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的“适切性”(下

2017-12-14 00:21:04  阅读 108 次 评论 0 条

   如何使德育课程走进心灵,滋润个性,丰盈人生,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几年来,学校把德育规范与主题系列活动相结合,充实和丰富育人课程,构建了新型德育课程体系。

   第一,融入“常规教育”,拓展育人路径。学校依据校园生活的时序特点,将常规制度、行为规范、德育要求进行整合细化。开发了课前、课间和课后课程,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段,都有育人目标、育人载体、育人策略和行为准则。以此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生活品位,成就美好人生。

   第二,开发“德育活动”,促发成长体验。整合开发升旗仪式、班团会、大型纪念活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教学节、读书节、运动会、新生军训、大课间操、环城徒步、社团活动、毕业典礼、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德育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不断成长。精品储备,重在积累,这些活动课程已比较规范并形成了体系。如9月艺术节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方案具体、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歌手大赛、器乐大赛、主持人大赛,庆“十一”综合文艺演出,每项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学生文明参与、激情展示,收获成功。

   第三,优化德育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教学楼正厅及每层楼的德育走廊、励志名言板,校长篇、管理篇、教师篇、学生篇、班级文化墙等,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校园之声广播栏目不断增加,特别是2015年创设的“校园领航”“每周评论”“三中好故事”“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传递时代气息,传播人生信念,发出正能量,成为校园德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学社、校刊《小草》成为学生风采的展示平台,发挥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同时,班主任教师结合班级工作,建立班级公约,丰富班级文化墙,加强班集体建设,开展“班级德育课程”研究,任课教师侧重学科德育渗透教学与研究,丰富了“学科德育课程”。

   其一,建设基础课程,实行学科模块与分层教学。建设由“领域—学科—(系列)—模块”组成的基础核心课程,发展“面向全体的课程”。模块教学注重知识构成,分层教学注重程度差异,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各年级开展实验A班、B班分层教学,提倡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学,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更适当的学习空间循序渐进、有效提高。

   从2015年开始,在高三年级后半程,适时开展分层教学。主要针对部分学生的学科短板进行补差,如特长生、高职单招生。对优秀生等出现弱科急需提高情况,开展相应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成效明显。

   其二,开好选修课,提供选择性和发展性课程。提倡“合格+选择”,在基础课程达标基础上,建立配套的拓展性选修课程大餐,满足学生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兴趣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建立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实施个性化教育。这些活动课程基于教材、高于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延伸和拓展,培养兴趣、开发思维。目前,学校的兴趣课程已逐步发展成为特色课程。以现在的高一为例,601名学生分布在27个兴趣班,涉及高中课程的各领域,各学科。其中语言与文学领域的语文、外语各2个班学生96人,数学领域的数学2个班学生54人,人文与社会政史地各1个班学生共80人,科学领域的理化生各1个班学生101人,体育1个班学生36人,美术5个班学生99人,书法1个班学生6人,传媒学生58人,音乐学生39人,信息技术1个班学生24人,通用技术1个班学生5人。由校内外教师任教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技术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及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学校得到了更适宜、更充分的发展。

   提倡“合格+专长”,建设创新科学与技术应用课程。为学生技能特长发展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在特长、科学技术等领域培养特殊人才。如建立“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制作”、体育竞技、艺术展示、科学实验、生命研究、技术作品设计等实验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鼓励这些学生发挥特长优势,参加竞赛、操作展示,取得奖项,通过加分,考上更加理想的大学。在基础课程基础上,开好选修课,提供丰富的选择性和发展性课程,建立配套的拓展性选修课程大餐,满足学生需求。

   其三,打造品牌课程,突出艺体课程特色。学校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多渠道开发艺术体育课程,专业课实行分类培养、特长教学和专业集训,面向个性群体,发展特长,拓展教育空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育教育特色。

   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课程标准,规范设置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每个年级开足开好体育课,规范体育教案,严格课堂要求,学生真正掌握了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近年来,学校以增强师生体质为根本,坚持不懈地开展课间操活动,实现了课间操常态化发展、动态化调整。学校的“两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大课间操”质量高,效果好。每年的6月至9月课间操以广播体操为主,10月至第二年5月,以跑步课间操为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调整完善,跑步课间操场面热烈规范。师生精神抖擞,方阵整齐,步伐有力,速度适中,口号响亮。既实现了锻炼学生身心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既提升了学校整体风貌,又在精神方面打造出全市课间操的典范。2012年以来,省教育部门、黑河教育部门、北安市教育部门班子成员及北安市中小学校长多次会聚北安三中,观摩学校跑步课间操,给予广泛赞誉。2014年至2016年,学校承担北安市运动会、教育系统运动会开幕式广播操表演,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至今,学校仍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间操活动,分管领导、年级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实现了课间操常态化、课程化。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举办体育节、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棋类比赛等,让学生在运动中焕发青春活力。在高一、高二年级成立了体育训练队,由专职体育教师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特训培养。

   学校按照艺术分类特点,结合教师专长,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分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形成了课堂教学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格局。成立合唱团、舞蹈队、鼓乐队,为学生提供参与、磨炼和展示空间。2016年,学校充分发挥艺体资源优势,聘请部分校外指导教师(书法、传媒、美术),补充师资力量。实施多元办学,设置音乐、美术、书法、传媒等专业课程。全面加强艺术专业课教学,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四,开设“第三学期”课程,实现课内外学习联动。学校视寒暑假、节假日为第三学期,让节假日、寒暑假的学习与实践作为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使课堂内外同样精彩。

   为充分发挥第三学期教育延伸作用,学校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针对各层次学生需要,实施假期学习指导计划。第三学期课程包括“安全篇”“学习篇”“艺体篇”“社会实践篇”“寄语篇”等5个部分,家校合作,共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互动、健康生活并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各班学生还在假期自主进行主持人、歌手大赛、艺术节汇演节目训练,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假期生活。在第三学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形成了立体育人网络,学生与教师保持联系,在线交流,互动解惑,巩固所学;学生与父母和家人增进交流,回报父母;学生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回馈家乡。

   创办适合的教育,课程是核心;建设适切的课程,课堂是主阵地。多年以来,学校借鉴学习国内名校的有效教学经验,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为目标,广泛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运行导学方式,打造导学课堂。重点关注备课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准确叙写,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关注课堂导学设计优化和课堂呈现;关注有效的课堂评价和教学反思提升,尤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以晨读、晚自习为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品质,促进每个教学环节实现有效、高效。教师课前以导学案为抓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以导学思想为引领,尊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潜能,相机诱导,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经过教学实践,在2012年,总结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特点的有效教学三大策略,即“目标牵动策略”“过程导学策略”“课后升华策略”。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师认真实施,通过实践验证和改进,形成了本校的有效导学模式。校领导和教师,还认线余篇,论述对有效导学的探索和认识,发表在《黑河教育》上,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至今,学校持续对这些成果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完善和发展,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效的课程建设,已经让各方受益: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学生学有所长,实现个性发展,特别是让一些厌学、弃学的孩子找回了自信和希望;有效的课程建设,也让北安三中这所一般普通高中找到了新的发展出路,办学质量日益提升。2003年以来,艺术生先后考取中央戏剧学院、鲁美、央美、山东大学、吉艺等著名院校。2012年9月,北安市第三中学被省教育部门授予“黑龙江省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我们深信,好的教育成就好的人生。学校将会不辱使命,发愤图强,力争早日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建设更加恰切的学校课程,为创办适合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转载自合法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联系、865774072,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