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是一篇中小学生写的抒情散文

2018-04-01 03:16:30  阅读 142 次 评论 0 条

  画面的美,部分掩盖了故事的弱,但动画电影缺乏了强情节的支撑,故事就一定会走向崩溃。《大鱼海棠》整体上看更接近于散文风格,而且是属于中小学生能够撰写出的抒情散文,画面的华丽与剧情的空洞,使得动画片的两大要素一直各自前行,无法融为一体。为画面而震撼,为剧情而叹息,让观众对《大鱼海棠》有复杂的情绪。得画面易,只要付得起时间与金钱,得故事难,动画电影的编剧,还需要能上得去,也能下得来,全面刷新自己的创作理念,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大鱼海棠》的画面已经有了太多的称赞,它空灵、壮观、瑰丽的视觉,刷新了国产动画的新高度,用一句挺老套的话来形容,“单看画面也值回票价了”,但由于这部影片提前给人的期待值颇高,所以看后觉得还是有太多不满足,当然最大的不满足还在于它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十多分钟有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气势主要来自它的世界观设定,还没有别的国产动画片,能像《大鱼海棠》这样,从人类起源开始谈起,以几十亿年的时间单位,来表现人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建立的一个看法,以此形容人与宇宙的联系,《大鱼海棠》大胆地打破了旧有的设定,开始在“海底一条鱼,地上一个人”的基础上叙述故事,这个创意挺新鲜。

  在《大鱼海棠》所提供的宇宙结构中,共有海底、海面、陆地、云层、星空这五个层面,链接这五个层面的通道,是可以从海底无限上升的漩涡,这为故事中的角色来回穿梭于不同时空,提供了上天入地的想象空间,也为更多神话形象的介入,提供了接口,因此《大鱼海棠》的创作者面临的,不是没有故事可讲的问题,而是素材过剩,在这个故事里,任何神话人物改头换面之后,都能参与其中。但遗憾的是,创作者在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之后,果断地选择了最保守的叙事。

  简单地说,《大鱼海棠》是海豚版的美人鱼故事,少女海豚椿被一名陆地少年鲲解救,然后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常见的“以身相许”的情节。为了增加曲折性,少女海豚又遭遇到了海底庭院少年湫的追求,电影又成了莫名其妙的三角恋。在情感驱动方面,电影缺乏必要的交代,比如湫的出现,给人的印象是,他与椿完全就是路人,而不是剧情介绍中青梅竹马的关系。在身份转换方面,椿在少女与海豚之间自由转换可以理解,但鲲如何由一个普通群众变成了庄子笔下的“北溟有鱼,其名为鲲”,没有任何的铺垫,编剧想让他变成鱼,于是他就成了鱼。

  在价值观传递上,《大鱼海棠》透露出一股迂腐的味道。从立意上看,掌管世界万物运行规律,也掌管人类灵魂的大鱼们,身上是应该具备神性的,但这些海底大鱼,却如同缠小脚时代的人类一样,有着庸俗的眼光与情感。比如,在象征着自由的海底,那个酷似客家围楼的海底庭院,是完全封闭的,与庭院外广袤的海洋相比,这个庭院被家长意志所左右。在鲲意外闯入后,庭院里类似族长的人物,带领青壮年把他当作怪物驱赶,而鲲明明在每一处都只有萌而没有恶意。椿的母亲,更是封建思维的代表人物,她的每一句台词,都落伍、愚昧、无用,身上毫无神性可言,就是一个唠唠叨叨的家长。

  画面的美,部分掩盖了故事的弱,但动画电影缺乏了强情节的支撑,故事就一定会走向崩溃。《大鱼海棠》整体上看更接近于散文风格,而且是属于中小学生能够撰写出的抒情散文,画面的华丽与剧情的空洞,使得动画片的两大要素一直各自前行,无法融为一体。为画面而震撼,为剧情而叹息,让观众对《大鱼海棠》有复杂的情绪。得画面易,只要付得起时间与金钱,得故事难,动画电影的编剧,还需要能上得去,也能下得来,全面刷新自己的创作理念,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以前总有人强调,国产神话电影要从《山海经》、《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等这样的古代作品获取灵感,包括从中撷取情节,《大鱼海棠》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虽然对《山海经》、《庄子》等的使用,只能列为“借用”范畴,但对中国古文化元素的运用上,还是颇为时尚的。对古文化的时尚化包装,《大鱼海棠》也算走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如果以后有续拍,能在故事上解决问题,一定会产生真正令人叹为观止的电影。

  内地电影市场在经历了6月份的国产片低迷局面后,在7月份迎来了可喜的局面。在7月份上映的国产影片中,《寒战2》和《大鱼海棠》无疑最引人注目。

  《大鱼海棠》的音乐部分由日本和中国的三位作曲家共同完成。配乐由日本作曲家吉田洁担任创作,印象曲《大鱼》和主题歌《在这个世界相遇》则分别由中国作曲家钱雷和窦鹏担任创作。

