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他不为人知的“减法”生活。这样一位走得最远的文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面对大众不理解与猜测,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余秋雨的散文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相比他的作品,余秋雨先生本人却一直争议不断:他曾辞职远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看淡一切。这样一位走得最远的文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面对大众不理解与猜测,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他不为人知的“减法”生活。
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受到读者喜爱。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余秋雨最想感谢的人是教自己认字的妈妈:小的时候在农村,我妈妈是方圆几十里唯一识字的人。那时候,全村的信都由妈妈来写,后来,妈妈发现我认字很快,结果我妈妈就决定,在七岁的时候全村的信都让我来写。所以写作对我来说是写信,我的眼前有“收信人”。
某种程度上,余秋雨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名满天下、谤亦随身。对于大众的各种质疑,余秋雨解释说:“我不上网,所以我不知道被骂,这里有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不回骂。他们不知道谣言只是谣言,我真的没有被骂的任何理由。我担任校长整整六年,六年当中,没有任何人骂过我。后来我辞职后到西北高原去访问中国几千年前的遗址,那个时候反而被骂了,这就非常奇怪还有比如我跟凤凰卫视出去,他们说我是作秀,我认为没有人可以用自己生命为代价来作秀。
余秋雨的“诈捐门”事件出现时众人皆知,《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著名作家易中天发表博文,对余秋雨为灾区捐款20万元提出质疑。时隔9年,他再次讲起了当时的心路历程:当时灾区的孩子遇难以后,他们的课本还在,我正好翻到一篇文章《都江堰》,是我的文章,我当时就掉眼泪了。所以我必须要捐书、捐图书馆。这三个图书馆用了我和妻子两年多的全部薪水,只不过他们在红十字会没查到我捐款的记录,所以就认为是诈捐。这件事已经闹了两个月了,闹到最后,三个图书馆同时开张了。我很感谢一些文化人,王蒙、冯骥才、贾平凹,包括台湾的白先勇,现在已经不在的张贤亮、余光中先生,他们都有为我的图书馆提字,他们从来没打电话问过我,他们相信了一个人的人格,这个对我来说很感动。三个图书馆成立的时候,四川方面说我们要报道,要击退谣言。我说不要报道,做了就做了,我不认为名声很重要。
我多次讲过,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现在中国发展了,为了温饱而苦恼的事情没有了,你们遇到的困难就是所谓网上的口舌之争,在遇到这个麻烦要死要活的时候,就想想我。我完全不理会,居然可以过得那么好,而且有好多外面的评论家说:“你怎么一个人写了那么多书?我们这儿的一个研究所都写不出那么多书,你一个人就可以做到?”所以对于网上挨欺负的朋友们,我这么快乐,那么健康,而且那么多产、拥有那么多的读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理会众声喧哗。
我写作的时候,比如写中国的汉代,手机突然响了,我客气一番以后,汉代“没了”,当然汉代我可以找回来,但是我刚刚得到的一股有关汉代的“气”找不到了,文章是讲究气的。所以我想和文明世界的朋友们说,你们浪费了多少时间?你们会认为是我浪费了时间,因为我不看传媒,在外面四处晃悠。但是我没浪费时间,我每天写日记、做思考,每天把中华文明和他们的文明作对比,我留下了一本一本的书稿。比如你们跟随着哪一个外国总统的步履、跟随着哪一个桃色新闻在走。结果当这些事情过去以后呢,什么也没有了。我由此想到了现代人类的一个困境人们正在被密集的传媒浪涛裹卷,裹卷得很深却不自知。
在专访中,余秋雨多次表示:不要忘记善良,如果忘记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与别人争夺成功,那才是线年,汶川地震已经发生整整十周年。十年间汶川的建设日新月异,但没变的是仍然在网上挂着的那篇署名为余秋雨的《含泪劝告请愿灾民》。面对记者的提问,余秋雨却说这并不是自己写的文章,并且第一次正面回应了这次事件,在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敬请收看本期由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聆听余秋雨讲述在纷纷扰扰中不理会众声喧哗,无所谓口舌之争的生活最高境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