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阆中,我没有丝毫的概念,所以当几个诗友约我去玩的时候,我的想法很单纯:度周末而已。
他们老早就把阆中翻了个遍,做足了功课,人还未去,诗词写的堆成了山。不但扒出了张飞,还旁门左道地扒出了本地引以为耀的王进宝,这等功夫着实令我佩服,给我这张白纸上面轻描淡写地点了许多麻子,让我觉得我不是“干净”地去见阆中,于是我没有忍住,调侃他们为“臆想”的诗友:未出老家门,诗词几大盆;骚人招不得,能使阆中冤。风景又如何?王侯将相多;阆中还未去,诗赋到东河。
我要准备的是把工作安排好,要带的行李也没怎么准备,就是想把自己干干净净地带进阆中,与他来一次最有激情的约会,他的过去,让他亲口告诉我;他的现在,让我亲自去了解;他的将来,让我们共同去猜想。我向来不喜欢在去一个地方前忘记本来的生活而提前进入状态,那是一种浪费,感情资源的浪费。但是只要决定的事,一定不会后悔,必是勇往直前,有的只是期待,一种对陌生的期待,看阆中是以怎么一个姿态迎接我,想我会怎么去和他开始相处,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
带着这简单的想法,带着真实的我,不想带半点风情,也不想带半点疲惫,更不会假装对他知根知底,而使他对我半推半就。我们彼此该是完全地接纳,于是满心欢喜地,预备走起!
一觉醒来,我们就到了阆中站。阆中的清晨安静而清爽,我们走出火车站时,太阳像个大烧饼似得悬在楼顶,给人的感觉是随时都可以揣在怀里带走,那么香熟的颜色,又离人那么近,再一看右边天上还挂着月亮,“阆中站”三个字齐整整地摆在中间的站门上。火车站背靠绵延的青山,湿漉漉地样子,看起来低眉垂脸,我们走在净爽的路上,顿觉步履也清爽,精神倍儿好,火车上一夜的修整起了关键的作用。
许是大清早的原因,加上是旅游淡季,阆中古城显得尤其安静,适合晨读,适合太极,适合抚摸的城市清晨,反正不适合我们这些人奔走观光。于是我们被他的静谧震惊了,踮起脚尖轻轻地走着,生怕惊醒了回笼觉中的古城。
因为没有导游,我们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巷进去,目光所及的小巷远古气息十分浓厚,要不是路上偶尔遇到几个现代人,我们仿佛一下子进入到了古代,脚下全是青石板铸成的路,已经很不完整,许多地方掉的一块一块的,但依然保持青色本质,两边的民房依然古色古香,外形上都保持着一千年前的古貌,但是里面基本都被居民改建成了客房,院子里摆上了休闲的茶座。所有房子的房顶都呈锥形,顶上都溜了瓦,大概是因为南方天气雨水较多,便于释放雨水,房檐很低,有的低到与我齐肩,有的还不到我肩头,街头巷尾种满了各种不知名字的树,树身挺拔,枝繁叶茂,绿油油的、黄亮亮的、翠生生的,每一条巷头巷尾相互串连在一起,我们反复在几条巷子里绕来绕去,以为古城就是这么大,承载不下我们仰慕的心,或多或少有点小失望,何况他们几个也没有找见功课中学过的地方。
于是我们到一个叫做“姐妹客栈”的旅店,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说,要是提前网上购票或者告诉她,她可以100元钱每张给我们买上古城通票,三天可以任意进出。我们才知道主要想去看的景点都是要买票的,而现在绕来绕去的只是小巷,最有文化最值得去看的地方还没有去呢。
出了客栈,我们闻到满街飘着一种香味,很独特,牛肉香?醋香?还是酒香?要么就是好多种香调和而成的“阆州香”。一位诗友动情地说,你们看啊,阆中这古城,满街都是文化。这是真的,神秘吸引着我们恨不得全部打包。
再抬头看看,早上出来的烧饼已经被人吃光,天气变的阴郁,取而代之的是每条巷子两侧张开门面的商铺,各种小吃琳琅满目,伴随着阆中口音招揽顾客的老板,让人想到三国演义里的街巷,铁匠炉、酒作坊、醋坛子,还有三三两两好友聚着,花生米、猪头肉、美酒就着,或酒令猜拳,或胭脂蜜粉,随风飘着的各种小旗子,这古城的一天从千年前三国的一个早晨成开始了。
我们买了通票,先后拜游了古城区的贡院、张飞庙、中天楼、华光楼、文庙、风水馆六个景点。
阆中贡院又叫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学道街中部北侧,是清初朝廷抡才大典的重地。就是我们现在的考场,也许古代叫“考棚”。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那么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就是贡献人才了。百度上讲,它是目前全国能够看到全貌的唯一的中国古代乡试贡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科举考场。它的建筑呈三进四合的庭式,分别为考场、考生休息的地方、考生食宿的地方,还有阅卷的考官的生活办公场所。可见选拔考试制度不是来自英国,而英国是取经自中国,这是后话,不再缀续。
