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的人生配得上你转发的励志文

2018-03-05 08:04:11  阅读 122 次 评论 0 条

  我读书的年代流行一种励志文章:主角到某个大公司面试,具体面试什么内容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角的遭遇——要么是面试的场地有一堆垃圾,要么是楼梯间有个老人在等着搬东西,总之就是主角不经意间做了好事(打扫了卫生、帮老人搬东西上楼)通过了招聘,而偶遇的老人、大妈十之八九是“衣着朴素”的公司董事长。

  这种类似武侠小说中主角掉进悬崖不仅摔不死还有世外高人教他绝顶武功的不靠谱故事,我也曾经相信过;直到我自己参加工作,才逐渐明白人品和工作能力完全是两回事。人是非常复杂的,没有谁敢给自己的人品打满分;如果任意截取某个人某个时段的表现,他/她完全可能是人渣,也完全可能是圣人,就看你想截取哪一段了。单凭一两件事就随意给别人贴上“渣男”“绿茶婊”之类标签,有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你那简单得转不过弯的脑子。

  岳云鹏走红后,有不少网友评论说:岳不就是会唱个《五环之歌》、会耍贱扮丑么,凭什么红得发紫?对此小岳岳的师父郭德纲回答:人岳云鹏说了N年的传统相声,“蒸羊羔蒸熊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练得滚瓜烂熟,你都没瞧见;现在人家红了,你单看个《五环之歌》就以为了解他的一切?

  实话说,这也怪不得那些网友——我们看别人的成功,总是非常简单的:小沈阳上了春晚就走红了,马云开了个网站就发财了,凯库勒做了个梦就发现苯环了;至于人家在成功之前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们通常会选择性失明。这就好比一个饿了的人吃馒头,连吃了五个都没饱,吃到第六个终于饱了,于是他认为前面五个都白吃了,因为只有第六个才让他吃饱——现如今关于“成功人士”的各种文章,十有八九展示的都是“第六个馒头”,这或许是因为第六个馒头更有戏剧性、更能吸引人,但我们不能因为读起来很爽,就真的以为前五个馒头是没有意义的。

  高中时候,班里的男生流行下象棋。有一天晚上,下铺的哥们突然特兴奋地叫醒我说,他想到了一种百战百胜的象棋走法,自己在脑子里反复推演了几十遍都没问题,想要我马上起床跟他试一试,代价是等他当了象棋冠军后接受CCTV采访时会说一句“感谢我的上铺东林同学”。

  我强忍着怒火跟他摆开了棋盘,前几步他是下子如飞信心十足,但走了十来步就开始嘀咕——怎么跟我推演的不太一样?细问之下我才知道,这家伙所谓的“推演”压根只是自己的“独角戏”,完全没有考虑到对手会如何应战,仿佛自己的车马炮都练了金钟罩铁布衫,而别人只能被动挨打。自然,他的象棋冠军没有当成,我混到现在也没能上CCTV露个脸。

  现如今看到朋友圈里不少教人成功、教人谈恋爱的文章,与我当年的下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压根就不管别人的基本情况和现实环境,只从自己的臆想入手,以为单凭自己的几步“教程”就可以包打天下——不信你去搜索一下“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然后把几十篇文章的观点综合起来,只怕全世界99.99%的男人都是不能嫁的潜在“渣男”;把这种臆想的文章奉为圭臬的人,这脑子里该进了多少水啊。

  姜昆在《虎口遐想》里曾说,攀登珠穆朗玛峰后面跟一只大老虎,是不是是个人都上得去啊?

  姜昆说的是笑话,但不少网文的作者却把这当真了——现在朋友圈里“催人奋进”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看到标题就吓死人,比方说“休闲时间做什么决定你的人生”“比你强的人都在熬夜,你还在蹉跎岁月”,这还算含蓄的;再比方说“为什么你的年薪比不上人家的月薪”“毕业五年为什么差距这么大”,那措辞那气势,较之常凯申“不成功便成仁”的“教诲”亦不遑多让,每次我见了都只能退避三舍。

  我当然赞同大家应该努力,但如果每个人屁股后头真的跟只大老虎,就算你真的登顶了珠峰,又有什么乐趣呢?再说了,你要真是这种争分夺秒的潜在“成功人士”,难道不应该把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学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么,怎么会有空看此类励志文章还要在朋友圈里转发呢?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5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