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5-20 11:35:13  阅读 105 次 评论 0 条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有兴趣地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着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彻底改变被动学习,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在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引导下,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每位老师都必须考虑的,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我认为从下列几方面着手很重要。

  数学家皮亚杰讲:“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所谓智力:是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总称。数学有三大特征,其中之一是高度的抽象程度,初中数学已具备数学的三大特性,已经包含了数学三大基础学科代数、几何和分析中引入变量,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向演绎推理发展,公理体系也开始以不完备、不独立的形式出现等等。当这些抽象的内容出现在课堂时,即构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它使数学课中可触、可摸、可听、可嗅的对象比起其它学科来,数学课堂不像其它课堂的情节形象,它主要是从概念到概念,它几乎完全周旋于抽象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圈子之中。相比较而言,数学课堂教学,确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知识和能力都不是液体,学生也不是容器,知识也不是靠老师“灌”出来的,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学生自己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说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兴趣主要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心理体验活动。学习兴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和学习活动不可分割,而且学习兴趣的满足和强化也是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的。学习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最稳定的学习动机。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上课有愉快的体验,对上课有一种自然、主动的向往,这样学生在上课时都能全神贯注地学习,其心理因素都能完全处于积极的状态,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比平时会更细致,注意力会更集中,想象力会更活跃,记忆会更牢固,思维会更深刻;从而知识掌握得更迅速、更扎实、能力发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兴趣是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自动学习的前提,是学好数学,打开数学学习大门的金钥匙。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学习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和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使学生很有兴趣地掌握了弦切角概念。

  良好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多注意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求解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较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利用数学知识测量学校某教学楼的高度,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到现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同时又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所谓学教“相离”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学生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类”、“法则类”、“运算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类”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类”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类”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象,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等。

  这在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方面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法,适时调节课堂气氛,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海洋中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奋斗目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观念,落实新课标,采用新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56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