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两位抗癌明星的励志故事

2018-04-01 08:50:37  阅读 131 次 评论 0 条

  在日前召开的绍兴市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学校成立20周年大会上,10位癌症病人因为顽强、勇敢、乐观,被评为“抗癌明星”。校长周惠莲表示,20年来,已有1500多名肿瘤患者成为学员。“癌症虽然凶险,但我们这里学员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显示出群体抗癌的优越性。”

  据悉,目前柯桥区的癌症患者数量在八千到一万之间,而每年加入康复学校的只有200人左右。所以,市抗癌协会计划在柯桥区成立分会,设立康复学校,让这种抱团取暖、相帮相扶的“春风”沐浴更多的癌症患者。

  “开心王姐”是王金玉所在的肿瘤康复学校姐妹们给她取的雅号。虽然年已七旬,而且患过乳腺癌,但她唱歌跳舞、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每天生活过得很充实。

  说起自己被评为“抗癌明星”,王金玉笑得合不拢嘴:15年前被查出乳腺癌,生活仿佛一下子失去颜色,对喜爱的事物提不起兴趣,也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话也变得越来越少。“当时心里很压抑,看不到希望,还有满满的自卑感,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王姐说道。

  而令王姐对生活重拾信心,不再变得消沉,是经朋友介绍加入到市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学校这个大家庭当中来。“来这里的都是癌症患者,我们有共同的语言,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自从加入“组织”以来,自己渐渐地找回了以前的开心快乐,而且学校里举办的种类繁多的活动,也令她获益匪浅。“我最喜欢一年一次的体育比赛了,骑行、乒乓、飞镖等比赛我都参加,感觉像是在上幼儿园大班一样,感觉棒极了。”

  谈及自己10多年患癌的感受与变化,王姐说用“刻骨铭心”最为恰当。当电视剧里的剧情真真切切发生到自己身上时,那种无助、失落、压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常听人说起化疗,以为没什么,但亲身试过你就知道那有多么艰难”,王姐表示,6次化疗、5年吃药,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滋味真不好受,等病情好转后,有一种像是“刑满被释放”的感觉。

  在这个“组织”,令王姐最为感动的是,前辈对于新成员的“言传身教”,康复学校里很多前辈都会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新来的成员,让她们有一种“家”的亲切与温暖。“我刚来的时候挺陌生的,不少前辈给我开导,热心帮助我,我能成为现在这样真的要感谢他们”,王姐说,从癌症的阴影里走出来的她,也试着给新的成员“言传身教”,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王姐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市人民医院的大厅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背影,她为前来看病的群众导医引路、讲解相关手续办理、搀扶病重的老人,一身志愿者的着装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中格外醒目。可有谁曾想到,这位已经在医院做了七八年义工、年逾六旬的陶水娟,也曾经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

  2002年5月份,一份写有“乳腺癌、晚期、复发”字样的诊断报告被递交到陶阿姨的手中,犹如晴天霹雳,使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候女儿在外地上大学,身边又没人,独自做穿刺时,还昏倒在医院里,看到别的患者都有家人陪着,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陶阿姨回忆起当初的日子,便红了眼眶。而主治医生的一番话,更是令陶阿姨跌入绝望的深渊,“以你现在的病情,活不过六个月,也有可能在手术台上永远醒不过来。”

  尽管如此,陶阿姨还是没放弃“活下去”的勇气,在病床上握着女儿的手说,“妈妈不会死的,我还要看你穿上婚纱,我还要给你带孩子呢……”手术比较成功,但后续高昂的治疗费用又使她犯了难,原本三个月一次的复查也迟迟未去,一直拖到一年半才前往医院。而这时的陶阿姨,已是当初主治医生眼里的“生命奇迹”。

  而说起抗癌经历,陶阿姨永远也难忘这段近二十年的岁月。“我是手术后第二年进的肿瘤康复学校,我很高兴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互相鼓励共同面对癌症”。无论是群体康复,还是别出心裁的“文艺康复”,上台表演节目,还有前辈对后辈的声声鼓励,都令陶阿姨有种特别的“归属感”。

  现在,陶阿姨对自己的生活很是满意。除了和女儿待在一起,每周她都会去医院做义工,或者是参加别的志愿者活动。“当然,我也特别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包括康复学校里的领导、女儿的学校和同学,还有那些爱心人士”,陶阿姨和记者说道,“我现在能回报他们的,就是尽我所能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的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38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