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得多畸形才会把凤姐当励志偶像

2018-05-14 09:34:39  阅读 109 次 评论 0 条

  这个早几年前就是网红的女人,又火了一把,这一次,全民捧凤姐,甚至封她为全民偶像。

  还有人写文章:“昨天你对凤姐爱搭不理,但是今天你已经配不上凤姐了。”言下之意,我们很多人已经“配不上凤姐”了。

  去年那篇《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凤姐自述早年悲惨经历,以及之后她向命运的抗争史:当初如何把自己炒红,接着死命挤到美国,拿到美国绿卡,坚持不懈写作,成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当然,里面金句确实不少,相当能体现一个底层人士对命运的抗争。

  “我要去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要去美国!如果我在美国证明了我自己,那就证明是不接纳我的你们错了!”

  “我一直在和某种隐秘的,难以形容的,无可名状的规则较劲,这个过程已经小十年了。我的青春,我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都在里面了。这张绿卡,是对我这十年的交代,就像是我的大学毕业证。”

  还有一句冲击力度非常强的话:“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

  俨然仿佛一个业已成功的精英,向众人讲述曾经跨越阶层的悲惨。底层人士拼命向上爬,低到尘埃里的奋斗,总是能引发共鸣,再添油加醋、文笔加工,总是能引得全民同情。

  高晓松发文盛赞凤姐:“写得不错,朴实白描,哀而不伤。直逼作协副主席,斜逼作协主席,倒逼网络作协主席。”

  一众网友开足马力给凤姐赞赏,短短一夜之间,这篇文章微信赞赏金额高达20w 。凤姐被封为全民励志偶像。

  她走出了贫困的家庭,有了更富裕的生活。她走出了偏僻的山沟,有了更广阔的世界。她摆脱了一辈子重复着像母亲那样的一生只为结婚、生子而活的命运。她靠自己的努力,在一路的嘲笑、咒骂、不理解中一步步走了出来。

  2008年,凤姐只身去到上海。按照她自己的计划,去了,就不打算回家乡了,准备在上海结婚。但找不到理想结婚对象,

  于是,2009年,凤姐开始在陆家嘴附近发传单,替自己征婚,征婚本来没什么事,真正让她火起来爆红全国的是,凤姐的征婚条件,如下:

  也就是说,一个身高1米4,中专毕业,相貌平平(良心话),征婚条件开出天价。凤姐得以爆红,

  那段时间打开微博和新闻,都是她,准确来说,都是骂她的人,“不知廉耻,不知天高地厚”、“要不要脸,跑到全国人民面前丢人现眼!”“这是种心理病,得治!”

  但到目前为止,凤姐的戏弄也仅限于自我戏弄,人们对于凤姐的嘲讽,也仅限于一种满足审丑欲望的嘲讽。

  2011年,7·23温州动车组事故,凤姐发微博:“一直没看新闻,今天才知道温州死了35人。我相信他们死前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凤姐了。所以他们也死得其所了。另外,他们为中国的人口优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他们的死绝对是重于泰山的,是死得光荣的。本人对此表示强烈的感谢。”

  一场重大事故,导致数十人死亡,那段时间,全中国都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下。凤姐突然跳出了,大骂死者“活该”。

  炒作的底线再一次被突破,不再是利用人们的审丑来炒作自己,而是咒骂毫无关联的死者来炒作自己。

  后来,凤姐去了美国,没有离开新浪微博,依然在上面大肆批判中国,“落后的国家,培养不出先进的国人。”

  并且把战火引向所有有流量的明星,骂姚晨穿着很土,骂李冰冰穿着很土,骂杨幂:“你长得还没我好看嘛,去死。”骂马伊琍:“给女儿买地摊货。”

  串联起凤姐所有的行为,包括对她自己的炒作,在汶川大地震和动车事故组的言论,对知名人士肆意毫无底线和依据地谩骂。

  你会发现,凤姐这么多年来,无论从农村到上海,从中国到美国,都只在做一件事情:挑战,并试图颠覆我们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无论何时何地,凤姐其实只是在扮演一个小丑,一个全民小丑,只是今天,这个全民小丑,突然就被莫名其妙地披上了励志外衣,成了全民励志偶像。

  我从来不认为凤姐是励志偶像,甚至不认为她的任何行为算得上“努力”,配得上“奋斗”这个词。

  从2009年的征婚广告,到后来的温州动车事故组,再到微博上肆无忌惮谩骂明星。

  她的走红历程,我看不到所谓“努力”,算是有一点胆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自己弄成全民小丑,挑逗国民底线观念,用“奇葩”博取关注目光,哪儿努力了?

  再说她移民美国,所有人都认为,一个从中国偏僻农村出来的底层姑娘,摸爬滚打拿到美国绿卡,多不容易啊,多励志啊?

