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工作中是否见过这样的人吗?,每天喊着口号,像打了鸡血,什么创业、风头、KPI名词拽的一个比一个牛,真正落到实处却一事无成,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在老板的周围鞍前马后,你问他真正干了啥,他拍拍脑袋一笑,说自己也不知道。
包公头的父亲是做工程起家,早期房地产大热的时候,赚了不少钱,在加上自己在政府的关系,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爆发户。
本来想子承父业,没想到包工头自小对工程没兴趣,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在社会辗转了一年,发现原来学音乐没办法养家糊口,变转投了父亲的建筑行业,算是迷途知返,父亲自然是欢喜,扶持了几年,别看学的音乐,靠着股钻研的劲,倒是把工程的事做得有声有色。没几年便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接手后的第四年,房地产开始遇冷,相关产业迅速进入寒冬,不是没工程可做,就是工程包下来要不出钱,对于赚惯了热钱的包公头,哪受得了这份气,摩拳擦掌也要二次创业, 花了几年时间,算是用积蓄筹备了现在的零件销售企业, 做工程的人总是有个惯性,尤其是白手起家,因为以前赚的钱是靠省出来的,打通好关系,节约成本做好这两点,在那个年代就会赚钱。
可销售行业对于营销推广,品牌建立、人才培养,都要有一个持续投资的周期,在这点上包公头没什么经验,还是以前的省钱思维,倒是花了大价钱装修办公室,招募团队团队方面就是各种给员工画饼,嘴里说是创业,其实是雇佣廉价劳动了,自己在外报各种创业学习班,每天像打了鸡血,,给员工喝着心灵鸡汤。
这种氛围下就催生了一批鸡血型的员工,每天嘴上喊着口号,办事却基本不过脑子,本来白天可以干完的工作,非要点灯熬油到凌晨,大会小会一开就是一天,却不见实际工作有什么进展,到年底见不到什么效益,包公头自己倒是信心满满,说是战略布局,然后克扣工资,鼓吹员工以企业为家,共度难关。
上面这个故事,在现在的企业里不在少数,创业遇上了风口,催生了许多人跟风而入,以为靠着一腔热血和所谓的创业精神,就能功成名就,倒是无意间成全了办培训班的。
创业不是口号,也不是喝了培训班的鸡血就能一撮而就,哪个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运筹帷幄,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在人才培养上肯投入,并建立科学的运营薪酬机制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靠着鸡汤催熟的企业,有了规模也不过是海市蜃楼,长不大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