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伪名言弱化思考力(纵横

2018-03-15 15:07:27  阅读 115 次 评论 0 条

  若习惯了仰仗他人的名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身的存在感,即便到了最后,也很难说这种被名言表达出的情感到底是否还属于自己,它只会进一步弱化人的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不妨说,一个渴望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推崇思考价值的社会,首先要学会辨析和抵制不明来历的名人名言。

  近日,一篇“署名”为资中筠的文章《中国精神的堕落,始于教师队伍的奴隶化》,公开抨击中国教育制度,在网上流传。12月8日,资中筠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辟谣,声明网传文章纯属冒名。

  这并非资中筠第一次就“被发言”“被署名”进行辟谣了。也有不少名人因名言被冒充而“躺枪”,要么被移花接木,要么被断章取义,在网上比比皆是。如果说冒充名人始于营销利益,那么这类伪名人名言的流行,乃至“不辨真假照单全收”的公共话语生态,显然非经济利益所能全部解释,其背后凸显出的某种社会心态,更值得辨析。

  不管是网上以讹传讹如资中筠的“发言”,还是被包装成如“哈佛大学校训”的励志语录,虽很难让人明辨真假,却更多都在迎合不少人心中的既有情绪。大多数人看了这些名言警句,只是得到情绪上一时的快感,或“大快人心”或“滋润人心”,转发、点赞完也就抛诸脑后。

  很多时候,虽然不易考证被伪造名言的始作俑者,但具体是怎样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说的。只要是名人,代言往往超越了真假。一些人对此现象的辩解是,“反正说得有道理”。然而问题在于,且不说冒名现象侵害了他人名誉权,一旦撇开话语背后的具体情境,话语本身的合理性就已经大打折扣。一些名人的形象和价值立场甚至就是通过被强加的语录塑造出来的。

  说到底,不辨真假,推崇“名言”,与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意识欠缺有着很大关系。至少一个习惯独立思考的人,不会轻易陷入那些可疑的名人名言中而不自知。就像有人称,当下的中学生作文,可能是虚假名人名言最大的诞生地,与此相关的一些教育观念也应反思。这看似是一种道德上的瑕疵,其实是思想浅薄和独立思考欠缺的一种体现。一离开名人名言,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社会思想状况不容乐观。

  若习惯了仰仗他人的名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身的存在感,即便到了最后,也很难说这种被名言表达出的情感到底是否还属于自己,它只会进一步弱化人的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不妨说,一个渴望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推崇思考价值的社会,首先要学会辨析和抵制不明来历的名人名言。

  (摘编自12月14日《光明日报》,原题为《仿冒名人名言背后的社会心态须反思》)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19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