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将如何选择创业小投资也能干大事业

2018-03-07 05:28:27  阅读 98 次 评论 0 条

  我是一名90后,现在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里的一名员工。如果回到2013年的这个时候我的名片上印着是“为你爱”创始人兼CEO。现在的我却背负了一身债务,每月为了还债整夜辗转反侧。

  提到90后创业者大多数人一定会想到,大象创始人刘克楠,脸萌创始人郭列,Segmentfault创始人高阳,以及泡否创始人马佳佳。至于像我们这样的创业者who care?说实话在国内的创业圈子里,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我走出这一步也是深思熟虑,我希望那些90后创业者看过这篇文章以后能够对你们有鞭策。

  2012年初我实习进入了一家传统的玩具经销商企业,在公司担任浙江省的sales work。工作需要长期的在外出差,虽然忙碌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母婴行业是一个非常泛的行业,产业链非常庞大也很复杂。食品,制品,儿童用品,妈咪用品,童装,床,棉制品,玩具,孕装等。每一块再细分下去种类繁多,款式多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小工厂遍地都是。而且它们的渠道也比较复杂,最原始的是工厂出货给大经销商,大经销商分发给小经销商,最后供货到婴童店。

  如果你想把你的产品放到婴童店卖,你必须遵守原有的游戏规则。你当然可以尝试自己建立团队去销售你们的产品,但是你要知道光一个浙江省就有4000-5000家婴童店。婴童店老板跟当地经销商又是多年的合作关系。一般的工厂很难进入婴童店。所以造就了很多工厂直接做线上的直销。导致了目前电商领域产品种类非常多,而且同质化严重。而线下的实体门店受到电商的冲击以后销售额惨淡。他们没能力直接跟工厂合作,也不懂得如果利用互联网。所以到头来还是走老路。把不赚钱的砍掉,赚钱的做促销。

  这个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婴童店产品选择余地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像宝宝洗澡,早教,游乐园又不得不去实体店消费。你来店里次数多了肯定要买东西的,所以目前来看传统婴童店一时半会儿死不了。而线上的情况又是产品种类同质化严重,价格参差不齐,服务无法保障等。所以我们当时判断线上跟线下结合的趋势是必然的,我们认为这样的模式是有很大机会能做大做强。后来我们也看到了国外有一个Zulily母婴闪购网站刚刚拿到D轮8500美元的融资。这样也给予我们极大的信心,我们决定准备半年开始创业。

  2013年中旬我们开始全职创业了,当时的定位是“为你爱”每天上午10点准时为用户推荐数款精选母婴产品,十几种线下的婴童服务。考虑到当时东拼西凑借来的数十万,我们定位先做一个地区的市场。一方面投入一定资金在本地的线上渠道做广告,另一方面通过跟线下商家合作做地推。当时认为做起来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团队方面我负责接触供应商、商家合作以及公司的管理。合伙人负责网站的运营,后台维护。事实证明我们“too young, too naive”。

  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广告太烧钱了回报率又低。第二个问题是供应商热卖主流的产品不愿意供应给我们。第三个问题是婴童店更加愿意跟美团和糯米这些大流量商合作。第四个问题是网站的用户体验不太好。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开始尝试精益的广告投放,配合第三方一起投放,找同行去互换资源。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减少推荐产品,主攻一两款单品争取把量冲大。针对第三个问题在婴童店的分层方式做了一个调整。后来确实开始有一些起色,每天日均一千元的销售额,好一点有三四千元。紧接着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快没钱了,更加看不到盈亏平衡的日子。那个时候对天使投资人和VC没什么好感,也不懂得如何去跟投资人交流。有一次去上海找一个在硅谷做天使的台湾人Tom,当时他赶着飞回美国。我就厚着脸皮把商业计划书塞他包里。后来给他发E-mail问他能不能给项目一些建议也没回复我。确实有几个比较感兴趣的投资人,但是聊来聊去一直在观察我们的情况。

