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名言忌腰斩

2018-03-21 17:16:57  阅读 109 次 评论 0 条

  名人名言,常被世人摘录、引用、传颂。因为是名人,受人仰慕;因为是名言,不胫而走。尤其是中外先贤的至理名言,更是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沛然的睿智,列为座右铭而启思益智。据说,一本题为《名人名言》的书自1980年问世以来,再版了9次,印发了2000万册,如今仍是抢手,足见世人追捧名人名言的热衷程度。

  公众喜欢读名人名言,是好现象,它可以用少许的时间、便捷的方式获取大量的思想息码;有些作者写文章常引录名人名言,这似无可非议,用那些历经时年验明是“不刊之论”的片言只语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取“以少胜多”的论理效应。毋庸讳言,我写文章偶引名人名言,便是出于这么一个动因。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名人名言都有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他是在何种情形下说这句话的,它有何特指的意涵。当然,这是语言分析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此不赘述。本文仅以“完整”引用名人名言的话题絮叨一二。

  例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它常被理解为:鼓励世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其实,它的下半句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为: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将会失败,其明确告诫世人不要强求做不到的事情。

  例二:“人是生而自由的”(让*雅各布*卢梭《社会契约论》)。那些鼓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者信奉此言,并将它作为抵挡攻讦的“挡箭牌”,某些个人主义张扬的年轻人也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紧接着此言的是:“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自由是有限度的(“在枷锁之中”),并非独来独往,放任不羁。

  例三:“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此言出自爱迪生。世人普遍理解为:天才的灵感是微不足道的,刻苦努力才是根本之所在。其实不然,你读了它的下半句,便知晓爱迪生的意思恰恰相反:“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很显然,“腰斩”名人名言,断章取义,使得名人的话语句不全,意思不清,甚至含义相左,引发世人误读、误解,倘若那些少不更事、天真无邪者援引为“人生指南”更是可能导致其步入人生误区。

  更有甚者,有些名人名言被“腰斩”,不止是其语义的曲解,还是一个史实的屏蔽哩!如“钱学森之问”,一再被人引用的只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语。其实,在它之前,还有这么一段话:“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见《大众日报》2014年8月27日)这才是“钱学森之问”的“全本”。这位受人敬慕的大师说的是真话,这一历史事实有必要回避么?能回避么?

  名人名言,常被世人摘录、引用、传颂。因为是名人,受人仰慕;因为是名言,不胫而走。尤其是中外先贤的至理名言,更是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沛然的睿智,列为座右铭而启思益智。据说,一本题为《名人名言》的书自1980年问世以来,再版了9次,印发了2000万册,如今仍是抢手,足见世人追捧名人名言的热衷程度。

  公众喜欢读名人名言,是好现象,它可以用少许的时间、便捷的方式获取大量的思想息码;有些作者写文章常引录名人名言,这似无可非议,用那些历经时年验明是“不刊之论”的片言只语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取“以少胜多”的论理效应。毋庸讳言,我写文章偶引名人名言,便是出于这么一个动因。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名人名言都有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他是在何种情形下说这句话的,它有何特指的意涵。当然,这是语言分析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此不赘述。本文仅以“完整”引用名人名言的话题絮叨一二。

  例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它常被理解为:鼓励世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其实,它的下半句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为: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将会失败,其明确告诫世人不要强求做不到的事情。

  例二:“人是生而自由的”(让*雅各布*卢梭《社会契约论》)。那些鼓吹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者信奉此言,并将它作为抵挡攻讦的“挡箭牌”,某些个人主义张扬的年轻人也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紧接着此言的是:“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自由是有限度的(“在枷锁之中”),并非独来独往,放任不羁。

  例三:“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此言出自爱迪生。世人普遍理解为:天才的灵感是微不足道的,刻苦努力才是根本之所在。其实不然,你读了它的下半句,便知晓爱迪生的意思恰恰相反:“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很显然,“腰斩”名人名言,断章取义,使得名人的话语句不全,意思不清,甚至含义相左,引发世人误读、误解,倘若那些少不更事、天真无邪者援引为“人生指南”更是可能导致其步入人生误区。

  更有甚者,有些名人名言被“腰斩”,不止是其语义的曲解,还是一个史实的屏蔽哩!如“钱学森之问”,一再被人引用的只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语。其实,在它之前,还有这么一段话:“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见《大众日报》2014年8月27日)这才是“钱学森之问”的“全本”。这位受人敬慕的大师说的是真话,这一历史事实有必要回避么?能回避么?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28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