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励志书除了最传统的“工具励志书”和名人励志传记之外,也开始与时俱进地不断演化。“散文类励志”算是当下非常时髦的类型,《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用典型的美文炖煮“心灵鸡汤”,让人看完之后获得情绪上的抚慰。另外小说故事类的励志书也开始慢慢火热起来,主要通过虚构的故事讲述励志的道理,给予人们以精神激励。
有人将各种变着花样、层出不穷的励志图书,视为当下网络、微博、微信上热衷分享的“心灵鸡汤”的鼻祖。有网友吐槽说:“一开微博,大量重复的信息都是各式 心灵鸡汤 ,那些冠以 莫言说 、 徐志摩谈爱情 的荒诞文字,分明是从励志书里面随手抄来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劣质文字。”
记者发现,在励志图书长盛不衰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之表示厌恶,原因之一,是这些励志图书背后,开始显现出某种越来越固化的套路——“成功学模式”和“鸡汤式营养”。豆瓣网上,有自称资深励志书读者表示:“励志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糟粕丛生,鲜见精品,作者在成功学道路上越走越远,提供的内容都带有成功学强迫症了”。
除此之外,作为出版界业内人士,潘良告诉记者,驳杂的励志图书市场的确开始涌现“厚黑学”等精神糟粕。“博集天卷每年大概出版50本左右的励志图书。在我看来,心灵励志畅销书一定是符合当下阅读口味的,但现在的确是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卖得好的书,不全是 根正苗红 的好书,还包括泥沙俱下的厚黑学、成功学,这就需要消费者进行仔细甄别了。”
“在宣扬人际相处中的厚黑学,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权谋和算计,通过利用他人谋取自己的成功等,这样教授技巧和攻心计的成功学作品,读者如果选择不当,自然会导致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个人建议多读一些欧美引进的畅销版权书,因为经历了国外榜单和媒体的检验,品质相对有保障些。”潘良说。
记者发现,无论是出版方还是书店,都更倾向于销售国外译介的励志读物。广州购书中心的负责人表示,《秘密》、《正能量》已经形成一种品牌,很多读者都会信赖,销量与国内同类型书籍相比高出很多,更受读者欢迎。“《正能量》的畅销原因,首先它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能够被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所认可,它也斩获了业内外十余个奖项,而且很多评选都是读者自发投票完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拥有 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 的头衔,他以大量生动的实例和简单易行的方法,传授给普通人如何积聚起内心正能量的诀窍。”
此外,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原创励志书籍中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的思想泛滥,鱼龙混杂,很多励志读物到最后沦为重复性出版的积压品。国内很多所谓原创的励志书籍,实际上都是“天下一大抄”,东拼西凑而成,最后误导的还是读者。不负责任和不专业的作者、出版商,使“励志”这个本来很激奋人心的好词变得廉价,甚至成了伪科学、精神毒药的代名词。
在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王雨吟博士看来,励志书籍的畅销,可视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大众在当下所面对的压力和困惑。“从积极的一方面来看,励志书畅销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标志着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希望能够找到帮助自己生活得更为幸福的方法,可以说这是人们意识上的进步。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却存在着较大的短缺,再加上如今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的混乱现状,多数人不知道去何处寻求帮助,于是很多人会转投自助类的书籍,希望能够自学,这也可能是这类书畅销的原因。”
但是,人们开始觉醒的自助意识,却可能成为某些投机取巧的书商眼中的肥肉。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夏学銮表示:“我感觉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这类励志书籍,几乎没有专家编写的,完全是市场行为制造出来的,读者对这类书籍要非常慎重。”
有人认为,励志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乱象,是因为人们始终没有以足够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将心理建设与援助简单化、励志化,才会让如此多的劣质书有机可乘。“国外的心理励志书,通常都会提供相应的文献参考或者科学研究的支持索引。我猜测,国外书籍在国内更受欢迎,可能在于他们的作者多是科研人员,愿意将晦涩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所以既通俗、又可靠。”王雨吟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