  最后两个月销售额开始下滑,资金链几乎要断了。我们开始发不出工资,导致走了两个团队成员。通常成功的创业故事是这个时候获得的一笔投资。很遗憾的是上帝没有眷顾我们,项目坚持了半年多时间死掉了。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现在我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了。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也不会对自己当时做的事情做否定。这里想给90后创业者一些中肯的建议。

  就拿我的项目来说,网站的模板设计,视觉体验,操作体验,产品展示,网址等都是不合格的。创始人开始创业其实就是一个产品经理,好好雕琢你的产品。

  创业者应该明白自己的资源都分布在哪些领域,项目启动以后需要找哪些人,需要利用到哪些资源。而不是道听途说,盲区进入一个蓝海甚至红海。

  前期的团队成员很关键,能力上不一定要很牛。但是必须踏实,必须懂得牺牲小我。价值观要一样,性格跟知识面上要互补。

  首先用自己的钱风险很大,我当时是比较傻的大家不要学我。而且如果有天使投资愿意投你也说明认可你项目,也能够获得投资人的指点。特别是互联网领域一定要专业一些。

  为什么国家会提倡万众创业?因为社会就业压力变大,只能这样号召,马云曾说:“我基本不响应政府的号召,原因是什么?你必须判断这样下去,政府在十年以后一定会做这件事情,所以你现在先把它做起来,等政府一号召,没机会了,成千上万涌上来,你基本就死掉了。政府一号召赶紧换地方,这叫远见。市场也是一样的,你必须判断在市场之前。”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者95%的公司都会倒下,互联网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有很多人看了一些励志书,一些成功故事,立刻热情高涨,脑袋一拍就想创业了,但事实上呢,一没资源,二没人脉,三没资金,会有多大的可能成功(⊙o⊙)?,人们总是看见成功者的风光无限,却忽略了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与心酸。

  有一个调查,找出了几十年以来的创业风云人物,发现除了IT互联网领域之外,72个传统产业创业代表只有一个80后,其他都是老人了,还在把控传统帝国,即使是48个IT互联网创业大佬里,也只有九个80后,还只能捞偏门,主流被60后和70后控制了,真正的爆发性创业机会忽略不计,所谓万众创业,其实是骗局。

  很多人没明白,就说实线多岁的人,其他传统领域更是艰难,前面占了坑,后面挖个新坑都艰难,8090唯一冒头的互联网领域,也是新机会渐少,创业就是从零开始打造新企业,当然老人会老,不代表新人能搞出新的伟大公司。

  创业就是从头开创事业,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掌控房地产的是50后60后,拉出前三十个全部都是,再过10年,可能有80后,但一定是5060大佬的儿子,目前互联网的新创企业冒头的极少,不是万众干的事儿,只有精英。

  没有不鼓励创业,只是反对万众创业,其实跟前辈相比,越年轻的人,面临的创业难度越大,我们30多年走了老外几百年的路,所以成了抢蛋糕,面临艰难的创业环境,非要一窝蜂,只是让死亡概率的分母再大一点罢了。盘点那些摔下神坛的90后创业者。

  98年妹子王凯歆-创办神奇百货:在去年年底一度被奉为“创业神童”。2016年年初,她拿到了2000万A轮融资,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这个身价过亿的CEO就摔下了神坛。

  前员工知乎爆料:早上 9 点起床,高高兴兴的出门乘坐地铁,去上班。到公司却看到了人去楼空的场景。 在没有通知员工的情况下,便辞退了员工,甚至连保洁阿姨都没有躲过此劫。虽然王凯歆的解释是只是搬个家,然后事实是她甚至裁掉了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叫:供应链,没错,一家电商公司把供应链裁了。威胁员工、让技术人员删差评,产品都是淘宝拍的等一系列料也相继被爆出。显然搬家这个说法并不能站住脚,接下来回发生什么,让时间给我们答案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08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