  这部影片采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在宣传初期推出了印象曲《大鱼》(作词:尹约 / 作曲:钱雷 / 演唱:周深),这也是“印象曲”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此乃片方的一记妙招,在电影上映之前便让大家获得对影片的总体印象和感受,同时也丰富了宣传手段。而曲作者钱雷的说法正好也印证了这一点,钱雷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影片还未完成拍摄,他是根据故事大纲和部分视频来完成歌曲创作的。

  在钢琴演奏了安静而富有意境的前奏过后,歌者周深用纯净的嗓音平静地演唱出歌曲的主歌部分:“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凝望你沉睡的轮廓。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落,执子手吹散苍茫茫烟波。大鱼的翅膀已经太辽阔,我松开时间的绳索。”画面由远及近,充满细节,直抒胸襟,将宽阔的场景和“大鱼”的形象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主歌上阕的旋律建立在歌曲前奏部分和声基础之上,简单而朴素,从容道出女孩椿的心理状态。下阕的音乐更为舒展,有着更多的内在推动力。当唱到“执子手吹散苍茫茫烟波”时,音乐的调式由之前忧伤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将烟波浩渺之意展现无遗。

  有意思的是,钱雷与词作者尹约之前在为电影《何以笙箫默》合作创作的插曲《默》(演唱:那英)中也使用了“鱼”的意象,同样是对大海和鱼的描写,却有着不同的情境和意味。尹约是一位年轻的才女,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细腻,她写的歌词充满想象力,总能在第一时刻便打动人心。同为“80后”的钱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曲家,不善言辞,却能用音乐生动地表达各种情绪。

  “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更怕你永远停留在这里。每一滴泪水,都向你流淌去,倒流进天空的海底。”歌曲副歌部分一开始,情绪立刻变得高昂起来,旋律直奔高音区,然后又向下低回,形成拱形结构,上下起伏,婉转萦回。弦乐在高音区奏响的副旋律与人声演唱的主旋律交相辉映,将少女的细腻心事与刻骨铭心的感情刻画得生动而传神。激昂的间奏过后,两条人声吟唱的旋律在乐队富有律动的伴奏下,彼此交织在一起,如同椿与鲲在海与天的尽头依依缠绵,不忍分别。

  主题歌是对电影主旨凝练的概括和提升,它是观众与影片的情感纽带之一。《大鱼海棠》的主题歌《在这个世界相遇》由田晓鹏作词,窦鹏作曲,陈奕迅演唱。歌曲从电子合成音色演奏的简短前奏开始,缓慢、轻柔而温情,音乐伊始,便将听众置于浓浓的氛围感之中。“星月相掩于大海上,微风摇曳细雨也彷徨。流霞飞舞,群青深处,你我曾相遇的地方。”钢琴晶莹的音色,富有画面感的歌词和悠长的乐句,加上陈奕迅具有磁性的嗓音,营造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唯美图画。“你是否已化作风雨,穿越时光来到这里。秋去春来,海棠花开,你在梦里,我不愿醒来。”四季轮回,你却永远在我梦中,这深情款款的话语是椿对鲲的内心独白。“每条大鱼都会相遇,每个人都会重聚。生命旅程往复不息,每个梦都会有你。”第一遍副歌的旋律被上移到更高的音区位置,却依然保持整体平稳的状态,气息流畅。而第二遍的副歌旋律却做出局部的上挑处理,情绪的表达更加充分和饱满,将高潮的气氛营造得淋漓尽致。旋律音调的进行与歌词的音韵十分吻合,使得歌唱如话语般自然。连贯的长旋律线条对歌手的气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陈医生”的演唱体现出他作为一位专业歌手的优秀素质。同时,作曲家对歌曲的主歌和第一遍副歌部分的旋律都做了开放式的结尾设计,引人遐思,意味深长。人世间不也有这样的情感吗?这种美好的情愫凌驾于万物之上,生死轮回,穿越人间与神界,直到世界的尽头。

  作曲家窦鹏是音乐界的“老炮儿”了,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他却在入行时选择了离经叛道的摇滚乐。早年间最为人乐道的是以键盘手的身份随中国著名的摇滚歌手张楚和“轮回”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及伊丽莎白体育馆做“94中国摇滚乐势力”大型演出。后来他为《苏州河》、《致青春》、《杀生》等影视剧创作的音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得知,他不光是一位优秀的摇滚乐手,影视音乐也写得非常出色。在音乐界,词作者田晓鹏的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熟悉,但如果提到获奖无数的全球首部西游题材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和编剧,大家一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十二年,正是一个轮回,十二年,也是一次重生。《大鱼海棠》历经十二年的磨砺,终成正果。虽然它在剧本、情节、人物和台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鱼》和《在这个世界相遇》这两首歌曲为这部电影赢得了很多加分,这也成为一个成功的电影营销案例。

  两首歌曲,同样使用中国民族调式创作,却都没有拘泥于民族音乐元素。一首婉转抒情,一首深沉悠扬;一首细腻纯净,一首大气沧桑。两位作曲家,一老一少,不同立意,殊途同归。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37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