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感觉是,读书对于品质生活非常关键。前不久,我在北方书博会里面讲到,当阅读通过手机成为滔滔洪水把所有年轻人都裹卷,我们出版人、写书人,包括优秀的读书人,要在这个洪水当中修筑一个小岛,小木屋,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有安息之处。
你不断地大量读各种信息的时候,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实际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每天生命耗费在这些信息上,第二天再讲一遍的兴趣也没有了?吃饭的时候讲几句发生了什么,感到你消息很灵通,但是第二第三天就没有了,没有了的不仅仅是信息,没有了的还是你的生命。
每天阅读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朋友间的传闻,或者遥不可及的事情,还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人讲了几句有趣的话,或者做了一件奇奇怪怪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弄到人人都知道,大家在干嘛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信息的海啸里面出来,让阅读能够和我们的品质生活有关?
我发现,很多每天上网的人,他的生活品质不高。我也发现,很多不是在手机阅读,而是在图书馆阅读在纸质书上阅读的人,读的书非常多,按照我们的说法叫“书呆子”,他的生活品质也不高。我们怎么来摆脱阅读生活品质不高呢?我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你必须要有一些必要的书籍储存。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么多年,我们共同积累了很多知识,如果你有一些东西不知道的话,你起步上就有问题了,缺少了一些共同沟通的语言了。
我们现在遇到很多人很难谈得下去,就是因为基座不够。他讲的是单位的事情,家里的事情,讲文化也是刚刚听过来一些传闻,或者刚刚看到的电视剧。他的基座不够,就产生他对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本体就有了距离。
所以我非常希望这个基座一定要比较稳固的被我们读书人所把握,特别是被今天的中国读书人所把握。读每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世界那么大,科目那么多,书该怎么选?我认为首先是你的母语书籍。即使到国外生活,如果对母语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不了解的话,那你也会被国外的学者看不起,这是毫无疑问的。能够有品质的生活,你首先要有品质的人格,这个非常关键。
下面非常简单讲一讲,我们在中华文化里面有哪一些书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讲的是普通人,不是学者。
首先,希望大家能够读4~5首《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连孔子、孟子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嘴巴里面念的也是诗经。多看一点也可以,4、5首不仅看,而且大体上要朗读一遍。
《诗经》以后要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几个大人物——孔子,孔子的《论语》量还不小,我建议大家找5~6篇比较熟悉地读一下,数量都不大,我在我的书目里面,把最重要几个篇目列了一下,那个量就很小。
除了孔子之外有一个重要人物叫老子,老子他写的《道德经》5000字上下,对照注释本,老子的注释本很多,已经去世的任继愈先生翻译得很好,这个版本有好几个。
老子下面的孟子和庄子注意一下,孟子有一些话是现在的口头俗话,不要像孔子读那么多,孟子读3、4篇就可以了,庄子里面是一些寓言,读4、5篇,像逍遥游这些,这些量其实都是不大的。
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思想水准特别高,但是最高的文学水准在长江边上,那是屈原,他的《离骚》是最有魅力的,大家要对着翻译本读两遍,如果不看翻译本读起来很困难,我很不好意思说一句,比较适合大家读的翻译本是我翻译的,第一准确,因为我是搞学问的,其次是按照散文、美文的方式用诗画的方式来写的,所以比较好看。
在屈原之后,我们要注意这几个人的文章,一个是司马迁,因为他决定中国几千年的世界观、荣辱观,司马迁《史记》决定我们20世纪的走向,整个中国历史教科书总编纂应该是司马迁,尽管他是只编了一部,后面都是根据他的格式来的,这个决定中国文化一个价值系统的重要人物,所以《史记》里面的文章尽量读10篇左右。
司马迁以后有两个人的诗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个大文学家曹操,曹操非常辛苦地想做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是他一点不辛苦地成了毫无疑问的一流文学家,中国哪一部文学史上如果没有曹操,这个文学史不叫文学史。中国人口头用的很多成语都是曹操所创造的,所以我们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文学家的线篇,我们会大吃一惊,不断讲的居然是曹操的词汇,是曹操口中说出来的。比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等。
