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 河南小伙冲洗了2000多张照片送给同学

2018-05-21 13:50:38  阅读 127 次 评论 0 条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又是一年毕业季。同学情,像雨又像风,每当想起,都沁人心脾,让人心底一软。同学送给的礼物,像一罐陈年的老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醇,更值得永久珍藏。

  昨天,大河报发出毕业季征集令“毕业时,你给同学送给什么礼物?”引起很多读者共鸣,今天我们为您分享几则毕业时同学赠送礼物的故事,带您重回学生岁月。

  5月18日中午,苏亚峰突然收到许久未联系的老同学易先生发来的一张照片。老同学留言:7年前的这个季节,你搜集大家的照片,制作了这个相册。毕业7年了,你还好吗?

  易先生发的照片上,一本相册封面是200名大学同学的照片墙。7年前,大学毕业前夕,苏亚峰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搜集年级200多人的照片,制作了这个相册发给了大家。该相册作为毕业礼物,易先生收藏至今,“每当回忆起大学时光,就翻开看看自己的青春”。

  “梦开始于2007年9月,那是青春的气息……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下个转角遇到你。”这是苏亚峰在相册封面给老同学们的毕业寄语。2007年9月,苏亚峰与易先生一起来到郑州大学,4年的大学时光匆匆而去。如今,老同学们各奔东西。苏亚峰在许昌一家烟草单位工作,易先生在郑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

  在易先生的记忆中,苏亚峰是个“有心、热情”的人。他回忆,大学毕业时,当其他人忙着毕业聚会的时候,苏亚峰一个人呆在宿舍,通过QQ空间、校内网等平台,依照年级同学名单,收集全年级200多人的照片,开始制作电子相册。“2011年6月底,大学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他都没顾上参加,一直在大家制作毕业礼物。”若在网上找不到照片,他就主动去找本人要。

  “其实,我高中就开始为大家赠送毕业相册了。”5月18日,苏亚峰在受访时说,为留个纪念,他才开始收集照片做相册,并当作毕业礼物送给大家。高中毕业时,他从家里拿了父亲的照相机,与每个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合影、单独照等一共拍了400多张。因那时候相机使用的是胶卷,每张胶卷冲洗费需三四毛钱,他一共自费花了1000多元,冲洗了2000余张照片,这相当于自己2个月的生活费。

  “其他同学知道这个消息,有的让我去蹭饭,有的同学给我100~200元伙食费”。苏亚峰说,这些照片,他全部都自己留了一份,其余的作为毕业礼物送给了同学们。

  如今,无论是高中相册,还是大学相册,苏亚峰家中的“全家福”都是“独一份”。他说,这些毕业相册,记录的不仅是同窗情谊,更是大家的青春记忆。

  冷熙是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人。说起毕业季,初中、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她记忆犹新。

  初中,因为年代久远一些,留在她记忆中最清晰的是,毕业那年,班里同学流行买水晶笔记本,就是本外面的一层皮,附有一层彩色的液体,看上去像美丽的水晶。大家快要离校的那几天,大家纷纷买来,在班里互相传送,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写上留言。

  大家互写后,这个本子最终还是转到自己手里,永久保存。这个笔记本上,每一页都是一份留言和祝福,有的只是文字,有的则文图并茂,画上一幅简笔画,一个心形等等,表达对同学的美好祝福。这些留言,有的是一首打油诗,有的是几句朴实的话语,有的是一封信般的心声。

  冷熙说,距离初中毕业已有20多年光景,这本笔记本一直在老家的书箱里保存着,直到老家房子换了地方,盖了新居,也一直没舍得当废品丢掉。因为那是她的青春记忆,对她来说是无价的,一定要一直保存。每次从郑州回老家,都会找出那本纸张已经泛黄的水晶笔记本,一页页翻看,沉浸在当年的场景中,嘴角裂开了笑。初中毕业时,还和玩的最好的姐妹黄利杰和胡建华一起去照相馆拍了合照,之后一式三份,各自珍藏一份。