文庙和风水馆我们只做稍微参观。谁都知道文庙是孔夫子教学的地方,那里学堂、教案、笔墨均有陈列,且由孔夫子的诗文张贴。风水博物馆里沉淀了许多中国千年风水学的文化。据说,在阆中这个地方出现了许多现代意义上的风水先生,他们以其浅显易懂的风水哲理和科学的解释,向世人揭示了封尘数千年的阆中古风水文化。
张飞庙就是诗友们功课里讲的张桓侯祠,这个桓侯是他死后追认的,这绝对符合中国风。张飞的命运坎坷死的委屈,张飞庙的命运也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过起起伏伏。“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都是因为民间人敬英雄、爱英雄,才使得这祠在屡废屡建中保持至今,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他性格耿直,爱憎分明,我们脑海里的张飞是脸庞黝黑,身体粗壮。须发劈头盖脸、虎虎生威,形象极为威猛,那其实是被艺术化了的一个舞台形象,以这种形象表现他忠勇的一面,放大了他身上的某个闪光点。现实中的他能文能武,他的儿子、女儿都生的十分漂亮,从这一点上讲,他当年一定是英俊帅气的,在阆中古镇驻扎七年,对这里的人文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诗友功课中说王进宝将军也在此地平番有战功,一直打到锦屏山,并且被称为张飞的化身,只因二人都有最高的的荣誉——“忠勇”,二人的外形都十分相似。在古城没有见到或听到王进宝将军的事情,但凭长相,两个人确实大相径庭了。
俗语云:“阆中有个华光楼,半截矗到天里头”。充分说明了华光楼的高,他有阆苑第一楼的美称,而中天楼是阆中第一风水楼,两者都具有登高可观古城全貌的条件。他们都具有很大的风水意义。传说建造华光楼是为了与隔岸南津关的连峰楼、奎星楼相对峙,以此补漏锦屏山、黄花山之间的气口。自从华光楼将气口补上以后,阆中古城就成了彻头彻尾的风水宝地,每年都会有几个阆中人考中状元或者举人,并且有两次是兄弟俩同时考中的事实。因此,阆中人对华光楼有着说不出的珍惜和尊敬。登上中天楼,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即天人合一的格局和那些非常漂亮的房顶上所有青瓦一览无余。那些沉默的瓦海似乎是向人们讲述完一段历史后保持的一种姿态,盯着他们看上三秒,仿佛有一种敬畏感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感叹而出。我们诗友即兴做了好多诗词,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古人咏中天楼的诗词大都内涵深厚。“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海上仙山接混茫,仙居远在白云乡”等等。我没有写什么诗词,只顾拍照赞叹,忙的不亦乐乎。
畅游的时候,我们领略了当地的风味特产,张飞牛肉、保宁醋、桂花酒等,在允许品尝的前提下,我们经过每一个点都进去吃点、喝点,一路下来吃饱了,喝足了,也往家里快递了一些。
话说这牛肉、醋、酒每家都有,每家有每家的配方,在我们尝来口味一样,或许在美食家的嘴里就会有不同的美味呢。张飞牛肉表面墨黑内心红亮,和张飞的形象相似,吃起来特别耐嚼,味道鲜美;保宁是阆中的古称,所以有保宁醋的叫法,它分为桑葚醋、桂花醋、原味醋等,喝一口,非常的爽,兑上蜂蜜水就是另一种口味了,兑上枸杞、大枣和冰糖煮过的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酒也有桑葚酒、桂花酒、糯米酒,还有一种分法是“酒” 和“压酒”,不知道压酒是什么意思,我们没有问过,只是看见。当尝试喝酒的时候,原以为会很烈,像白酒那样,可不是吗?首先眯着眼睛,结果甘甜爽口,一问,才十二度,不同的酒不同的味道,真的值得一喝啊。
还有就是街头每家每户的摆弄的糕点,也是非常的好吃。因当地特产桂花、桑葚、糯米等,居民们把这些东西竭尽所能地做成各种好吃的来勾引像我一样的馋猫。我和一位诗友一边吃着撸串,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悠闲地走着,一边观赏着突然冒出来的一队娶亲人马,民风民情彰显的淋漓尽致,再去戏台边观看了本地剧种的《判案》,我们仿佛就是一千年前的普通百姓,在体验着祥和与富裕,体验着张桓侯管辖时候的太平盛世。扮一回古人,真是乐在其中了。
街头当然是热闹非凡了,有表演猴戏的,有小青年表演绝技的,有扮着张飞陪有人照相的,还不到傍晚,广场舞就已经开跳了,我和其中一个诗友情不自禁地加入了她们的行列,也跳了起来,做了一回阆中人。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气放晴,阳光甚是温暖。我们向白塔山、滕王阁和锦屏山开拔。
