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冰,女,汉族,共青团员,汕头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她身患脑瘫,导致先天性双下肢残疾(四级),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从本科到研究生,连续六年综合测评前三名。曾获得广东省“优秀团员”荣誉称号(本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材料扩散国际会议“杰出海报奖”、广东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并获得2017年“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推荐资格(汕头大学唯一获得推荐者)。曾先后2次带队参加国家级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在《表面技术》、《材料科学》、《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分别在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汕头·2017)、材料扩散国际会议(以色列·2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澳门·2015)、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广州·2014)等会议上做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
很多跟林冰在一起的人,经常会忘记,她是一个残疾人。她积极、乐观、爱笑、健谈,处理起事情来干练、不拖延。只有当她走路的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她是需要被照顾的。她走不快,走路歪歪扭扭的,走不到一公里就需要休息,不敢走没有扶手的楼梯和走廊。但是,她又能够有办法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她可以骑自行车,据她说,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如何骑车,几乎所有学生都嘲笑她这个“大龄学车徒”。一开始,自行车的两边分别有两个小轮子辅助,车也很矮。后来,慢慢地拆掉小轮子,车又慢慢换成大尺寸的,到了初中,才勉强跟上大家的步伐。在汕大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她的朋友们边走边聊天,她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聊上几句。
虽然她的平衡能力很不好,稍许有点轻微晃动,她就没法站稳,但是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拓展活动,她都没有缺席过,因此在外出活动时,她的背包里经常自备晕车药和塑料袋,已被晕车时的不时之需,因为她已经有过太多次这样的经历了。她经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生命本来很脆弱,如果你努力的话,生命同样可以很顽强。而林冰同学在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很多肢体健全的人活得更精彩。因此,2017年,她获得“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推荐资格。(汕头大大学唯一获得推荐者)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林冰是一位热爱学习、踏实钻研的好学生。学业上,她勤学好问,醉心科研。在汕头大学的六年中,她所在的实验室的最后一盏灯通常都是由她熄灭。她成绩优秀,攻读研究生期间,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
林冰的科研道路始于大学一年级。那时,老师都会挑选大二、大三的学生进入课题组。一方面因为有了大一课程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因为大二很多人已经开始收心学习。但是,她找到系里所有老师的邮箱,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封封地编辑发送出去,直到夜里十二点。就这样,她的真诚打动了老师,把她编入了一个小组里,她也成了课题组里年纪最小的新成员。从一开始她就一丝不苟地完成师兄师姐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哪怕是整理实验室物品这样的工作。一开始看不懂英文文献,她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查,文章空白的地方几乎全做了标注。付出总有收获,2016年1月,林冰作为第一作者的首篇SCI学术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上,她回忆说:“她没来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本科生能够发表SCI学术论文,她的2016年的整个寒假也几乎全贡献给了这篇文章。”由于科研工作出色,2017年5月,她独自前往以色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49个参会报告中她脱颖而出,获得“最佳海报奖”;8月,在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应用技术学术会议上,她的汇报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2017年她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她懂得感恩祖国,回报社会。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她刚入大学的时候,就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而且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她的成绩突出,所以她去帮忙义教,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她虽然自己也是残疾人,而且还要忍受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晕眩感,但是她还是坚持到汕头市残疾人活动中心照顾盲童、关爱自闭症、探访其他脑瘫儿童,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残疾人也一样可以活的很精彩。
大学期间,她几度谢绝学校考虑其残疾给予的国家助学金,将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而她自己却多次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包含课程助教、SLC(学生互助学习中心)导生、宿舍楼层值班岗位等。她说,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重要阶段。此外,她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总是能够在音乐会、晚会、读书会、篮球赛,讲座报告等活动中看到她的身影。2015年她荣获 “广东省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她说,希望自己可以成长为一个“完全的人”。我们也相信经过她自己的不懈奋斗,她也一定能如风雨中的玫瑰铿锵绽放。
图解:一张教育成绩单” 看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双一流”建设名单落地: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这次“双一流”高校遴选采取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是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不是确定“双一流”身份。“双一流”建设,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强调不是终身制,不是固化的。【详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