  20多年过去了,大家虽然中途中断了联系,但前两年联系上之后,大家加了微信好友,平时聊天最多的就是当年毕业时,照片上她们年轻的模样。高中,她记忆最深的是,班里玩的好的哥们,有男孩又女孩,相约去学校附近的林荫大道和河堤上拍照留影,十分美好。

  “这个手串自从他送给我之后,我就几乎天天把玩它,我们的兄弟之情会一直延续下去。”读者胡先生已经大学毕业5年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将毕业时同学送的礼物带在身边。虽然现在为了前程各奔东西,不能经常见面,但在每一次相聚过后,他们总是期盼着下一次相聚的早日到来。

  目前,胡先生在洛阳一所高中当美术老师,他的大学好友邹先生在毕业后选择南下去了深圳,在那里创办了一所艺术培训机构。“说起我们的相识,那真是缘分啊。我们不是一个系的,却成了比同一个系的同学关系还要好的兄弟。”胡先生想起当年的往事,激动地说。

  2007年9月,胡先生从老家焦作来到了湖南,在湘潭一所大学美术系就读。大学一年级学期末,胡先生因和女友分手后心情不好,一个人在篮球场附近散步。“他当时在打篮球,而我在球场一旁低着头散步,忽然他的篮球砸在了我的头上,我当时气坏了,没等他说话,就上去打了他,他不仅没还手,还拉着我和他一起打篮球。”胡先生说,在球场的这一次相识,让两人随后渐渐成了朋友。

  “当时我早就看出了他心情不好,一直在那里转悠,这次事情以后,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篮球,我家在武汉,也不是湘潭本地的,当时也没什么朋友。”邹先生在电话那头给记者慢慢讲述着。后来,兄弟俩的感情日渐深厚,在一起无话不谈,当时的小邹知道小胡喜欢文玩物件儿,就专门在毕业前夕跑到长沙的文玩市场上去淘了一个手串儿。“其实当时买来时也就不到200块钱,但他一直戴在手上把玩,上次我们聚会时,我看那串手串都已经包浆了。”

  虽然现在他们相聚很远,但约定会每年至少聚一次,在聚会时两人常常喝酒喝到深夜,一起回忆那些年的美好。“这一次我们相聚的时间是在农历9月9日,到时候他会在武汉办婚礼,当年我啥礼物也没送他,这一次我准备了一份大礼。”胡先生笑着说。

  倪凤云的老家在漯河,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在那个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兄弟姐妹又多的年代,因为母亲特别重视孩子们的上学读书,她有幸读到高中毕业。说起上学时代,她很怀旧地追忆毕业那一年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大家都比较简单朴素,毕业时,大家互送钢笔和小笔记本表达分离的不舍之情。钢笔几块钱,笔记本更便宜。笔记本上,会写上同学们的祝福和赠言。比如祝福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战线上能获得“新长征突击手”,工作上力争上游,优秀先进,生活上有美满的家庭等等。

  那时,她记得,同学们毕业后,没有聚餐之类的形式。大家对学校倒是依依不舍,毕业了,还要继续在学校多住上一两天,以表达对校园的眷恋。之后,大家就都各自卷铺盖各回各家。

  不过,在她印象中,那时一个班的同学会拍合影照留念。前不久,她们同班同学用微信形式给她传来一张当年的合影照。她存到了手机里,还专门跑到照相馆,洗了出来。没事时看看,追忆一下当年的青春时光。

  这张照片,是她特别珍视的留影。因为她和老伴,就是高中那会谈的恋爱,俩人当时一个爱唱戏,一个会乐器,因文艺结缘后,俩人毕业后结婚,现在已当上爷爷奶奶的老两口,每当回忆起高中时光,都特别感触和激动。

  而当年的高中同学,几十年过去了,一直保持着联系,感情都很好。哪家同学家里办喜事,都会召集同学们聚会。关系黏糊的,更是逢年过节都会相互走动,本是同学关系却跟亲戚关系一样。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57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