白塔山不是我们甘肃兰州的白塔山,它是阆中第一江山,在5.12地震时震断过,第二年又修复的。登上白塔山的不同高度,会从不同角度看见阆中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山水怀抱中就是阆州城,远远看来,古城占了阆州城的五分一吧。当登临顶层时,看不见脚下山崖,人感觉仿佛凌空飞翔。它是风水塔,又叫文笔塔,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上去的时候我觉得十分轻松,也许是塔底的佛祖在保佑吧,又是身轻如燕地下来的。
最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滕王阁,据说唐王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派驻滕州做了滕王后,在山东建了滕王阁,因其不务正业风流成性吟诗作画,每走一处便择一僻静优美处,建个滕王亭供其享用,阆中古称隆州,是他建的第三个滕王阁。阆中每一处都是风水宝地,滕王阁更不例外。李元婴其人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滕王阁就是他罪恶的见证,名声因他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在江西南昌,格局风格和这里的大概差不多,杜甫所说的滕王阁就是这里。我想对于滕王阁的认识,后人各有看法,但不能忘记,一座宏伟的建筑就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需要辩证地去看待,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方面表达了皇亲贵族皇权争夺中的残酷与求生本领。
阆中滕王阁远远望去果然气宇不凡,二十四根朱红大立柱支撑着两层檐屋顶,巍然屹立。阳光下,红墙飞檐,琉璃瓦熠熠生光。滕王阁绝对是点缀在一副山青水墨里的亮点。我和一位诗友拾阶而上,台阶左右两侧花香鸟语,有提示牌提醒游人注意野蜂。我们一边上着一边数着,总共有三百多个台阶才到了最高处,“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四周林木参天,阁配殿、长廊短亭,阁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现在是隆冬,却依然是春的感受呢。我和诗友静坐了一会儿,周围仿佛有蝴蝶飞过,五彩斑斓,想必是千年前李元婴画笔之下的熠熠生辉吧。“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不到此地,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触,不是吗?
锦屏山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因其远远看来是阆州城的一座屏障而得名。由于一点小意外我没有上到山顶,只在山底下竹林间逗留着,拜了诗圣杜甫后,坐在竹林深处杜甫的脚下与圣人进行了一次心灵的畅谈。他对我讲,他先后两次来到阆中,留下诗文几十篇,我说《阆山歌》、《阆水歌》已经是广为传颂了,他说那是他听到好友严武任剑南道节度使、朝廷军队又收复了京畿的消息后,高兴之余,加上贪恋阆中的山色水光,挥毫泼墨而写的。一首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另一首讲述了极富地域特色的阆州情景。我说文末那句“阆州城南天下稀”已成了千古名句,他朝我摆摆手,说那是后人抬举他,在此谢过。我还告诉他,在阆中的许多院落、名胜景点、照壁等都能看到到他老人家的诗句,他说你们错爱了,还是谢谢。我说您真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又如此谦虚,诗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吧?性格决定命运,立意造就文才,对不对?他手捻仙须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竹林仙境,犹如洪钟警鸣,不绝于耳。最后,他正色对我讲道,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岌岌可危,家国不幸、朋友早逝,自己又长期流离不定,种种不快使得他百感交集,忧心如焚。生在一个国家,首先要爱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理解他忧国忧民的情感,我却无法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处境,因为我生长在这么强大而又和平的中国,这是一个鼎盛的朝代,我们已经有了一代明君,对外,已经很强大,准备更强大。
两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四川南充就这么愉快地度过了,再见!阆中!我在平川会想你的,只要有可能,还会再来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