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员工炖一盅“心灵鸡汤

2018-03-11 21:01:05  阅读 112 次 评论 0 条

  宝安某电子有限公司的万成玺就在公司担任着这样的角色。作为公司的医务中心主任,他在为员工进行身体健康咨询的同时,还承担着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在他的公司,员工咨询心理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面对面的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邮箱进行咨询。“我们要通过与员工的交流,识别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我们如果解决不了,就马上转介给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万成玺说。

  芳姐(化名)是宝安一家电子制造厂的工会主席,近期,她的身份又多了一个——公司的心理辅导员。除了公司工会的日常工作以外,她还要当公司员工的“知心大姐”,员工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惑、困难时,可以去找她倾诉和寻求帮助。

  近年来,社会各界加大了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让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情况和精神状况。“随着大批85后、90后的年轻人涌入职场,他们年纪轻,离家在外,竞争压力大,薪水普遍不高,因此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尤其在宝安,工厂密集,许多年轻人都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这样的问题更加容易出现。”心理咨询师杜思瑶如是表示。

  在当下的企业中,员工较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在关爱员工心理方面都做了哪些事情?政府部门在其中又该充当怎样的角色?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一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普查显示,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在普通员工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高达33.3%,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玉宁是宝安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不久前刚刚休完产假到公司上班,可是,“职场新妈妈”的新角色让她苦恼不已。玉宁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在公司兢兢业业,但有了孩子后,家里的事情突然多起来,每天白天在公司争分夺秒地工作,一身疲惫地回到家,还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尤其是晚上,几乎完全睡不好觉,严重影响了白天的工作效率。

  时间一长,公司领导对玉宁有些不满,玉宁也倍感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她给公司主管员工关系工作的同事发了一封邮件,并在邮件里发出咨询:“有了孩子的女性,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与玉宁同样做出咨询的还有宝安某公司的部门经理刘先生。与玉宁不同,困扰刘先生的问题是团队管理。部门里有几个比刘先生资历老的员工,经常迟到早退,对待工作也是马马虎虎,小错不断,但由于比刘先生先进公司,且和公司高层有一定交情,刘先生既指挥不动,也责骂不得,这使他非常苦恼:“如何才能有效管理这一类员工呢?”

  “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主要源自两方面:职场压力和家庭压力。”心理咨询师杜思瑶对记者表示,在现代社会中,只要是个人,都会有心理困扰,但由于企业员工身处职场之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事情纷繁复杂,因此压力可能更加多发。职场压力包括经营竞争、管理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等,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则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往往是影响员工压力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压力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很快适应,有的人却适应不良。”杜思瑶介绍,压力过大带来的焦虑、沮丧这些不良情绪,时间长了会引起疲倦、头疼、肩颈痛等身体上的不良感受,进而进一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抑郁症的发生,严重者可能还会自杀或自残,“这是一个连续的反应,看似不起眼,如果引导不好,引发的后果却可能很严重。但是,如果员工在压力发生之初,就去寻求帮助,由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后果却可能完全不同。”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摆脱过去“血汗工厂”的形象,加强了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开始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工作,并且配备了一定的人力。

  宝安某电子有限公司的万成玺就在公司担任着这样的角色。作为公司的医务中心主任,他在为员工进行身体健康咨询的同时,还承担着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在他的公司,员工咨询心理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面对面的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邮箱进行咨询。“我们要通过与员工的交流,识别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我们如果解决不了,就马上转介给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万成玺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岗位来应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咨询,大部分企业还是由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兼职担任这一工作。

  芳姐就是公司的工会主席同时兼任心理辅导员。她告诉记者,富士康事件发生以后,公司开始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她也就担任起了公司的心理辅导员,员工在碰到工作中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会去和她聊一聊,听听她的看法,咨询下她的意见,她同时还是宝安的义工,时常会和同伴们一起进行义务辅导。

  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芳姐也的确帮到了不少人。有一次,有一个年轻小伙找她聊天,小伙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已经50多岁,由于找不到工作患上了抑郁症,使得这个小伙子心情也郁闷紧张,于是,芳姐对这个小伙子进行了开导,让他放松心情,并教他如何去和父亲沟通交流。

  不过,心理辅导并不是企业关爱员工心理健康的唯一方式。记者走访了解到,除了设心理辅导员外,大多数企业还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团体活动,来缓解员工的压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生活热情。芳姐告诉记者,她的公司每周和每个月都会组织主题活动,或是组织员工出去郊游,或是在厂内举行文娱活动;公司还会定期举办员工代表座谈会,听取员工的意见,处理员工的诉求。

  宝安一家科技公司的行政主管小严也告诉记者,她们公司每年也会组织篮球赛、旅游等活动来缓解员工的压力;公司工会还会组织心理培训,让员工把心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活动和培训是慢慢植入式的,把健康的工作态度和生活理念一步步灌输到员工的心中,让他们有预防意识,不会等问题发生时才想到要去解决。”小严说。

