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好看的小说有思想也要有故事

2018-05-22 09:01:53  阅读 111 次 评论 0 条

  王安忆是悬疑小说的忠实书迷,斯蒂芬·金和东野圭吾的作品都是她的“心头好”。

  在长篇小说《匿名》出版一年多后,王安忆再度推出新作——中篇小说集《红豆生南国》、散文随笔集《仙缘与尘缘》出版。日前,王安忆在上海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她坦言:“写长篇小说太困难了。”这位勤奋又高产的作家透露,平时最爱看的其实是推理小说,但自己写书时却不擅长设置悬疑。同时,王安忆也针对当下小说“不好看”“学院化”的现状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好看的小说除了要有思想,还得要有故事。

  中篇小说集《红豆生南国》包括《乡关处处》《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三部中篇小说。三部小说的故事分别发生于中国香港、纽约和上海,用“十分王安忆”的方式讲述了生活在这三个城市的“都市移民”的故事。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女性形象更为显著——《红豆生南国》的男主角甚至没有姓名,只用“他”作为称呼;女性间的情谊也更为亲昵——《向西,向西,向南》讲述的是陈玉洁和徐美裳两位女主角之间的故事;同时,边缘化的小人物也常常成为王安忆笔下的主角——《乡关处处》中的主角便是从乡下来大城市打工的保姆月娥。

  “我是一个非常不会取名字的人,如果想不到好听的名字,我宁愿用代号来称呼。”在采访中,王安忆总结道。对于自己偏好创作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王安忆认为:“那是因为他们才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一群人。”

  有读者评价三篇中篇小说中,《向西,向西,向南》似乎不如《红豆生南国》及《乡关处处》阅读感更流畅,王安忆开玩笑说:“可能是因为第三篇小说创作地点与另两篇不同。”王安忆还透露,自己在创作前两篇小说时力图还原当地人的说话方式,比如绍兴话和粤语。

  比如,王安忆说相较于“80后”“90后”作家,自己更看好“70后”作家,“像张惠雯、乔叶等,他们已经显现出一代文学气象,有人道主义情怀。”说完又蹦出一句:“但还是不如我们‘50后’作家。”然后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

  又比如,阅读量极大、一天最多可阅读10万字的王安忆很坦诚地表示自己其实更偏好推理小说,“我前几天在书店买书时特别感慨,我觉得我得感谢那些买我书的读者们,我自己作为读者时通常只买推理小说,还常常犹豫要不要买,毕竟把书背回家也挺重的。”

  虽然偏好推理小说,但王安忆却自谦道:“创作作品时如果材料太多,我就无法控制情节,更不善于设置悬疑。”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悬疑小说的忠实书迷,最近她正在“追”的是“恐怖大师”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除了斯蒂芬·金,东野圭吾也是王安忆欣赏的作家,“我新入手了东野圭吾的《风雪追击》,并一口气读完了。”但她遗憾道,“还是东野圭吾早期的作品更引人入胜。”

  王安忆在采访中也说:“现在许多小说都不好看,没有小说的形式,不讲故事,变得学院化。一本好看的小说,应该有思想但也要有故事。”所以,她还在探寻、摸索,如何用更好的载体、更具故事性的容器承载她想表达的思想。

  王安忆:其实我本人并不想走出去,有些人认为西方的标准更具价值,但我觉得我们中国文学其实很好,因为翻译等客观问题造成中国文学难以在海外传播。比如美国读者,他们本就不喜欢看译文,他们更喜欢用英文写作的华人作品。

  记者:您除了是作家,也是一名中文系教授,您觉得教书对于您写作会不会有帮助?

  王安忆:会有帮助,在教学生、查看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将我自己的问题整理归纳。其实写小说就是两点:写什么,怎么写。学生的问题与我的一样,只不过他们的问题稍简单些,而我的复杂些罢了。

  王安忆:我的学生就是“90后”,他们一开始都会存在不知道怎么写的困扰,一旦他们开了窍,会超出我们的预期。但“90后”写作题材比较单一,偏好校园爱情故事。

  王安忆:我知道,但我没看,因为这不是我喜欢的电视剧类型。亦舒是我们这一辈的作家,但她的风格有些“偏”,我还挺好奇为什么会突然改编她的旧作。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58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