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军队心理服务工作

2018-04-18 14:46:59  阅读 120 次 评论 0 条

  当前,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心理服务工作目标定位过低,定位于补救,而非发展和提高;第二,受众太少,只针对极少数愿意解决心理问题的官兵,对大多数人没有起到作用;第三,效果不明显,治标不治本。另外,关于心理服务的基础研究也多集中在问题研究、不利条件研究,多集中于人消极心理的防治。这不利于官兵心理素质的提高。建议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成果,改进我军的心理服务工作。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以消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倾向提出了质疑,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加以研究,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主张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一经产生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广泛影响了心理学众多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

  传统的心理学在探寻:怎样才能消除痛苦?心理学家往往通过修复有害的习惯、受伤害的童年、受伤的大脑来针对问题修复问题。可是,就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且问题仍会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积极心理学对以往的问题取向提出质疑,认为各种心理疾患与病症的表象、各种外在的紊乱,正是源于某种内在美德和力量的缺失。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应不仅仅着眼于修复和诊治,而是关注人性自身积极向上的力量、着重培养根源于人性自身的仁爱、勇气、力量、成长,才会真正从根源上减少问题、消除问题,才能提高心理素质,从而让有问题的人变得正常、让普通人更加优秀、让优秀的人更加卓越。

  军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属于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传统心理学研究多关注压力、危险、紧张、负荷过度等军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因素与军人心理问题的相关性。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措施也多是对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隐患和条件进行改善。可是,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困境和问题几乎不可避免,军营生活更是如此,各种不利条件虽然可以减少,却几乎不能根本消除。为什么在同样恶劣的条件下,有的人能保持自己,有的人却成了问题人。为什么同样在军营环境下,有些人能在压力下积极应对,有些人却无力应对。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发现各种导致伤害的外在条件,而是激发和增强人内在的动机、意志和力量。在受到伤害后仍有爱的能力,在受阻后仍然有前行的动力。心理健康最有效的维护方法,不是外因的改善,而是内因的提高——加强对官兵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促进。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兼有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生命系统是高度协调自我决定的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机制,又有潜在的自我完善机制。再消极的人内心也有积极的力量,再积极的人心底也有消极的阴影。人的状态是两个系统相互平衡的结果。因此,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官兵各种压力源或潜在的一些消极结果的分析上,更要把重点放在积极资源和积极能力上。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增强人本身的积极品质(如爱心、胜任、乐观、勇气、热情、希望、坚强等),才是预防问题的最好工具。由此,心理服务工作的内容不仅仅是治疗、咨询、疏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和促进官兵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心理服务工作的目的不仅是防止事故、治疗心理疾病、祛除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和培养人的积极心理状态和积极心理品质。这才是预防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保障战斗力的基础,也才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意义上的幸福状态,它不仅仅只是指没有身体疾病或身体虚弱”。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健康更是人生更积极的境界、更高层的身心协调适应和更充分的发展。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因此,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不仅要重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消除,更要重视积极心理的培育和发展;不仅应帮助官兵脱离痛苦,更应使其拥有快乐;不仅应使其尽量少体验到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更应使其产生力量、成就等积极体验;不仅要消除妨碍个体发展的消极个性因素,更要培养有利于个体长足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格特点。要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官兵积极心理的培育和发展。

  1.增强官兵的积极情绪体验。人的情绪体验,大体可以分为对过去的体验、对现在的体验和对未来的预感。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主要包括满足、福乐、乐观和希望。满足主要来源于对过去的接纳和认可。福乐则是充分沉浸于当前活动、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希望和乐观则主要指向未来。由此,要培养和指导广大官兵欣然接受过去、充分享受现在、乐观展望未来。过去不可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的心胸。现在正在发生,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努力奋斗的同时享受生活。未来不可预知,但要放宽眼界,要相信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

  2.培养官兵的积极认知能力。积极心理学发起人赛里格曼以归因研究理论为基础,把人对事物的解释分为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乐观解释风格将坏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具体的原因,将好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原因。应当培养官兵形成乐观解释风格,一是在思想层面上帮助官兵树立积极的信念,主要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来使官兵明白积极信念的价值意义,培养官兵用积极解释风格来代替消极解释风格的习惯。二是实践层面上技巧的训练,包括交流、放松、作决定等处理问题的乐观解释技巧,学会用积极方式处理个人和环境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心理学家德韦克研究表明,教育方式,特别是反馈方式对人的解释风格影响很大,经常性的表扬对人乐观性解释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由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及时反馈,多鼓励和表扬,要多表扬官兵的道德品质维度,而非智力维度。

  3.培养官兵的积极人格。人生有三个层次的较量,第一个层次是技巧的较量,第二个层次是智慧的较量,最高层次是人格的较量。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既有积极的因素,如爱、勇气、责任、仁慈等,也有消极的成分,如自私、贪婪、侵犯、怨恨等。当人格的积极方面占主导时,就会表现出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就会形成积极人格。祛除不良人格仅能达到正常人格,应重视培养积极人格品质。塞里格曼认为通过培养24类积极人格特质来形成具有积极力量的六大美德。第一大美德是智慧,指知识的获得和运用,相应的人格特质是: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爱学习,创造性、创见性和创新性;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想;个人、社会和情感性智力;大局观。第二大美德是勇气,指面临内外压力时的誓达目标的愿望,人格特质有:英勇、勇敢;坚持性、勤奋;正直、诚恳、真实。第三大美德是仁爱,是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积极力量,人格特质有:慈祥、慷慨;爱和被爱的能力。第四大美德是正义,是文明的积极力量,人格特质有:职责、权利和义务,忠诚、团队精神;公正、平等。第五大美德是节制,是做事不过分的积极力量,人格特质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审慎、小心、考虑周到;适度和谦虚。第六大美德是卓越,是使自己与全人类相联系的积极力量,人格特质有:对优秀和美丽的敬畏和欣赏;感激;希望、乐观、为将来做好准备;精神追求、信念和信仰;宽恕、仁慈;风趣、幽默;热情、激情、热心和精力充沛。

