两本书在出版上很不顺利,我找了上百个出版单位和编辑,期间只有一两个出版单位报过选题,最终还都没有通过。一直到200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就确定要出,但是只先出一本,就是后来在2009年3月出版的《八〇后作家访谈录》一书。出版《80后作家访谈录Ⅱ》好象有点奇巧,是编辑主动找我的,说我给他们博文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过稿,当时对博文天下有点印象,好象是投过,但也不能确定。但我觉得,能出《80后作家访谈录Ⅱ》,对我来说已经很满意了。我就签给了他们,2009年12月,《80后作家访谈录Ⅱ》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我收到样书后发现,书中被出版方修改和删节的地方很多,原意变了的地方很多,有不少地方修改后成了错误的地方。我是反对编辑修改原意的,原汁原味最重要了,当然错别字和明显的错误还是要修改的。就拿韩寒的部分来举两个例子吧。例子一:是里面有句韩寒原话是:今后一百年里,我们初中里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超过我韩某人。其中的我们初中里里被改成了初中学生里,原意是韩寒原来所在的初中学生里,被修改后的意思就是全天下的初中学生里了。例子二:有一段我认为很重要的话我们可以明白,韩寒的目的,是希望你成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因为英雄是不能被复制和克隆的。结果,书出来后不见了。所以,我从开始做这套书的时候到这套书出版,期间搁浅了近3年的时间,对于我来说,也是感慨很多啊。但是,最后总算都出版了,满了我的心愿,我忽然觉得功夫不负有心人和好事多磨是多么有道理的线后作家访谈录Ⅱ》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出版后,我觉得这两本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八〇后作家访谈录》比较专门化,而《80后作家访谈录Ⅱ》虽然基本上继承了第一部《八〇后作家访谈录》的风格和特点,但是比《八〇后作家访谈录》的内容更丰富,分量更厚重,所以也显得更精彩。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葛红兵,文艺评论家、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解玺璋、著名作家、《美文》杂志副主编安黎,欣然为我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这两本书写序推荐。能得到这三位专家的写序推荐和肯定,我很欣慰。

  我一直认为一个项目成功不是智者骄傲的资本,而是他更上一层楼的阶梯,所以我要再接再厉,将80后作家访谈录继续下去,准备再做《80后作家访谈录3》和《80后作家访谈录(精华版)》。最重要的是,我还要编其它更多的好书出来。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我要着重提下,我在编这两本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非常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为《八〇后作家访谈录》写序的葛老师,坚持不要稿酬。这让我看到了在文学这条路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人在那里,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世界啊!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3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