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到哪里养老?”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养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实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不仅是儒家设想的“大同世界”的景象,更是现代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和道义所在。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机构,解决养老问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举措之一,对于社会的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义乌市政府投资3.4亿元开建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养老服务机构义乌市怡乐新村,占地156亩,建筑面积152746.96平方米,设计总床位2622张,共分自理区、半自理区、护理区3个区域。2012年,首批自理区正式运营。如今,半自理区、护理区也已相继投入使用。
昨天,记者来到义乌市怡乐新村,了解在这里颐养天年的老人们生活得到底好不好,义乌首个大型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怡乐新村时,看到一楼活动大厅已非常热闹,一场由义乌市稠州医院举办的“行孝敬老走进怡乐,健康重阳暖新村”大型义诊活动在这里举行。医护人员忙着免费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并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等,老人们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井然有序地接受义诊。当天,稠州医院派出内科、骨科等13名专家,带来了B超、心电图等仪器和设备开展义诊活动。
在怡乐新村居住的离休干部楼建伟是个书法迷。他说,每次有人到怡乐新村送温暖,他都要送对方一幅书法作品以表示感谢,昨天他在现场挥毫送稠州医院医护人员的是一幅中堂行楷作品,上面写着“良好医德医风,传遍商城大地”12个大字。
“10月28日是重阳节,每年重阳节期间,来这里探望老人的爱心人士都会特别多。”楼建伟说,最近几天,到怡乐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活雷锋一拨接一拨,乐得居住在这里的800多名老人一天到晚都是笑呵呵的。
“以前也经常有好心人来这里送温暖,给我们提供各种服务,但这几天来的人特别多,加上天气好,大家觉得很开心,就像过大年一样热闹。”82岁的张大爷也乐呵着说,最近怡乐新村的老人们每天吃好早饭就到一楼活动大厅等候,看看当天又会有哪个部门或单位的志愿者来送温暖献爱心。
“现在,不仅节日很热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几拨志愿者来这里开展公益服务或慰问活动,怡乐新村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了。”87岁的杨光海老人搭讪道。
83岁的陈仁锡是个性格特别开朗的老人,记者之前在廿三里敬老院采访时见过他,有过两次很愉快的交谈。昨天上午,看到记者来探访,他热情地招呼记者一定到他的“新家”看一看。
陈仁锡老人所说的“新家”,位处怡乐新村2幢5楼503A室。“这是一间与宾馆一样的标间,空调、电视等都有的。”陈仁锡说着又拉记者参观他的朝南大阳台,阳台的确够宽敞,也很亮堂。老人开心地拿起藤椅上的一把二胡,拉起了“高山流水”的二胡曲目。“拉二胡和唱歌是我的最大兴趣,每天都要拉上几曲、唱上几句才觉得有味。”老人说,他是去年12月7日搬到这里来的,一个标间每月收费600元,伙食、护理等都是“公家”的,因为他身体还行,属于生活自理型的。“如果是半自理、半护理型的,每月要交1200元钱,这包含了全部的费用。”
“这里住了很多五保户,有些连吃饭都要工作人员送进房间的,我有空就经常过去帮他们的忙。毕竟大家都是邻居,相互关照是必须的。”老人又指着墙面上挂着的几幅书法作品说,其中的4幅是有名书法家送他的,另外那幅写得不好的是自己“瞎写”的,觉得挂幅自己写的字让人家看看也好。
“好!好!好!服务态度好,生活好,什么都好。在这里,我不想家,老伙伴们也都很好,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这里的领导个个都好,经常买水果给我们吃。”问及在这里住得是否习惯,老人激动地说,住这里比住在家里有味多了,“主要是这里人多,大家年龄又都差不多,玩得拢。”
杨光海和妻子住的是6幢4楼401室,这幢楼里住的60多位老人多为离退休干部。杨光海是离休干部,北苑街道柳村人,妻子比他小两岁,也是退休职工。
杨光海夫妇住的是一个70多平方米的小套间,里面有一室一厅一卫,另加一个储藏间和一个大阳台。“住的地方不在于面积大小,关键看里面的结构布局、采光度等好不好,我觉得这里每样都挺好的,住着很舒服,尤其是晚上很安静。”
“这里一天三餐饭很好吃,且很按时,菜价也不贵。”杨光海说,这里吃早饭的时间是清晨6时30分,中饭是上午10时30分,晚饭是下午4时30分。早饭特丰盛,有稀饭、馒头、豆腐羹、豆浆、鸡蛋等;中、晚饭是标准的一荤两素一汤,有7个菜可选。“每天的餐费是14元,不贵吧。如果身体不舒服,不想到食堂进餐,工作人员会打好饭菜送到房间来,这里服务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这里娱乐设施很多,我和老伴特别喜欢唱歌跳舞,每天清晨5时30分许,我们就会出去活动。我唱歌,她跳舞。”杨光海指着坐在沙发看电视的老伴说,老伴虽然85岁了,但身体还很棒,都是每天好几次的跳舞跳出来的。
老人还说,他们除了喜欢唱歌跳舞,还都爱看报纸和电视。“我们自费订了4份报纸,特别是《参考消息》,每天一送到,两人抢着看,很有意思。”杨光海说,他们还有一个“家规”:大女儿和两个儿子,每周至少一次要带孙辈到怡乐新村看他俩。有时,因为周末节目多,他们都抽不出时间陪孙辈们玩。“住在这里真的很忙,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老人是该独居或与子女同住,还是去养老机构呢?昨天,记者就此也专门采访了义乌工商学院多位社会心理学专家和教授。对方一致认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机构养老应该是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养老方式。“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让子女去养老、照顾老人,目前情况下恐怕不太现实。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多子女养老,轮番照顾,子女能够忙得过来。但随着社会发展,老人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对医疗、娱乐等多方面都有需求,从独生子女家庭来看,家庭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一些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养老包括医养结合、娱乐和养老结合,就会表现得比较有优势。因此从未来发展来说,机构养老可能会占主体。”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主要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其中,半失能、失能老人占养老院入住老人70%~80%。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不愿拖累儿女,子女也因为工作忙,无法抽出时间照顾行动不便的父母,故而选择送他们到养老机构入住,以此获得更好的护理资源。
据义乌怡乐新村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目前金华地区首家“公建民营”养老院、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养老机构,义乌怡乐新村目前入住的老人已达800多人,其中自理300多人,护理型老人近500人。护理型老人中,失智老人近100人,失能老人200多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