还有一个当时不重视,但是后来又重视的人叫陶渊明,陶渊明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个当时很寂寞,但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然后可以过渡到伟大的唐代,这里面有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很重要,但是那里面的文章大家读起来太苦了,而且也不是很常用的,读还是读唐代。唐代最好的是诗歌,第一是李白,第二是杜甫,第三是王维,第四是白居易。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在美国或者南美洲遇到一个华人,想测试他是不是在文化上是华人,先是讲中国话,讲了之后还不错,下面就要背几句唐诗了,唐诗是考验一个人是不是中国人的标志,唐诗到底要读多少? 50首可以熟读,20首要背。之后是李商隐和杜牧,前面这四个大家记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文学史上大家会喜欢把白居易放在王维前面。
唐诗以后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人物,这个人在军事上和治国是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但是在文学上很重要叫李煜。
宋代记住三个人,苏东坡、辛弃疾和李清照,这三个人词写得最好,宋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这个诗人叫陆游。我对苏东坡的喜爱是无与伦比,中国历史上有好多让我尊敬的人,让我感动的人,让我觉得可爱的人不多,包括让我亲切的人不多,苏东坡是一个,我很佩服司马迁,但是司马迁让我感到不会亲切。李白很了不起,和他做朋友很困难,身上跨一个宝剑,不断告诉你我杀过一个人。苏东坡就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
到了明清两代,一般的人认为就是小说,一般都说四部名著,四部名著是不能并列的,《红楼梦》比其他几部小说在文学水准、美学水准、哲学水准上要高得多。
我们刚才讲的是品质生活每个人都要读,不管做律师、工程师,不管做什么事情这些东西都要熟悉,我开的书目其实很小,到现在为止还是很小,这个读一读,作为一个有品质的中国文化人非常值得注意的。
如果我时间多一点,这个不够呢?我稍稍大一点,在所有的“子”里面有两个子,大家可以稍稍看一看,一个是写兵法的孙子,一个是墨子,唐宋八大家多了一点,我希望大家看一看韩愈和柳宗元,唐代的两个散文家,这两个散文家挺好的,我比较喜欢柳宗元,韩愈讲的道理有点空,柳宗元写得更有一点人生的魅力,再有一点时间,我想搞清楚一些中国哲学,看看朱熹和王阳明。
我有一个遗憾,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的时候,看到艺术文学的东西,朋友们往往比较漠然,或者我们讲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些作家,他们不知道。
我认为这个“不知道”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品质,理由很简单,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我的生命和人类历史上最高贵的生命是有关的。
大家想起来,我们的身体会吃饭、睡觉,会用一些仪器,这个生命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生命积累了一些美丽和高贵的遗产,这个遗产居然被后面的生命能够接受,这是人类高贵之处。
我在中央电视台讲过,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年老的时候有记者问他,爱因斯坦先生,你已经很老,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爱因斯坦回答:死亡对我意味着我再也不能听到莫扎特。
他讲出来的并不是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他讲出来是一个艺术命题莫扎特。这就是一个人的程度。
你们年纪很轻,很值得我这样的人羡慕,因为你们有足够的时间投入高贵的文化。不要在信息里浪费时间,更多地读一些被时间和空间证明它高贵和美的东西,让它们和你的生命连在一起。
请记住,只要你接触的东西是高贵的,美丽的,你也一定很快高贵美丽,生命有一个秘密叫传染性,非常重要的传染性,每天和高贵美丽连在一起,你这个人非高贵和美丽不可,如果成天在做不好的事情,那么你接触的人都是不好的,你这个人要高贵也很难。
所以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很好的气场,这就是品质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所以阅读和品质生活就连在一起了。
我讲了那么多必读的书之后,一定要强调一点,在阅读过程当中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什么意思呢?一个欧洲的心理学家讲,人有好多特殊的心理结构,你的心理结构和你的家人心理结构是完全两回事,心理结构也是不能遗传的,很奇怪。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法国小说,有的人特别喜欢雨果,有的人特别喜欢巴尔扎克,完全不一样,可能你家人最亲爱的朋友,正好和你喜欢不一样,就表示你们两个人感情很深,但是心理结构不一样,阅读的心理结构不一样,一点不影响你的友情,不一样才好,所以你在找书的时候,其实在寻找你的心理结构。
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不喜欢那本书呢?为什么他和我喜欢不一样,理由是你们的心理结构不一样。你们在寻找同构关系,你在茫茫大海当中要寻找你的一个风帆,你在茫茫人海当中寻找那个高贵的自己。
我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雨果,雨果每一本书我都读过,这样的话对我提高很大,我为什么会喜欢他?因为我的心理结构和雨果是靠近的,他已经死了那么多年,他很伟大,我就顺着这个心理结构的绳索慢慢往上爬,慢慢靠近他,这样的话我就被提升了。
