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四川大学退休教授,川大俄语系首批教师,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最近,84岁高龄的四川大学退休教授张继莹手捧封面斑驳的诗集,用俄语朗诵起诗歌,满怀深情。这段视频在网上,仅4天时间,就收获14万次播放量。
时隔100多年,这首由诗人普希金创作的情诗《我曾经爱过你》仍被奉为经典。而视频的主人公,张继莹教授则不为人熟知。
微博号“成都语言家翻译社”发布的张继莹教授朗读普希金诗歌《我曾经爱过你》的视频。 截屏图
4月24日,微博号“成都语言家翻译社”发布视频。视频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捧斑驳的书卷,戴着眼镜,用俄语深情地朗读普希金的诗歌《我曾经爱过你》。“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这段2分37秒的视频广受好评,随后,四川大学、成都发布、微成都等多个微博大号转发,短短4天时间,视频播放量达到14万次。很多网友被张继莹的朗诵所感动。
“我们之前没想到视频会这么火。”视频发布者,成都语言家翻译社战略拓展部主任邓欣透露:“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翻译这个行业。”
4月26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辗转联系上正在青城山休养的张继莹。和俄语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很喜欢普希金,“普希金的诗歌题材广泛,政治诗歌、爱情诗歌、叙事诗歌都有,《我曾经爱过你》这首爱情诗,读了以后我特别喜欢,感觉其中传达的是很纯洁的爱情,不是追求金钱的、分手后仇人相见的,希望把这种纯洁的心灵分享给更多年轻人。”
他手上拿的那本斑驳的旧书,也有来头。这是一本《俄罗斯文学选读》,出版于1952年,从学生时代就陪伴着张老,直到今天。
也是在1952年,张继莹进入北京俄文专科学校学习俄语,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大学教书,在当时的公共外语教研室任教。两年后(1959年),四川大学俄文系成立,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张继莹也作为全系首批9位教师之一开始任教,直至1995年退休。
即使已84岁高龄,张继莹依然坚持每天阅读俄罗斯报刊,观看俄罗斯电视节目,俄语成了他认识俄罗斯的渠道。
得知视频有14万次播放量,张继莹既激动又惊喜。“我很震惊,我猜点开播放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能引起这么大反响,说明大家对于这种纯洁的爱情观是赞成的。”然而,张继莹对这次朗诵评价不高,“我那天感冒了,声音不行,这次朗诵可以说是失败的。”
除了在川大任教,张继莹还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张继莹有自己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讲课一律使用俄语。“外语专业应该培养语言环境,如果全都用中文讲,对学生影响很大。”张继莹认为,“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
和俄语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继莹,近年来也开始借助电子设备。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里,存着跟俄罗斯有关的视频和电子书籍。懂电脑的张继莹了解互联网给教学带来的巨大好处,“学外语,视、听、说缺一不可,我花了四五年时间,自己建立了一个 俄罗斯文化视听资料库 ,把俄罗斯文学、历史、旅游等资料都下载下来,进行汇总,一共约2000个G,算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张继莹把资料打包、分类,学生、教师在手机、平板电脑上都可以观看。去年年底,张继莹把“俄罗斯文化试听资料库”提供给了系上的老师和学生。张继莹希望,这个“小百科全书”能帮上学生老师的忙。
@张-LL:岁月的打磨,年代的跨越,情感的体会,使教授读起这首诗更加有韵味。
@文静_773: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纯情,正如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发梢。
吴丹青(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90级的学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教授领着我们读俄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其是保尔去做铁路工人的那一段。他的口语很好,发音很标准,上课时可以全部用俄语教学,发音也像视频里那样温文尔雅、不疾不徐。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属于那种虽然没有出过国,但口语很好的老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