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促教育均衡发展 建议传统文化纳入考核

2018-05-22 09:07:30  阅读 135 次 评论 0 条

  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的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我市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各种不足,提出了补齐婴幼儿教育空白、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解决小学放学“空档期”、明确校外托管机构行业标准等合理化的建议,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观点:当前,教育事业要实现更好发展,就要抓住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在教育目标上要与时俱进,在教育过程上要优化完善,在教育管理上要深入改革,在教育保障上要进一步夯实巩固。

  建议:尽快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承担好各自的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纽带作用,主动对接文明提升、文化惠民、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品牌打造这五大工程。进一步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释放教育活力。围绕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通过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均衡推进等,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建设安全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幸福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为“品质城市”做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观点: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迎来新的生育高峰,月嫂、育婴师、保姆等相关职业技能人员需求量剧增,供给相对不足,旺盛的需求下催生母婴、家政市场的乱象,客户很难找到满意和放心的服务,最近新闻频繁报道的保姆虐童事件令人堪忧。母婴健康和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亟需培训与规范管理,包括对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进行规范。

  建议:市人社局、市妇联等多部门联动,规范家政及母婴服务市场。目前我市托幼机构大多招收3周岁以上的幼儿,照顾3岁以内幼儿的重任就落到了老人身上。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些老人由于年龄过大,有心无力,而且大多数老人的早期教育知识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婴幼儿心智的早期发展。为让年轻父母安心工作,老人安享晚年,建议建立0-3岁婴幼儿托幼机构,从师资培训、人员教育等方面加强力度,补齐0-3岁婴幼儿教育的“空白区”。

  观点:下午4点半是大部分小学放学的时间,然而许多家长却要6点半以后才能下班,在“真空时间”里,孩子的安危让家长顾虑重重。该如何保障孩子在这段“真空时间”里的安全?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是绝大部分小学生家长的期盼。

  建议:社区可与学校进行协调,联合建设“4点半学校”。各社区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部门帮扶资金、无偿捐助、商业投资等相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原社区图书室、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等机构的场地和资源,逐步添置文体活动器材、图书、电脑等,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作为管理员,招募兼职辅导员,还要有一名负责学生安全工作的人员;动员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五老”志愿者、本地各界“名家”和学生家长参与“4点半学校”的辅导活动。

  观点: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丑恶辨别能力却不强,因此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融入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拓展人文思想,塑造优良品行。

  建议: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部分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教育素材,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同时,要通过文娱活动、动漫、网络等载体开展教育,寓教于乐。

  观点:我市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4点左右,而此时学生父母大都未下班,无法接子女,出现“放学空档期”,多数家庭要么选择在学校周边的“小饭桌”,要么选择年迈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接送。近年来小学“放学空档期”问题日渐突出,“小饭桌”存在监管难题,食品安全隐患多,无证经营现象也大量存在,托管费、餐费等较高,加重了家长负担。

  建议:调整小学生在校时间。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小学生在校时间,根据不同学校、年级的情况,放宽在校时间限制,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的权限,解决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双过早”问题。实行弹性放学时间。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推行小学弹性放学时间制度,适应不同家庭对接送孩子时间的个性化需求;正常放学时间到了之后,家长不方便来接的孩子,由学校统一组织学习或者参加文体活动,在校内等待家长来接,让学生学习更安心、家长更放心。

  观点:只有让孩子们走进潍坊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古迹及底蕴深厚的名人故居等,才能真正增强家乡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开展研学旅行等中小学实践活动是重要的实现方式。

  吴茵政委员、闫振允委员联合建议:为更好地增强中小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培养爱国爱家意识,建议免除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期间涉及我市场馆、景区、景点的门票,为学校提供多种选择;研学旅行地实行挂牌制,并成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优秀研学旅行基地”评选等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有研学旅行价值的场馆、景区(点)主动提升自身建设水平,促进制作完备的“潍坊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图谱”,扩大场馆、景区(点)影响力;在涉及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场馆、景区、景点设置专项“游学卡”,拥有潍坊学籍并在潍读书的中小学学生免费办理,陪同家长可享受一定折扣。

  观点:学校教育这块宝贵阵地,在“文化名市”建设中担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实践方式,深耕潍坊文化沃土,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培植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信仰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中。

  建议:其一,挖掘潍坊名人名家资源,彰显大贤进取精神,建议创建潍坊历代名人图谱,开展搜集、整理潍坊名家诗词歌赋活动,编制潍坊名人名言录,让学生在国学作品中寻找“潍坊元素”,探索潍坊历史文化印记。其二,挖掘民风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故里情结,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挖掘潍坊本地节令风俗民情,通过创新传统节日活动,让孩子过好中国节。其三,挖掘非遗特色文化,传承民族工艺。其四,挖掘“中国画都”文化,擦亮书画文化品牌,建议将书法、国画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其五,开放场馆资源,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观点:目前我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林立,虽然有监管部门管理,但仍存在如环境卫生脏乱差、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差等不少问题,甚至部分托管机构经营者没有办理任何相关手续,就私自开张营业。其根本原因就是目前这一行业立法缺失、没有标准。

  徐洁委员、宁冬梅委员联合建议:尽快明确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行业审批准入部门和部门主体责任,尽快研究出台行业标准,设立准入门槛。包括审批流程、营业注册条件、从业人员资质、营业场所、食品安全与营养等系列准入标准,对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实施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校外托管行业的发展;司法、教育、卫计、工商、消防和食药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梳理明确职责分工和监管主体责任,出台具体管理办法或条例,健全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形成监管合力。 本报记者 李楠 邓永杰 窦圆娜 刘燕 周晓晴 赵春晖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58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