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师姐别在北大等我了我上别的大学了

2018-03-31 16:12:50  阅读 121 次 评论 0 条

  随着《无问西东》的热播,部分观众的名校情结又爆发了,我也想到了我的高中岁月里,那一本神作《等你在北大》,或者是《在北大等你》,记不清了,这本书在2000年左右可以说是风靡一时的,卖的非常好,许多书店都脱销了,业内归结为书名起的好。它说的主要是高考状元的故事,这里有经历、心路历程、感受、经验,也有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有状元们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看上去很有借鉴意义。也许你没有完整的读过其中的几个状元故事,但是至少有所耳闻那是必须的必。当时影视作品里作为丑小鸭的主人公奋力一搏,就鲤鱼跳龙门,考上了北京大学,站在了校门口留影,好像只要你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就一定能笑傲北大一样。

  1986年阳高县的黄立峰同学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她也没有写自传,所以我们无从知道她是如何考上清华大学的,只能用一句台词说“我对你的仰慕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毕竟那时候考上大学都很难,能上个中专出来也是前途光芒万丈。据说她白天在学校里努力玩耍,回家了以后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刻苦学习,给人的印象是她学的很轻松,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当时大学升学率很低,落榜复读的就很多,复读生给我留下苦哈哈的感觉,尤其是复读老生,有的号称是“八年抗战”,每当我想到一个人要用八年的时间来念完初中就有一种非常悲壮的情怀涌动在胸中,如果这个人偏巧又读了六年高中呢?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这是未来深厚人脉的根基,因为向上数三届向下数三届都是你的同学。我们初中化学老师刚去教书的时候,被一群补习生问的下不来台,知耻而后勇,每天做梦都在背化学方程式,终于见招拆招,化解了老补们提出来的各种偏难怪题,成为一代名师。所以能在这种情况下,考上清华大学,真的是人间奇迹的感觉,毕竟有那么多人在独木桥上坠落,与大学失之交臂,成为一生的遗憾。为此父母差点儿也给我取名叫“立峰”,幸亏没有。

  1995年天镇县王志鹏考取全省理科第一,我在报纸上看到了相关的报道,印象中就记得这个状元喜欢收集火柴盒,据说收集了1000多个,看来考上清华的都有一些收藏的爱好。这一年父亲带过的一个很笨的学生也考上了大学,看来考大学是只要用功就可以实现的了,也不用担心考不上大学还要回村里“挖二垄”。总的说来,天镇县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要比阳高县多很多,而且有的年份比较集中的考上清华北大,校长把原因归结为敢想敢报。据说有个师姐已经达到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而且之前的志愿就是北大,结果考试前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落榜了,所以立刻把志愿改成了复旦大学,结果就去了复旦大学,可能为此师姐会郁闷很久,老师讲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考试前不要瞎想。

  其实高中的时候,我连硕士生和博士生哪个阶段在先都搞不清楚,在书店闲逛的时候就买下了这本书,同期我还买下了一本类似于《水木清华》的书,仔细研读,不由对清华园的前辈们非常佩服,也记住了好多校长和教授的名字。清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们那时候中考不考体育,体育课如果不是上自习,最多就是操场跑圈儿。刚上高一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早立志,立长志,为了将来的高考做好准备,这准备真的够早的,后来的师弟师妹们上大一就立志考研了,跟这个志气比起来好像稍逊一筹。考北大?这可不是想想就得的事儿,说出来做不到多丢人。谢霆锋刚出道的时候,帅的一塌糊涂,有个女同学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谢霆锋,我爱你!”,完全不顾她男朋友的感受。2001年的时候,上一级的同学武海生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位大神据说是刻苦和智慧的结合体,超前学完了高中课程,老师不会的题目还得问他,他在各种全国性的学科竞赛都有斩获,感觉上台领奖是家常便饭,对我们而言,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彼时我终于明白了我们和学霸的差距之大,不是一颗流星能帮你解决的。

  高二快结束的时候,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霸师兄甩给我们一本《在北大等你》,他其实也很优秀,在文科生里边名列前茅,但是不是名列前茅就能考进北大,师兄最后考上了北京的一个重点大学,这个大学只比北京大学多了几个字,就好像买了一辆华晨宝马的感觉,总想少两个字。他的才华很高,字也写的很好,不过跟我的交集很少,我还是在老乡在北京开的面馆里,见到他写的一首赋,被放大到整面墙上去,词句非常优美。

  至今我仍在想,为什么大家都想考清华北大?为什么不去多了解一下其他优秀的大学或者专业?毕竟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不可能所有成绩优秀的人都能挤进一所大学里去。可能这就是情结吧?情结有各种各样的,就北大情结来说,其实是一个糅合了多种情结在一起的情结。也许你从小就唱着“我爱北京”,北京似乎派生着无限的可能,不知道哪天你就咸鱼翻身了,所以这叫“北京情结”或者“首都情结”。其次就是“第一情结”,上学的时候,大家都想考第一名,第一名风光无限,有的第一名始终处于霸主地位无可撼动,这就好比是奥运会里的菲尔普斯,也许你是努力的史冬鹏,却永远只能屈居第二名,像之前说的武海生,每次考试可能能把第二名甩出几十分,那么第二名无论如何努力,可能都无法超越他。第一情结说到底是一种体育竞技精神在教育领域的投射,你想更快更好更强,做企业也难免想做大做强,看电影也要看热播排行榜前几位的,都是这样。其他的情结不提了,主要是这两个,或者还有英雄情结,状元情结……

  直到高三上半年过完了,快过大年的时候,我才认识到也许白岩松的故事更适合我,那就是回归基础考上大学就好。状元们内功深厚,所以人家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有了扎实的基础,学习方法变得可有可无,比如说有的学霸做数学题,用的是最笨的办法,还要走很多弯路,最后还是可以做对一样。虚不受补,没有好的基础,挣扎在学习哪种神功更好的迷梦中有点儿可悲,也许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为重要,就好像后来“功夫熊猫”里说的一样“秘诀就是没有秘诀”。保持平常心,就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搞懂,做点儿典型题目就可以了,这路子上二本大学还是问题不大的。

  高考完以后,我才知道有个同学第一志愿填写了清华,第二志愿填写了北大,最后当年他没有考上其中任何一所大学,这不是两个志愿平行度太高,区分度太低,而是当年他没有发挥好,打算来年再战,所以填志愿就跟玩儿似的,我可没敢这么豪华的填一次志愿。从我们那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高分上线考生,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志愿填报,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复读大军之中,当时我也犹豫要不要再去复读,因为师兄师姐们还在北大等我。这个想法折磨了我很久,刚去大学的时候,我们舍友之间还互相鼓励重新回炉参加明年的高考,用一年的时间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大学的忙碌和闲适取代了,毕竟那时候说的明年可是2003年,幸亏我没有回去复读,不然估计连大学也没得上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37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