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教父” 俞敏洪的三大核心教育观

2018-03-14 08:52:28  阅读 125 次 评论 0 条

  留学教父、知名企业家、人大委员、教学专家等众多头衔下,俞老师最看重的却是自己的父亲身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大三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二的儿子、还有上千万从新东方走出去的孩子们,俞老师用他二十余年的“育儿经”向我们传达着最核心的教育观——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映照的两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楷模。彬彬有礼的父母,肯定不会有口出粗言的孩子;仪态大方的父母,肯定不会有斜躺横卧的孩子;腹有诗书的父母,肯定不会有弃书如敝履的孩子。家庭教育流淌在孩子成长的骨血里,筑构成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就像俞老师所说:“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而“所有的事情”大体就是指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庭都会把孩子的成绩当作成功的首要标准,俞老师却一直坚持人品教育才是最为首要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德先行”,人品教育看重的不是让孩子都能行成才,但都能成人,怎样做人,少年需导航,成人应反思,家庭教育更应深思。因而说,“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和学历,品德是人格的灵魂”,人品教育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格局。做好人品教育,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孩子早期模仿能力特别强,在没有形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说,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很多时候父母的要求孩子没有做到,问题往往出在父母身上。试想,一个家长一边大笑着玩手机,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会听吗?好的人品教育,必须是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点滴去践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俞老师曾在演讲中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每次只要他在家打开电脑,女儿就会觉得他在玩乐,进而也不愿意学习,无论俞老师怎么跟女儿解释她在工作,女儿都不太相信,后来,只要俞老师的女儿在学习,他就拿一本书在旁边看,榜样的力量就此树立。

  所以说,读书还是玩手机都是父母自身对言行的一种选择,熏陶孩子的行为有很多种,关键在于父母的认知和坚持,身教远重于言传,怎样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你能做出选择吗?

  孩子很多错误的观念和想法来自不可控的周边环境,家长不可能24小时都跟在她的身边树立榜样。当孩子的言行出现偏差时,作为家长要有极高的敏锐度和处理能力。

  俞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问题,一天女儿在跟他们夫妻俩聊天的时候,突然跟他们说她觉得班上哪些同学很好、哪些很不好、哪些很小气、哪些势利眼,心大的父母也许还会觉得开心,孩子乐于跟他们分享;也有了自己识人的能力,但恰恰这才是最危险的,你的孩子开始在别人背后说“坏话”,你怎么能不担心、不作为?任其发展下去,孩子的人品教育想必也会岌岌可危,所以,俞老师夫妻俩立刻纠正了女儿,让她多去发现并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并在家里立下规矩,不得在孩子面前议论别人的缺点,多说别人的优点。

  所以,别把人品教育的这些小细节不当回事,处处留心及时纠正才能真正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大多家庭教育中往往都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环——“心情教育”,好的心情教育可以使孩子的知识、品德、意志朝着更崇高的目标去发展,引导孩子理解爱,学会关爱他人,并疏解自己内心的苦闷。

  大自然是生命最美好的馈赠,从小树立孩子对于自然的敬畏、感恩和珍惜之感是尤为重要的。

  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建立起生活很美好的观念,对生命也就有了更多的热爱,也就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以后生活中的大小挫折。

  一个对周围的人满怀爱意的孩子必然也是容易获得幸福和满足感的,在对孩子的心情教育中,逐渐引导他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让孩子的人生走得更远,让孩子明白,无论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是爱在延宕。

  父母要教会孩子自住抉择和自负其责的能力,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鼓励他们进行各项挑战性的活动。

  俞老师在这一点上非常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明白,你的欲求、你的幸福都得靠你自己去争取,父母不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当他的女儿在国外求学时,也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俞老师告诉她,世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个大人了,要得到它就必须付出劳动。最后俞老师的女儿仅用两星期就背熟了俞老师指定的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得到了笔记本电脑。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是最强烈的,所以,别再让你的孩把一切需求都当作理所当然,让他自己靠双手去争取吧!

  很多家长都会把鼓励教育的责任推向老师,殊不知最重要的其实是家长的鼓励,研究表明,长期处在鼓励环境中的孩子,能在情绪上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不断挑战自我,更能增进和家长间的情感。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有的父母总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就一味的鼓励,夸奖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孩子不仅得不到鼓励,反而会失去抗挫折的能力。只想听好听的话,就不能说他哪里没做好。

  不需要时时处处的鼓励,但是在孩子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之后,应该给予肯定。这也就是一种鼓励。

  一说到鼓励,很多家长张口就是“你真棒”的无原则鼓励,其实,鼓励与规矩结合才是最佳的鼓励教育方式。孩子在履行了你们共同定下的规矩这个过程中,他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就在不断养成,每当他按照规矩执行一次,家长给予一次鼓励,孩子也越来越自信,进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同样是俞老师的育儿经,在他儿子4岁多的时候,特别爱吃冰淇淋,俞老师就给他定下规矩,每天只能在晚饭半小时后吃一个冰淇淋,第一天,俞老师的儿子在饭后看了100多次时钟来确定时间,第二天,变成看十多次钟,第三天,变成只看三四次,第四天,他就已经知道一时半会儿吃不到冰淇淋,就自己先去玩儿了,等他自己想起来已经过了半小时。在这过程中,父母会在他一点一滴进步中适当给予鼓励,孩子也就更有信心去一直执行下去,良好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17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