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安魂曲》等俄罗斯文学作品译者高莽先生去世!

2018-04-01 08:47:12  阅读 125 次 评论 0 条

  高莽,1926年生,哈尔滨人,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历任《世界文学》杂志编辑、主任、主编,著有《久违了,莫斯科!》《枯立木》《圣山行》《俄罗斯美术随笔》等随笔集,属于我国俄语文学翻译方面的泰斗级人物;同时兼顾文学与美术创作。曾获得俄罗斯总统颁发的友谊勋章,乌克兰总统颁发的三级功勋勋章,以及俄中友谊奖、普希金奖、高尔基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等多种奖章。2011年获得中国译协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本报“走进翻译家”系列曾介绍过高莽先生,今天重读此文,让我们再次走进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跟随翻译家的视角阅读经典。

  他是一位翻译家,俄罗斯的璀璨文学是他耕耘不辍的沃土;他是一位作家,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给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他还是一位画家,俄罗斯交相辉映的文化名人是他挥毫描画的对象。他就是高莽先生,俄罗斯文学是他一生不变的创作主题。

  高莽听力不好,不便接受电话采访。记者在电子邮件中把问题传过去,他当即做了思考,并用笔在纸上做了“解答”,然后由女儿宋晓岚把文字录入电脑。四千多字的稿子,用了他近一天的时间。在回信的落款中,他写道:“遵嘱完成了您的命题,请审。”

  高莽从小就与俄罗斯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少年时代就读的哈尔滨教会学校,以俄文教学为主,语文课就是俄罗斯十九世纪的文学。“我翻译发表的第一篇译作是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那是1943年,我十七岁。”后来,在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时,他读到根据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深受鼓舞。此后,他翻译俄罗斯文学的兴趣就没有间断过。然而,对俄罗斯文学特别是对“白银时代”的认识,高莽却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

  他回忆说:1946年,他在哈尔滨《北光日报》工作期间,翻译了联共(布)中央关于《星》与《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及有关的日丹诺夫报告。文件中粗暴地批判了苏联很多知名作家,那是他第一次听到女诗人阿赫马托娃的名字。“我没有读过她的作品,但我接受了决议的精神,认为她是一个反人民反苏维埃的坏女人。事过三十年,外文书籍解禁,我在北京图书馆第一次看到阿赫马托娃的作品,我感到惊讶与悔恨。我不但爱上了她的诗,而且崇敬这位女诗人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我开始翻译她的作品,希望有一天能向她表示歉意。”

  1987年,为了表达因对阿赫马托娃的误解而产生的愧疚,高莽前往俄罗斯,参观了阿赫马托娃生活的地方。最后他来到了圣彼得堡郊外的科马罗沃镇,站在阿赫马托娃的墓前,并向她献上了一束鲜红的玫瑰。高莽说:“阿赫马托娃给我的教训,是不要不调查研究,就盲目地跟着指挥棒去批判和咒骂别人。后来研究白银时代的诗人作品,多少与这个教训有关。”

  “我曾经参观过勃洛克、阿赫马托娃、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的故居和他们的坟墓,给我的印象极深。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创作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集中地论述了他们,并加上与他们同时期活动的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和茨维塔耶娃。他们每个人对时代的大变革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反对,有的拥护,有的处于彷徨之间,这些在他们的创作之中都有反映。”

  谈到俄罗斯“白银时代”时代的作家,高莽充满了热情。对同行们近年译介俄罗斯这个特殊时期文学做出的努力,他感到欣慰。去年,由国内几位知名俄罗斯文学翻译专家翻译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出版,尽管没有参与此书的翻译编辑工作,他却为该书画了七十多幅作家像。而他的专著《白银时代》两年前就已经写好,与众多研究者不同的是,高莽在对8位诗人的文学创作做了详细解读的同时,对他们的命运变迁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在女儿宋晓岚的印象中,父亲很少外出,只要在家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中度过,房间里的书放得到处都是,他深深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即使稍有空闲,他的休息就是绘画。“父亲就是这么一个闲不住的人,其实他的身体不好,有一次他跟我们开玩笑说,自己除了没得妇女病之外,什么病都有。”对此,高莽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每个人有自己安度晚年的方法。我选择的是写作、绘画、翻译。我在工作时才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有乐趣、有意义。”

  对俄罗斯文学的翻译研究,给高莽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他是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名誉博士,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先后获得俄罗斯总统授予的“友谊”勋章,普希金、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等奖章和奖状。眼下,他依然在关注着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我读过几部严肃的小说,他们仍然把关心祖国的命运,把人民的期望渗透在作品之中。我认为他们的小说成就大,而诗歌成就不显著,没有新的意识,出现了一批玩文字的‘诗作’。”现在,他正在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和散文,这次翻译工作耗费了他太多的时间和心力。此外,他还准备写作《苏联名作家》《俄罗斯当代作家》两部专著。

  对年轻一代翻译家,高莽寄予了深切的期望。“我希望他们的成就超过前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代为他们准备了各种优越条件:良好的师资、齐备的工具书、出国的机会、与外国同行沟通的机遇,等等。只要他们不懈努力,把翻译看成是神圣的事业,持之以恒,必将会达到时代、人民和祖国的期望。”

  1947年翻译苏联作家班达连柯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曾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1949年调沈阳市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在《东北画报》上发表译作短篇小说《永不掉队》(原作者乌克兰作家冈察尔);

  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舍甫琴柯、布宁、叶赛宁、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坦姆、特瓦尔多夫斯基、德鲁尼娜、沃兹涅先斯基、叶夫图申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卡扎克瓦等诗人的诗作;

  绘画作品《巴金和他的老师们》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所画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肖像为外国文学馆或纪念馆收藏。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38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