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如愿以偿找到能坚持45个小时之久的灯丝材料,也标志着伟大的电灯被发明了出来!
也印证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也是故事着重凸显爱迪生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对前期那百分之一的灵感避而不谈的原因。
但事实的真相是爱迪生在电灯的发明中连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也没有,电灯的想法是他从英国人约瑟夫·斯万那里顺来的。
他早年在家乡的药店当学徒,跟随一位药剂师学习,出师后一直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
早在1848年,20岁的斯万就开始着手研发电灯了,并在灯丝的材质选择上有重大突破。
但铂丝成本非常高,并且它1768摄氏度的熔点导致耐用性较差,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斯万尝试用碳来替代铂丝,碳的熔点高达3500摄氏度,不容易因为通电后的炽热而熔断。
但碳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在空气中容易燃烧,需要与氧气隔离才能长时间工作。
他将一种硬纸板剪成马蹄铁弧形的条状,然后放在坩埚中烘烤制成碳化的碳阻丝。
虽然斯万的灯泡只亮了13.5个小时就烧坏了,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伟大的突破。
由于当时电灯的前置基础技术不成熟,用于供电的电池性能差电压低,真空技术也没发展起来。
斯万的电灯不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性能也相当差,糟糕的真空技术总是让碳丝很快就烧断。
停下电灯研究工作的斯万也没有闲着,他涉猎广泛已经成为了当地学术圈内小有名气的人物。
他也从一家摄影底板制造公司的助手晋升为合伙人,还改进了当时的火棉胶湿版摄影法。
斯万设计了一种干燥的摄影底版,用硝化纤维素塑料替代原先现场制备硝化纤维溶液的繁琐步骤。
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因为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为研究真空放电现象而改进了抽真空技术。
另一个是比利时的工程师格拉姆和德国的西门子制造出了性能出众的直流电动机。
这两项技术的完善让斯万看到希望,他只需要在制作灯丝的技术上努力就足够了。
斯万的电灯的确没有因为灯泡中残余的氧气而发生燃烧,但却暴露出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研究还没有公开,但斯万平日关于白炽灯的谈论还是得到了圈内人的高度关注。
那一年,爱迪生在去怀俄明看日食的路上,闲谈中从物理学家巴克的口中得知了斯万的白炽灯。
他顿时觉得白炽灯将来肯定会成为家家必备的照明设备,趁目前技术还不成熟赶紧加紧研发抢占先机。
经过这些年,爱迪生可不再是个小报童了,他已经是发明了留声机、自动电报机的大发明家。
虽然他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懂得用人之道,在他的实验室里不乏大学生和科学家。
另一方面,白炽灯的研发还远没到能应用的地步,爱迪生就已经成立了新的电灯公司。
1878年,斯万在纽卡斯尔的学会上公开展示了他的白炽灯,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而爱迪生投入的大量财力人力也没有白费,1879年他的实验室采用碳化棉丝制成了持久的白炽灯,并在年底公开展示了他的白炽灯。
他在《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15年前,我就根据白炽灯原理将焦化纸和焦化纸板用于制造电灯,确切地说,我曾将它制成马蹄铁的性状来使用,正如爱迪生现在使用它的样子。”
谴责是徒劳的,发明最终还是要靠专利来说线年末,斯万的白炽灯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成为了英国第一个白炽灯专利。
最终双方合伙在英国成立“爱迪万”(EdiSwan)公司,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讲完,你一定会以为白炽灯肯定就是斯万发明的,那就未免错得有些离谱了。
都不是,没有人真正发明了电灯,电灯只是人类科技发展道路上一个必然的里程碑。
各国间的电灯发明之争无非只是为了显示国家科技的前沿而已,任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可能把这全人类共创的成果贴上标签据为己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