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程奎星:草根青年 用文字传递正能量

2017-12-14 00:23:02  阅读 120 次 评论 0 条

  程奎星,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位普通的工人,85后的他虽然年轻,却有着平凡而闪亮的人生轨迹。他是工厂里的一线工人,却凭着自己对文字的执着,孜孜不倦、笔耕不辍,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新闻评论人、专栏作家、知名博主、自由撰稿人,累计在包括光明日报等国内二百余家杂志和报刊发表20余万字的文章,在国内评论界获得了一定声誉。作为新时期沂蒙儿女的优秀代表,他成长成才的人生轨迹,让更多年轻人找到了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突破自我的梦想翅膀。

  从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懵懂青年,到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员工,他用青春与激情唱响了新时期沂蒙工人爱岗敬业的颂歌。作为一名一线生产工人,他刻苦钻研生产工艺,积极学习设备理论,从小学徒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岗位工人,他的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让周围的工人师傅们都竖起大拇指。他积极投身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构建中,获得公司各类演讲、征文、安全风险辨识比赛奖励。作为企业真正的“主人”,他积极献言献策企业管理,以青年特有的激情投身于企业的“二次创业”,与所有同事一起奉献农资事业,作为优秀的青年工人代表,他获得了公司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程奎星是一名普通岗位工人,但与其他工人不同的是,他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钻研学习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不管多么累,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抓紧一分一秒去看报、读书、写作。除去每日的工作时间,他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从开始的一个月尝试发表几篇文章,到现在一天发表一至两篇作品,作品累计发表在光明日报等国内200余家媒体,发表评论20余万字,涉及时政、民生、道德、经济等各个领域。

  作为一名青年评论作家,程奎星坚守着一个跨时代青年不能丢弃的精神麦田。他的文章秉持一个论道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社会主旋律,笔伐肮脏与丑恶,用文字的感染力引发社会共鸣,传递社会正能量;他关注底层的生存状况,关注房改、医改等基础民生问题,为党和政府献言献策,为人民群众充当“传声筒”;他为农民工讨薪,呼唤医改建立绿色通道救助底层患者,建议反腐败把网络监督纳入制度规范之内他的文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在他的文章中,那些最美英雄故事被升华后引发社会热烈反响,那些道德沦丧丑恶现象被批判与反思,他用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坚守来维护着社会道德防线。他的文章被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机关理论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各大政府网站收录转载。

  作为临沂青年评论家,他为展现沂蒙时代风采、宣传大美临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通过网络新媒体,对临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有力宣传,展现了革命老区的新魅力、新活力。

  作为新时期沂蒙儿女,他为家乡建设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豪不已,也正是这种澎湃的自豪感,让他忍不住拿起笔,用文字展现出沂蒙老区的新变化、沂蒙精神的新发展,让临沂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理论网以及各省市新闻网站纷纷转载了他对家乡建设的评论文章,有些媒体还主动找到他了解临沂发展的“秘诀”.他的评论文章,改变了很多人对革命老区的传统认识,颠覆了外界对老区发展相对滞后的观念,工作之余,他甚至还主动邀请一些外地评论作家来临沂做客,免费为他们当起导游。由于宣传家乡工作成绩突出,他还被临沂市委宣传部评选为2012年度全市优秀网络评论员。

  他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更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有很多让人称道的故事。有一次,单位一位同事手机丢在了上班路上,几天杳无音讯,似乎没有找回的希望。程奎星却把这个事放在了心上,就偷偷给这个号码发了条真诚而感人的短信。几天后,对方打来电话,说已经把手机送到了单位保卫部,让失主过去拿,他用一条短信帮同事把丢失的手机找了回来,也把偶尔不小心丢失的道德找了回来。打车捎带过迷路的农民工小兄弟,陪着母亲把一个装满手机、银行卡、户口簿和现金的包送还给失主,热心给老人写困难申请材料,积极倡议捐助病患工友,休息日带领公司青年团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走上街头为创城贡献力量,把雷锋精神诠释到一点一滴的生活和工作中他用一个道德践行者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朋友,《慈善》、《善者》杂志对其做过相关报道,2012底年他被提名为罗庄区道德模范候选人。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