我不能去抓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往上爬,有的书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要让自己生命往上爬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绳索不属于我。希望大家记住:找书其实是找自己,找一个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
我再举几个小例子,有一次到新疆去,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写散文的人叫周涛,他在机场等我,我其实一开始不认识他,他在机场等我的时候就说,秋雨,我有一个感觉,你喜欢雨果。我马上说,《九三年》。我们两个就抱在一起,从此成为最好的朋友。
完全素昧平生的人,他从我文章当中知道我喜欢雨果,而且我可以断定他也喜欢《九三年》,抱在一起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几句话,只不过是一个法国的死了很久的老作家而已,就这么一讲,我和周涛的生命结构,心理结构有靠近,在那里就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
那个最好的书,大家都说非常好的书,你看不下去不是因为你不行,是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就像谈恋爱一样,两个人都好,但是没法过在一起。如果不喜欢这个大作家,硬看,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这个大作家。你让一双陌生的眼睛在扫描着他花了心思写的文字,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我刚才讲的所必须的,在一年里面可以读完的东西之外,其他书绝大多数都要根据你自己的心理结构来选择。你如果觉得完全不太看的下去的书,不要紧,放下不看,说不定过了一阵,你喜欢也有可能,说不定过了一阵不喜欢也有可能。
我后来感觉随着我的成长,不太喜欢雨果了,不太喜欢的原因不知道,他曾经让我喜欢过我很感谢他,但是随着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随着我自己年龄增长,我就不喜欢他的异论,不喜欢他过于夸张的描述,我是摆脱他,更好找到了自己,我更喜欢其他的作家,这里面很难推荐。
在过去出书很艰难的时代,这个人写的书能够成名,能够成为大家推荐读物的话,他的生命和他的作品一定比我们更高,更伟大,所以你能够喜欢,这样你的生命就完成了一个飞跃,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反复跟年轻人讲这样的意思,你要记住,有一个比你今天的生命更精彩的自己,有待于走过去。如果你不走过去,你就玷污了你的生命,玷污了你的名字,你本来应该更精彩,那么怎么办呢?
怎么走过去呢?找书,可能五个法国作家再加三个美国作家,可能更靠近你,那你就加,加到最后你觉得有点超越他们了,那你就更精彩,不是写作水平,是心理建构,所以阅读是品质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点。
讲到这里,最后需要说这个话了,你读的最必要的书不多,后来的书是根据你的心理结构选择的,所以整体说来,你读的书不会太多。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
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在这一点上,我可能要和很多老师们讲的话相反了,不盲目看很多书的人才是聪明人,才是优秀的读书人。整天读书的人是不好的,我非常烦戏马上要开场了,他还假装在看书。到处都要装着特别喜欢看书的样子,这不好。
精彩的书和你的心连在一起,在特定的场合会背一些诗文,不背也可以,书就在你心目当中,不要装着非常非常爱书,装出来的样子,其实我反而觉得,你可能和书的缘分还浅了,你需要显摆。
所以在读书的问题上就像人一样,也要减肥,为文化做减法,是我这些年不断在提倡的,只有减才有选择,只有选择才有你思考的可能。
中国文化为什么现在越搞越庞大,越搞越使得很多文化人都觉得搞不清了?太胖了,要减肥,它身材没了,中国文化显示出身材,现在整体上不行了,就靠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学问有身材,让我们所读的书不要生来就读,开卷有益,不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生命程度和结构程度来读。
读到一定程度,我可以非常高兴地说,我喜欢的书已经读完了,我以后读的比较少了,我可以多思考、多写作了。美国作家辛格讲,一个人总有一段时间是想的写的比读的更多。
我当时年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读书吗?后来随着我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才明白,只要你年轻的时候打了基础,到后来你确实是看得更多,想得更多,看是看风景、看社会,而不是看书了,书反而读得不多了,所以我相信一个非常聪明的阅读者,到最后他读的量是很少的。
我很欣赏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太太杨绛他们家里面不放书,只是借书看看,家里没有太多的藏书。我相信读到一定时候,不要以书作为展览,不要以书作为自己的摆设,不要这么来,要认认真真把书记在自己的心底,化做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通过阅读来挽救自己,让阅读变成比较严谨的一件事情,不要在假阅读和烂阅读当中浪费生命,我们要找到最好的书目,每个人都要读,在这个书目之外更需要发挥自己的爱好来寻找,找到我们生命通向伟大的缆绳。
记住和你有关的缆绳没有几条,不要以为每一本好书都是你生命的缆绳,不是,你生命的缆绳需要在图书馆的书库里面认真地寻找,寻找寻找,你总会抓住一条两条,慢慢往上爬就有可能走向伟大。同时记住,阅读很重要,但阅读的结果不是整天地展示,整天地显现,如果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读书人。这也不是好的品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