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的抱怨是,“小猿,我语文真的很差,感觉时间又不够,我还有救吗?”
每天一个又一个三小时溜走,你没有用好的三个小时,对比起别人用得特别充分的三个小时,差距就是这样形成的。
他们不是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选手,他们不是初中就学习大学化学的终极学神。他们也曾经跟你们一样,奋战在高考的战线上。
你以为他们就从来不玩王者荣耀、从来不会分心暗恋某人、从来就一坐几个小时效率超高?
提高作文,就有三点。第一是素材的积累,第二是逻辑的框架,第三就是语言的风格。
素材积累。比如说大家可能会平时老师也会法一些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像这些比较烂大街的,大家可以稍微记一记,把它在作文里面当做一个需要略的。
比如说是一个群例的时候来用是非常的好的,但是千万不要把它用在你的分论点,需要具体化的那几个例子里。因为如果你把这些烂大街的例子放在你的作文里的话,会直接影响你作文的第一感觉。
在积累素材过程中,跟大家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去找你所感兴趣的领域。
比如我对哲学很感兴趣,我对美学很感兴趣,或者不要这么大,我可能就是对体育甚至电视剧比较感兴趣,那我可以着重的去找我感兴趣的这部分。
因为你感兴趣的东西其实就是你的特点。第一它可以让你的材料的个性化,第二你感兴趣的东西,你记忆起来也会相对的容易一些,那在一个非常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其实你之前背的一些什么感动中国你可能真的一时都完全想不起来那些人名字是什么。
比如说我喜欢看一部剧,比如说《人民的名义》什么的,我就很清楚,我可以用侯亮平的例子。我一下就可以想出来。
第二个就是逻辑框架。这个大家可以去上一些课,会专门去讲怎么来构建逻辑框架比较好用的吧,比如说一个递进式,比如常见的,像现在任务驱动型文章也很常用的一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然后还有并列式,这个其实是以前的传统文章非常喜欢用的,就像哲理性散文,一二三三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用几个比喻、排比那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并列式,这些都是属于逻辑框架范围之内的。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语言风格。我个人而言,我是当时尝试去模仿张晓风先生的散文风格,因为他的文笔是非常凌厉的,而且很干净,很清爽。他非常喜欢用短句来营造很有气势的一种排比,这是我个人感觉非常适合我自己的。
但是可能有些同学更适合一些比较多用长句,是一些婉约的比较缠绵的抒情性的文字,有些同学可能更适合说理性的,比较理论化,比较有逻辑,有条理的语言风格。
大家在练习作文的时候,其实尽早的去找到自己适合的语言风格,多找一些大家的文章来看,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提高方式。
一小时,再整理自己之前的作文,看自己分数相对较高的作文,比较成功的文风是怎样的,甚至可以练习重写一篇你曾经的低分作文,让语文老师帮忙看看。
成功经验,就是他们的方法,确实帮他们成为了状元。你不用担心学了之后效果不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