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晨读回顾与总结 本学期开学伊始,外语教研室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开展了每日晨读,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班主任的全力配合下,在外语教研室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晨读取得了预想的成果.为了检验晨读效果、提高学生练习外语口语的积极性,6月末7月初外语教研室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外语口语技能考试,内容选自本学期晨读的全部内容,学生抽签选取朗读段落进行朗读,如果能背诵就可以加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段落进行提问,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由对话.通过考试,教师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学生的英语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确有很大提高,针对英语口语考试的成绩,我现就晨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师每天要练拳,歌手每天要练嗓子.我们学习英语也要每天坚持朗读英语,只要每天坚持朗读二三十分钟,持之以恒,就能使舌头听从大脑的指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然而,许多学生出于羞涩或惰性,不愿开口读,使“早读”变成了“早自习”.因此,如何提高英语早读的质量,就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一、晨读的理论依据 (一)朗读的作用 晨读其实是就是朗读,英语是一种以发音为主的语言,英语发音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发音就像英语的根,英语是靠发音在大脑中生根的.发音不好学英语,就好像唱歌跑调的人想学唱歌一样,会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因此,朗读在语言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最用. 1. 坚持朗读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语言是有节奏的,而节奏是英语首要的、最显著的特征.英语的节奏是句子的重音在句子中有规律出现的结果.句子重音之间的相隔时间大致相等,使语言产生节奏感,多朗读就能使之更加流畅,更加优美. 2. 坚持朗读能够提高听力水平.在英语活动中,学生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只靠听,学生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所听到文字材料,如果没有或缺乏准确无误的朗读基础,就很难辨别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续、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所带来的效果,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之,学生如果把所学过的词汇、长短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觉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 坚持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靠英语语言作载体,是英语世界的抽象化.英语是声音语言,采用的是表音文字.准确无误地朗读课本上的对话、课文和相应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不断地接触英语,把有用的语言材料储存在大脑里,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不断增强,语言能力不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渐培养. 4. 坚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没有或缺乏朗读,学生必定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英语思维方式和能力,没有朗读,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因此,阅读能力就难以提高,偶尔有点也是靠母语的沟通,这就完全制约了阅读能力的发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准确无误的朗读,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5. 坚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足够的朗读,大脑里就没有储存足够的材料,用时就无法写出;反之,通过大量准确无误的朗读,学生大脑里就储存有足够的材料和信息,写作时就能迅速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大量的准确无误的英语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朗读的心理学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熟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晨读是英语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本学期的朗读材料中,外语教研室金主任每周给我们全体老师和学生都精选了优美的散文、励志名言警句,既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 二、英语晨读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读什么 即晨读的目标任务要明确.晨读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只是给各班划分好区域,又给每个班派去一位教师维持纪律,这样以来,许多学生不愿开口,只是默默背诵,效果事倍功半.我们应该针对学生不愿开口的问题,英语老师现领读单词,引导学生开口.待步入正轨之后,英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布置好早读任务,使学生在晨读时有的放矢.如:识记单词,朗读、背诵重要的句、段、篇,理解识记语法规则,预习新课等.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增强语感,对他们整个英语学习都大有裨益. (二)怎样读 即晨读的方式方法需要合理地组织安排,不可放任自流.教师可巡回地检查并辅导个别提问,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现象.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组织方法: 1. 学生按自己的目标、计划自读.这样他们的心态是独立的、自由的,快慢由自己把握.如此可以避免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吃不饱”,而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 2. 以学习小组(四人为宜)为单位,或领读、或齐读、或自读、或对话,互相带动,互相监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提高早读质量.比如,09班有32个同学,我将他们分成8个小组,每组4个人,让每个小组学习好并且口语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其次再分配两个中等学生在这个小组,当然每个小组还有一个后进生.这样一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晨读,效果也很好. 3. 集体读.可以教师根据需要来领读;或者教师指定一名发音较标准、责任心强的学生(一般为课代表)领读.有时候还可以根据班级情况按天次指定不同的学生领读,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提前为其校音. 4. 跟录音机读.教师可以放录音机或光盘,把我每句话应该停顿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跟读,这样可以及时把我准确的发音及语调.这样每句话都跟读完之后再整段读,最后让学生自己模仿录音机读. (三)读的怎么样 即晨读的效果要检查,应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如果只安排了晨读的任务而不检查效果,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会产生偷懒心理,说闲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睡觉甚至滋事生非.虽然班委会或学习小组可以发挥一些作用,但从客观上讲,学生还是畏惧严师的.英语教师到班级认真抓早读课,除了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好对早读效果的检查和抽查.时间可选在早读中间或最后,并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比如让学困生朗读所要求的词、段、篇等;中等生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子;优生背诵或复述课文.没有完成所要求的早读任务怎么办?责其限期“达标”,下次晨读再检查.绝不姑息迁就,只说不兑现.否则,检查只会流于形式,使学生产生“南郭先生”式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并养成对学习、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坏毛病.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简单的归纳了一个顺口溜:有目的,不盲目;有计划,不杂乱;抓时间,讲效率;大声读,效果好. 三、英语早读应把握的四个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早读内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读有所旨,读有所获,阅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阅读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二)协作性原则 未来的社会是竞争与协作并存的社会,学生之间应通过学习小组,建立协作关系,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直观性的,喜欢将自己想象成童话世界里的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个物品,只能理解比较简单的情节和比较表面的含义,所以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教师的活动设计就要关注幼儿阅读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幼儿的感官,主动参与故事的...