  此前,大部分公司的心理辅导员都由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担任,专业性保密性不足,为了提高企业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性,一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开始承担起这项工作。

  虽然许多企业为关爱员工心理健康、避免由于员工心理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是记者了解到,现在企业里担任员工辅导员的大多是企业行政人员或者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在心理知识上并不专业,这也让企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打了一些折扣。

  芳姐就对记者坦言,目前来找她咨询心理问题的员工并不多,大部分询问的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算遇到心理问题,也不是我们这个层面能解决的。”

  杜思瑶表示,由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担任心理辅导员会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保密性。心理咨询师会对咨询者的身份信息和咨询的问题严格保密,以保证咨询者不会因为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而放弃咨询。但是一旦由行政人员或人力资源人员担任心理辅导员,他们和咨询者的关系就以“同事”为主,企业员工很可能因为怕同事知悉自己的心理活动而不去咨询。第二是专业性,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行政人员和人力资源人员在对员工进行辅导时,往往就工作而谈工作,无法发现员工心理和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多采用“EAP”模式来帮助企业员工系统地管理情绪健康和解决心理问题。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在EAP模式中,除了由公司内部人员来提供相关服务外,一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也会加入其中,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以保证咨询的专业性,并保障员工的绝对隐私。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EAP模式还只多见于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制造、加工等传统企业建立这种服务系统的还非常少,实际上,一线的工厂更应该建立起这种服务体系:“现在的来深建设者多为80后、90后,他们当中一些人自我中心思想严重,更多的关心自我,注重自我的实现,享受生活。在顺境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抗击挫折能力下降,遇到挫折时,容易做出过激行为。他们应当是EAP服务的重要人群。”

  为企业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和经济服务外,帮助企业建立员工关爱体系,促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也应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于宝安来说,政府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杜思瑶表示,宝安聚集着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数量庞大。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多来自外地农村,文化水平低,工作压力大,收入也不高,在深圳又举目无亲,一旦遇到刺激性事件,很容易在冲动下做出极端行为。

  记者注意到,一些基层的政府部门已经关注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并为此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今年5月,宝安福永街道组织了辖区内11个社区63家工厂的145名员工开设了“心理辅导员培训班”,聘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为企业培训一批心理辅导员,这些工厂一线的学员在掌握一定的心里咨询技能、技巧后,将在各自的单位为有需要的员工们排忧解难,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福永街道总工会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通过开展整合式短期心理咨询培训和案例分析交流,积极推广最新的DSM5心理咨询技巧,让这些辅导员今后在日常工作中,能帮助有情绪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员工纾解情绪压力和心理困扰,保持稳定情绪状态,避免因情绪过激产生冲动行为而导致危害性后果,从而达到建设和维护安全和谐社区、企业的目的。心理培训开展几年来,成效也在慢慢显现,辖区内的劳资纠纷、心理问题引发极端行为的个案都在慢慢减少。

  记者了解到,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有街道直属公司工会专干,辖区内500人以上企业、重点企业及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已成立企业关爱员工联络中心的企业。培训内容分15个教学单元进行,一个教学单元为3小时,共15次课程,内容涵盖“压力与精神健康”、“识别有心理困扰的员工”、“员工危机管理”、“与员工的沟通技巧”等,预计到9月底完成全部教学计划。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学员,还将取得心理咨询证书,在生产一线为有需要的员工免费提供心理辅导,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杜思瑶表示,此类培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中负责员工关爱工作的人员学会发现和识别有心理困扰的员工,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预防和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不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抑或外资企业,不论企业处于何种行业、何种规模、何种运作方式,“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基本能够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但是,“在企业工作”和“为企业创造价值”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只用到员工潜能的20%或30%。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员工,对企业文化不认同的员工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潜能未能有效发挥的员工,连做好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到,更罔谈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

  经常有企业主感概:80后、90后员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稍有不顺心就辞职、跳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的确,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信息急剧膨胀,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得80后、90后的年轻人思想、观念、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再加上日渐增大的职场竞争压力和生活成本压力,让这一代的年轻人出现了信仰的缺失、情感的困惑、精神的焦虑,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部分状态严重的人群甚至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员工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心情郁闷烦躁、身体不适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工作。《财富》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经理人觉得自己压力较大或者极大,其中48%的人认为导致工作效率降低,30%认为导致其对工作缺乏兴趣,42%认为导致出现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英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

  如此说来,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就是在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企业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并让员工安心地在公司工作,减少人才的流失;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还可使员工压力处于最佳水平,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由此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从关心员工心理健康开始。员工的健康就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更是一种新的“精神福利”,这不仅会给员工带来好处,激发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更是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和良好的雇主形象的重要基石,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吗?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15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