  凤姐是怎么拿到美国绿卡的呢?方式也不难,她加入了一个政治组织,然后和一群人拉了一个横幅,通过政治避难地途径拿到了庇护身份(相当于临时绿卡),但凤姐还没有拿到美国绿卡。

  她的案子没有在美国移民局面谈通过,而是转入了移民法庭审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明确报道,说凤姐已经拿到美国绿卡。

  这意味着什么呢?好比你死乞白赖要留在别人家里,蹭吃蹭喝,并且说自己不能回去,回去就回被干掉,求求你以人道主义精神收留收留我吧。

  哪儿努力了?如果真的努力,以凤姐中专学历,玩命学英语,考个本科,然后通过留学渠道取得美国大学学位,正儿八经,而不是死皮赖脸地留在美国,这才叫努力呀!

  靠奇葩夺眼球,后来靠卖惨博同情,她靠的不是努力,只是恰好踩在社会的敏感点上:你们不能容忍什么,我就挑战什么,于是才有了奇葩凤姐,才有了人们对凤姐无情的嘲讽。

  而后一步一步往上爬,卖惨博同情,把自己塑造成所谓正面形象,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励志偶像。

  凤姐身上,你能看到这个社会极端的一面。她刚红的时候,所有人都来骂;现在摇身一变,开始卖惨,人们一边倒地夸。

  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被这个社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这些行为如果定义成炒作,就会被万人唾弃。

  如果定义成为了走出底层实现阶层跨越的边角料,就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凤姐的经历很能反映出这个社会扭曲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对弱者同情心泛滥,以至于丧失了基本的判断标准。不独个人如此,社会审美都是如此,基本上只要看起来觉得是弱者,对他们的同情和包容往往是过度的。

  在这一点上,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孩子是典型的弱者,人们对于孩子的包容是最过度的。

  车厢里大吵大闹没人会说;电影院里跑来跑去没人会说,从楼顶上把水洒下去,浇得楼下人浑身湿透,也未必会有人说。

  正是这种过度包容,熊孩子才漫天乱蹦。除了孩子,还有很多其它弱者角色,例如社会底层人士,老人、饱受不公的女人等等。

  曾经有一份报道,说一个独腿姑娘,不想呆在大山里坐以待毙,于是跑到大城市里谋生,因为长得不错,去做了小姐。

  曝光后,人们一边倒地支持。“一个独腿女孩,不甘于命运,有什么错?一个独腿女孩,做不来其它事,靠这样养活自己,有什么错?”

  人性天然会对弱者持有同情,这没什么错;但大众扭曲的一面在于,这种同情已经让他们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什么叫结果导向?就是一切只看结果而不问手段。你赢了你就是老大;你赢了,你所有一切的手段,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两种心理结合起来时,就会出现可怕的现象:任何从努力向上爬的手段,都可以被理解甚至是弘扬,只要他成功了。

  对于弱者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天然带有社会的同情心。于是,你会看到,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肆无忌惮,——很多父母都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你能看到,凤姐用奇葩吸引社会眼光,疯狂地挑战社会价值底线,甚至不惜无端咒骂那些高铁事故中的死者,以此来炒作自己。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就因为她拿到了美国绿卡(暂时的),就因为她当上了凤凰新闻客户端的主笔(现在已经解聘),就因为她小有成就,然后就把她封为励志偶像?还是全民励志偶像?

  如今的凤姐,一边在美国打工,拼命想拿到美国绿卡;一边用故事包装自己来卖惨,讲述自己如何抗争命运,如何不易,如何一步一步往前走,消费着人们同情人。

  但她这个人,她所做的事,没有丝毫改变,在我看来,她还是那个用自己的奇葩,挑逗大众的小丑。撕开这层被包装着的励志外衣,凤姐还是那个凤姐。

  站在个人角度,凤姐的所作所为没有违法,充其量,挑逗一下大众,博一下眼球,也许比那些伪君子高明得很多。这是她努力往上爬,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

  但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认可把她树立成励志偶像,认为她的所作所为抵得上掌声。就因为她出生底层?就因为她现在混得少有成就?

  论不容易,外卖小哥雷海为,未必比凤姐更容易,但他自己努力背单词,击败北大硕士成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怎么就没人把他封为励志偶像?

  家政保姆范雨素,一篇文章火爆全网,成为知名作家,怎么就没人把她封为励志偶像?

  你爸你妈起早贪黑容不容易?那些漂泊在一线大城市加班到凌晨的年轻人容不容易?那些挑灯夜读备战高考的学子容不容易?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容不容易?

  他们就不是向命运抗争吗?他们就不是想改变生活吗?他们为什么就没有成为你的励志偶像呢?

  因为他们没有凤姐那样奇葩挑逗你,没有凤姐那样会包装自己讲故事,因为他们没有在你面前卖惨。

  但你应该也要能看到,他们努力扛住肩上的责任,选择踏踏实实的努力。一个优秀的社会,一个优秀的人,都离不开这种踏踏实实的努力。

  作者: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8重磅新书《图说二十四节气》正火热销售中。原标题:“你们配不上凤姐!”:审美得多畸形,才会把凤姐当励志偶像。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49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