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这是评论家给张晓风散文作品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她的诗意散文的感性描述。张晓风的散文《秋天·秋天》同样用她那诗意的笔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秋的别样季节,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同张晓风一起去领略她笔下那独有的风光,去探寻那秋的深度!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很多很多,举不胜举。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往往不同: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而在张晓风的笔下,“在我们的城市里,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短短的一句话,透露出的是对秋天特有的喜爱。张晓风写秋天一改别人那种直抒胸臆的写法,按照时间的顺序通过几个记忆中的片断来写秋的神韵。
那时候,在南京,儿童时期在梧桐叶子簌簌地落下中许多神秘的美感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那黄褐色的,弯曲的叶子在作家的眼里竟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诗意的语言里传达出的不仅仅是美感,是幻影,更多的是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秋意就是这样诗意地植入了她的内心。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山容澄清而微黄,蓝天的高远更让作家如痴如醉!而与同学争论美术老师是否会画那座山的事件更让那秋天山峰的神圣、美丽、深沉深入到脑海,挥之不去。那苍郁的、沉雄的、微带金色的、不可描摹的山,将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作家的记忆中。对秋的热爱和迷恋在这里可窥见一斑。秋季旅行倦游回来,与朋友芷谈心,发现芷和她有着同样喜欢的季节,这让她无比的欢欣起来。在芷讲述许多秋天的故事中同学沿站下车,车厢里越来越空虚的情境不禁让“我”感慨,感慨生命之消失,那种深沉的、无可奈何的摇落霎时有了凄清之美。好在芷和我一样一如既往的拥有着朴实的山地灵魂,依然能享受那雄伟的、插天的青色!在景色的描摹中那理性的思考给我们心灵以深深启迪,更让人对文章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在“秋风庭院藓侵街”的月色中,感叹“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的物是人非的是李煜;在“梧桐树,三更雨”的陪伴下,叹息“不道离情正苦”的生死离别的是温庭筠;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思绪中,抒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失意悲苦的是辛弃疾。而张晓风笔下带给人的是迷恋,是敬仰,是思念,是感动。虽然行文中也有小阳台上黄昏时分体会到了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也聆听到了笛音的悲怆,那种凄清的美却也莫名所以地喜欢。薄寒袭人的秋雨落下时,冷冷的月光朗照,悲秋的情怀也不觉间在身边漫延,但因为有了银银亮亮的梦的存在,那份“悲”慢慢的就像水痕一样淡化了,直至无形。这些情感更让秋天丰满起来,更有了深度。
李清照带给我们的是“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清婉,柳永带给我们的是“对萧萧暮雨洒江天”的缠绵,秦观带给我们的是“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的细腻,而张晓风带给我们的是严肃,是成熟,是神圣,虽然有时感到爱得这样孤独,但就是爱这样的季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爱就是在这样的迷恋中肆意地挥洒着。
作家徐坤曾在一篇散文中这么描写女性的文字:“我羡慕那些用肢体和皮肤写作的女人。她们不是用经过高度驯化的思维着的大脑,而是用一个毛孔和触须的敏感与细微,用天生的敏锐和才气,细致体味风疏雨骤的时令节气,深刻感受冷暖无常的世态炎凉,用她们一份真诚的生命体验,去自在地描写和抒臆。” 张晓风就是这样的写作者,在极常见的景物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悟,让我看到作家笔下的“秋”的绚丽多彩和多姿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深沉与严肃。虽然秋天总会消逝,可我们的心灵总在追忆着逝水年华。秋天远了,但愿我们能相互搀扶着用人类的爱去体验这丰满的秋!
展开asd123ok58发布于2011-11-20评论a你是那样的渺小,令人瞧不上眼。可每当看见你从墙缝、瓦砾、屋脊,甚至坚硬的石缝里钻出来的时候,就不能不为你那顽强的生命力所折眼,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是绿色植物中顽强生命力的代表,在大自然的考验面前,你始终保持着强者的不屈姿态。不论火烧、水淹、霜冻、干旱,都没能使你有丝毫的屈服。特别使我敬佩的是:你不择环境的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你不屈的身影,或是一株,或是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你却始终坚强的向下发展,纤细的根须扎入地下,直到找到珍贵的水源。野草的生命力可谓强矣!野草的意志更谓坚矣!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你同样顽强的生长着,迎着凛冽的寒风,抵抗着极度的严寒。当春风把雪水淙淙地吹下山的时候,你又萌发了几株嫩绿的新芽。
你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的生长着。虽然你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阿娜,没有桃李的绚烂,也没有芝兰的芳香,但你浑身充满大自然的活力,你在我心里已深深的扎了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