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美文鉴赏 : 过年

2018-03-05 02:53:53  阅读 111 次 评论 0 条

  小时候,进入腊月,就盼着过年,每天和小伙伴们掰着指头算日子。想象着各种好吃的,一边咽着口水。家里条件好的,早早就晒好腊肉,有的人家还能杀头自家养的大肥猪。太阳出来时,把腊肉一块块挂在门口,晒得流油,看着就想咬一口。那个年代人人肚子里都缺少油水,肥肉是乡下人的最爱,大人小孩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放开肚皮吃个够。

  腊月二十三小年,在我们家乡,豫南的乡村是个重要的节日,除了不吃猪头肉(因为猪头是要等到三十那天作为供品祭祖宗的),其他过年的食物这一天都可以吃,地位仅次于大年三十,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年味才浓。

  过了小年,腊月二十四,家家打扫卫生,母亲系上围裙,戴顶草帽,用长竹竿绑上扫把,把屋顶的蜘蛛网扫净,墙上斑落的去年糊的旧报纸撕下来,还把家里做饭的大铁锅取下来,铲掉锅底厚厚的烟灰。虽然是土墙茅草屋,到处都是灰层,但是经过母亲一天的打扫,还是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心情自然也跟着明亮起来。

  父亲照例是着急办年货的钱从哪里来,最着急的还是买肉的钱,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像置办家具,肉是过年的大件!只有把肉备足,才像个过年的样子。一般家庭至少需要准备五十斤的猪肉。那时的猪肉也就是一块钱左右一斤。几十块钱能让大人们急白了头发。其他的什么鸡鸭鱼都是家里养的,不用再花钱买,平时舍不得吃,过年了也就有了理由,打鸣的公鸡、不按时下蛋的母鸡,统统是过年的桌上美味。

  到了腊月二十八,诸如香蜡纸鞭炮、油盐酱醋茶都已基本备齐。腊月二十九白天要去排队磨丸子,就是把姜末,葱花,辣椒末,盐和提前泡好的绿豆均匀的拌在一起,用那种小石磨,人工磨碎成稠稠的泥状。半天下来累的满头大汗,人人脸上都洋溢照笑容,遇到年纪大的没有力气,大家相互帮忙。晚上家家都炸丸子,炸鱼,炸酥肉。女人们系上围裙,厨房里忙忙碌碌,偶尔串个门,主人都会拿出来炸的丸子让你品尝,然后作出评价,或咸或淡,或辣或甜。

  腊月三十是最忙碌的,母亲一大早开始清洗晒好的猪头,放在大锅里煮,猪头太大要不停地翻动,很长时间才能煮熟,我和妹妹忍受不了香味,不时去看看,母亲用手撕下一块猪头肉塞进我嘴里,用力一咬,满嘴流油,满口是香,回味一生的味道!我和妹妹的任务是把家里的墙再用今年的报纸糊一遍,贴上新报纸的房间一下子亮堂起来,感觉就像住上了新房子。我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帮着父亲写春联,我在另一边扯着红纸,都是些吉祥的耳熟能详的对子。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父亲偶尔也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对子,今年已比去年好,明年更比今年强。家里的中堂也是父亲亲自书写,没有写大字的毛笔,父亲把几只小毛笔捆在一起写,天地君亲师之位。告诉我其中的道理,敬天地、敬君子、敬父母、敬老师。那时人们舍不得买春联,全村的对联几乎都是父亲写。寒冬腊月里一上午写下来,父亲手脚冻的几乎麻木,乡里乡亲的,举手之劳,父亲从未拒绝为邻里写春联。

  等到全家坐在一起吃年饭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下午四五点了,我们小孩子放开肚皮可劲吃肉,好像要把一年来没有吃的补回来一样,父母看着我们的馋样,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他们也觉得对孩子有歉疚,劳碌一年也没有过上好日子,过年了啥都不想了,让孩子能好好吃上几天肉。我现在清晰记得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我感觉空气都是微笑的。

  吃完饭,母亲要炒花生瓜子,除了自己吃,还要招待客人。炒花生要用那种细细的沙子,炒出的花生不会焦糊。天一黑,供桌上点着红红的蜡烛,烛光照亮了堂屋,映着大人孩子幸福的脸庞。夜晚大人们要守年夜,围着火炉,喝着廉价的白酒,叙述着一年来村里村外发生的事,畅想着来年的收成。十二点准时点放鞭炮,刹那间整个村子都鞭炮齐鸣,响彻云霄,人们仿佛要用炮声驱走一年来的晦气,同时迎接新年好运。

  我的家乡大年初一早上不吃饺子,饺子是在初二早上吃,饺子是用馄炖皮包的,类似于现在的馄炖饺,又叫猫耳朵,很长一段时间我就觉得这就是饺子,后来长大离开家才知道真正饺子的摸样,这种习惯估计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初一早上吃鸡汤挂面,鸡是自家养的土母鸡,挂面是家乡特产,据说在宋朝是作为贡品的,细如发丝而且是空心,到现在还是我的最爱。女儿老是埋怨我经常做鸡汤挂面,她哪里知道我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美食。

  初一全天都是全村老少相互拜年的日子,大人小孩成群结队,走家串户,无论进入哪家,人们都是笑脸相迎,家里条件好的会给来拜年的人们一把花生瓜子,条件差的就每人发支香烟,小孩子也不例外,这一天小孩子是可以抽烟的,大人不会怪罪。人们即使平时有些磕磕绊绊吵嘴磨牙的,也都在这一天相互拜年的问候声中烟消云散了。村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从初二开始邻里之间相互拜年就少了,人们开始走亲戚,这可是个体力活,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基本上全靠步行,遇到阴雨天,路上全是厚厚的黄泥巴,走两步脚上沾满泥巴,半天走不了几里路。给亲戚拜年一般是去的越早越好,表示对对方的重视,所以从大年初二开始,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基本上都是带一包一斤装的红糖,有的也拿两斤,但是大家都会原封不动的再回拜年的时候再拿回去。人们拜年拜的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情谊,是一种热闹劲,是一种劳碌一年的之后的放松。最好玩的是,整个正月的下午,路上不断有东倒西歪的醉汉,那一定是拜了年返家的人,中午在亲戚家喝高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5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