  4.注重建设积极军营环境。军营环境是官兵主要的社会系统来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给人提供情感支持(有利于情感交流和愉悦情绪的形成)、归属支持(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实际支持(在需要帮助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实际帮助)和更多的自尊(提高个体自信水平从而增强自我支持系统)。同时个体的积极体验、积极认知方式和积极人格的形成都与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军营环境具有特殊性,自由与纪律的碰撞、开放和封闭的冲突、单调生活与丰富社会的对比、工作压力与人际矛盾,这些都容易使官兵产生心理冲突与问题。但是,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官兵不存在积极向上的力量。在现有条件和制度下,要完善和提高各种软硬件条件,让官兵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享受到相对自由和安全的心理氛围;在竞争与对抗中,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改善各种人际关系,如官官关系、兵兵关系、官兵关系等;将对各种规范和制度的态度,从外在服从逐渐转化为同化和内化,从而减少内心冲突;通过给官兵提供充分的自主性支持条件,能很好地激发和加强官兵的内在动机、好奇心和接受挑战的愿望。通过建设积极环境、通过与积极环境的良好互动,来增强和促进官兵各种积极力量和品质。

  1.积极体验式心理教学。体验是人们对自己亲自做过的事或遭遇的心灵感受和领悟,与人的心理成长及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人心、使人震撼、促进人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所谓积极体验式心理教学是指以官兵积极成长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官兵积极探索自我,寻找自身积极力量。为官兵提供更多的积极实践、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官兵在实践、探索、体验中学会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积累积极的经验。积极体验式教育强调“积极心理教育”,不再以传授心理知识、医治心理问题作为主要功能,而是把专业知识作为思考的资源和线索,以体验积极情绪、培养积极人格作为终极目标。主要方法是在心理知识的背景下,在与官兵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伴随着困惑、矛盾、苦恼、惆怅等心理体验、具有未来意义的当下事件(包括心理游戏、心理测量、案例分析等)的探究中,体验、领悟各种关系,开启心灵,发现心理的真谛;使官兵置身于各种冲突,在打破平衡与寻求新的和谐动态关系中,发展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心理品质。积极体验式心理教学必须遵循主体性、积极性、活动性、尊重性和分享性原则。

  2.心理情景剧。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其实质是把心理情景剧作为心理服务的一种手段和方式,避免枯燥的讲解,增强观赏性和互动性。可以从官兵共同关注的事情和角度去选择剧本,如人际关系、学习训练等。也可以是某个团体成员个人独特的问题情境,其他人可协助其表演。心理情景剧的内容取自官兵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官兵的参与性强,在保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同时,能激发官兵对生活和工作的体验,关注心灵的健康。在心理情景剧之后,官兵可以共同讨论,从而带出各方面不同的立场,体会彼此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不同,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看待问题、理解对方。

  3.心理活动课。把心理训练内容放到活动中,通过活动让官兵感悟,让官兵接受行为训练,并且适当加入一些团体辅导方法,从而提高官兵心理素质维护、促进全体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活动课需要遵循平等性、尊重性、参与性、娱乐性原则。心理活动课可以增强官兵对某些问题的感悟、深化认识、提高对困难情景的适应力,还能在团体内部形成融洽的官兵关系。

  4.自助式心理探究。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其实质是一种通过自我探索来深化自我认知、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这里的主体既指官兵个体,也指官兵群体。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心理服务队伍匮乏的现状,更能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心理服务工作的实效性。例如,让官兵选择与自身心理发展相关的专题进行自助式心理探究,在研究过程中满足官兵的好奇心、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探究的内容可以是如何集中注意力、培养自信心、培养意志力、培养积极心态、受人欢迎的心理品质、如何调控情绪、如何处理异性情感、积极应对压力等。

  5.心理拓展训练。注重成员自我体验,通过及时引导,让成员自己体验、体会和体悟,最终目的是让受训成员将拓展训练中的收获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拓展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目标人群不同、训练目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从人员上分,有个人项目、双人项目、团队项目;从训练的场地上分,有场地、水上、野外定向项目等;从训练内容上来分,有罐头鞋、信任背摔、空中单杠、盲人方阵等。

  6.宏观认知教育。通过设计来呈现关于时间、空间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宏观问题,引发人进行积极思考、想象,逐步重新构建以时间、空间、进化观念为内容的宏观认知结构,并相应地形成豁达、包容、大度的生活态度,从而达到不拘小节、淡化人生境遇、唤醒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的目的。宏观认知观念的形成,不是对原有认知的否定,是一种唤醒式重建或发展性重建。重建的目的是为了使官兵能够站得高远看人生,对心理健康的提高起到弥散性的广泛影响。是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呈现,经讨论、思辨、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发思维想象活动。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服务工作,核心是加强官兵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官兵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激励官兵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心理免疫力、抵抗力、适应力和承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生命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从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整体心理素质和战斗力。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41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