阅读 1、运用动作模仿,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早期阅读重在对画面、情节、语句的理解,对于认知经验还比较少的小班幼儿来说,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运用肢体动作来帮助他们体验、理解故事情节,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很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阅读《怪汽车》的故事时,孩子们听到了两个词语“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问:“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不知道怎样回答。于是我调整问题“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看?”孩子们纷纷举手,西西上来做了一个用手擦汗的动作,又做了不停喘气的动作。通过幼儿的动作,可以看出孩子对这两个词语是能够理解的,只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所以当遇到孩子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词语,可以让幼儿通过动作来表现,对小班孩子,特别是小年龄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 2、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在阅读活动中,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学一学不仅能激发和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同时又很符合小班孩子学习的特点,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增强幼儿阅读的兴趣。 比如:在阅读《小熊洗澡》的故事中,我提问:“洗澡要洗哪里?”孩子们都非常有经验“洗头、洗身体、洗脸、洗屁股……”说了很多,但孩子们并没有觉得有趣,于是,我说:“我是小熊,谁是我的好朋友?”孩子们纷纷举手说:“我是小鸭、,嘎嘎。”“我是小青蛙,呱呱。”……“好,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洗澡吧。”于是,孩子们和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洗澡的动作。“我们先洗哪里?”“洗头!”“再洗哪里?”“洗脸!”“小脸洗干净了没有?”“洗干净了!”“再来洗洗屁股”……通过角色模仿,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洗好澡”以后孩子们就非常想知道接下来小熊做了什么。 当老师的角色转换后,在孩子的眼里,老师不止是老师,更是和他们一起学习的玩伴。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的是同他们一样真心投入情境的“故事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模仿动作,还可以模仿角色对话、再现故事情节,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3、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幼儿内化故事内涵 有些故事内容是具有人物心理变化的,仅仅让幼儿对画面的解读、理解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创设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下,才能真正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比如《好朋友》这一阅读内容讲述了一个害羞的小狸猫,想和大家一起玩,可是因为胆小,始终开不了口。当看到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加入玩沙的队伍,终于鼓足勇气大声说出了“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最后它和大家一起开心地玩起了沙。在活动中,通过集体阅读和幼儿的自主阅读,孩子们了解了这一故事情节,知道了要和同伴玩,需要大胆说出:“我能和你一起玩吗?”这一愿望。但这些还只是孩子认知层面的理解,并没有与生活经验相融合。于是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创设了生活情境,出示了各种孩子们带来的玩具,将故事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链接,当我提出:“如果你想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你应该怎么做呢?”“要跟同伴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孩子们便在情境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体验故事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二)转变注重认知的提问为注重能力培养的提问,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我们以往的故事阅读活动常常是教师讲一段故事后提问:“你们听到些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在活动最后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些偏认知经验的提问,引导幼儿关注的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对幼儿观察、解读、想象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转变以往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对画面上空白点进行解读和想象,积累阅读方面的经验、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 比如,在阅读《谁的救生圈》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先出示了背景图,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到河边可以做些什么事?”然后出示了主要人物小猫,请幼儿猜一猜:“它到河边来干什么?”有的说它来捉鱼、有的说它来玩、有的说它来钓鱼。我继续追问:“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幼儿说:“我看到它身上背着钓鱼竿。”通过老师的提问、追问来帮助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思考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接着,我又出示救生圈,但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这是什么,而是将图片反过来,让幼儿根据图片形状猜一猜“这是什么?”有的说这是面包圈、有的说这是呼啦圈、有的说这是饼干,也有猜这是救生圈。当我将图片反过来,孩子们都高兴地叫起来,“这是救生圈。”一个小小悬念的设计,不仅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更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进行相关事物的联想。接着我又提问:“小猫看到这个救生圈会怎么说呢?”“听!它碰到了谁?它会怎么问小鸭?小鸭会怎么回答?”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来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所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老师的提问设计是非常关键的,转变提问的方式也就转变了幼儿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读透教材,了解学习对象的已有经验,通过设计开放式的提问来锻炼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三)转变阅读活动中都由教师带领着阅读的教学模式,将幼儿的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相融合 我们常常以为小班孩子认知经验少,能力比较弱,所以阅读活动都要靠老师提问来引导幼儿观察,自主阅读是到了大班孩子才能具备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班孩子也有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对画面观察理解的方式。于是,我尝试在设计集体阅读活动的中融入幼儿自主阅读的环节,转变集体阅读活动中都由教师带领着阅读的教学模式,试图将幼儿的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相融合。 比如:设计阅读活动《散步》时,就运用了集体导读和幼儿自主阅读想结合的方式。在解读了大图书的封面和扉页后,我便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孩子们不仅看到了有哪些动物出来散步,还观察到它们散步的方式不同:小鸭子是一个跟着一个走,青蛙是蹦蹦跳跳在散步,小鸟是飞着散步的;有的还会边看边数有几只小鸭子、几只青蛙跟着妈妈在散步;甚至有个别幼儿还发现了天气的变化:刚开始画面上还有一条条白线,当小鸟出来散步时白线没有了,说明雨停了。说明小班孩子是能够理解与他们认知经验相符的故事情节和图符的,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 接着,我就将幼儿的个体经验,通过提问串连起来,同时推进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比如当幼儿说:“我看到小鸭在散步。”我便追问:“除了小鸭来散步,还有谁也来散步?”这个问题重点在于引发孩子关注绘本中出现的不同动物,是对孩子在泛读过后的阅读记忆的一个考验。 又如:当停留在狗妈妈和狗宝宝散步的画面上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更加细化的问题 “跟着妈妈散步的心情怎么样?看看小狗宝宝,你觉得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它们很开心的?那么还有哪些动物朋友也觉得散步很开心呢?你是怎么看出的?” 因为细节观察是小班阅读观察的难点,这一组问题是引导孩子关注画面细节的问题,通过提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