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离不开家,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民族。中华民族的文明几千年来未曾中断,靠的就是家的延续。家要怎么传下来?家训是重要的内容。”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癉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汉唐史、东亚历史与国际关系、佛教史,曾在央视《百家讲坛》先后开讲《盛唐的背影》《寻找曹操》《风云唐太宗》等节目,2017年春节,他再登《百家讲坛》,说的却是《中华家训》。他的新书《良训传家——— 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首发时,吸引不少家长和孩子前来聆听他的分享。
在韩癉看来,家训是从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把伦理道德化成日常的行为规矩和礼仪,培育文明而高雅之人,千百年来成效显著,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乃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价值与族群认同的凝聚力。而中国文化的精髓最根本就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韩癉对“仁义礼智信”的解释颇具当代性:“仁”就是情商,如何团结人,包容人,舍得吃亏,学会忍让,尤其是现代社会将每个人都变成大链条上的一环,这种情商就显得尤其重要;“义”是做人的原则,没有原则就是一根随风倒的草;“礼”是秩序,社会要有秩序,人在团体中要有正确的定位;“智”是领悟力,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信”则是做人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围绕“仁义礼智信”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这种文化的主流渗透到家庭里去,就有了家训。“训”字左边言字旁右边是川,川流就是河流,水是主流,所谓家训并不是把孩子训得头皮发麻,而是开导你、劝你做人走到正道上,引导人向善,所谓从善如流,就是“训”。
《良训传家——— 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跳脱了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韩癉说,他为此看了很多史料,书里写到的历史故事有百来个。这其中有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对后代的遗训、汉武帝朝权臣霍光家族的覆灭、“关西孔子”杨震的家族兴盛、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百年传承等等,韩癉对此的总结是,“从家族兴起的历史来看,能够骤然勃兴的家族,往往是军功起家,或是官场得意者、商贩牟利者,这些家庭原在民间,没有多少文化,因为风云际会突然崛起。崛起之后,能不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便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大部分家族都衰落了,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让家族延续下去的关键。而中国世家大族的历史和传世家训都告诉我们,只有文化才能让家族立起来,而家训则令家族传承下去,文化不绝。” (施晨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