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普洱市着力构建体系网,不断夯实基础。总的体系为河长工作体系,在总体系的统筹领导下,着力建设五个分体系,即: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监控体系、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水文化水景观体系。
普洱市建立高位推动的组织体系,由市委书记担任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市级总河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和副总河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纳入《云南省水功能区划》的19条河流、8座水库和总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12座电站库区河长,各电站库区厂长担任副河长;各县(区)委书记、县长担任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市级设立市河长制办公室,全市10个县(区)均已成立河长制办公室,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整合村民(社区)小组长、护林员、地质监测员等人力,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河道巡查员和保洁员,重点做好公路沿线河库渠的巡查、保洁工作,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管理体系。通过高位推动,坚持保护和展示并重,将水文章做好做深。
推动健康完整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围绕水源地、城区污染源、农村污染重要物种资源,开展了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污染源治理工程、重要河湖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内容。试点期间,共开展70项工程建设,总投资43.6亿元,完成投资25.9亿元,圆满完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任务。为了提高普洱市城乡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开展20项污染源治理工程。
推进特色鲜明的水文化水景观体系建设。普洱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开展各项水文化活动,将地方自然水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水景观。重点策划推进。比如:景谷“傣族彝族威远江畔跳笙舞会”活动,墨江“双胞胎节”节水宣传,澜沧“葫芦节南朗河水上赛歌会”活动,孟连“神鱼节”水文化宣传,江城“三国捕鱼狂欢”等活动。通过多样的水文化展示和水景观陶冶,达到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发扬民族文化、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发展的目标。水文化水景观体系共开展17项任务建设,总投资2.3亿元,圆满完成水文化水景观体系建设任务。
普洱市级不断完善洗马河水库、梅子湖水库、信房水库、纳贺水库、普西桥电站库区等5个水库的“一库一策”方案和思茅河、黑河、普洱大河、普文河、南览河等5条河的“一河一策”方案,各县(区)积极开展了“一河(库)一策”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工作,方案制度建设、河库信息填报、河长信息填报三项主要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市级河长制信息系统平台正在搭建,展示功能已能上线运营,开展大数据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并在水资源的管理、配置、监控等方面花大力气,协调推动,努力将水文章做细做实。
推动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按照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部署,普洱市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四大方面安排水资源制度体系建设相应的工作。积极完成相关任务:在云南省制定的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下,分解普洱市各县(区)相关指标;推进跨县(区)主要江河水量分配;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推进水价改革工作;完成重点水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用水效率考核体系;加强节水宣传,严格进行节水管理等。
推动统筹可控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按照“一心三片”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以及《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中各县(区)城市饮用水达到“双水源”标准,试点期间,普洱市完成大中河引调水工程,缓解市区供需水矛盾;各县(区)均开展了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满足生产、生活发展需求。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开展生态补水,恢复水系基本功能;建设节水示范工程,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降低了公共管网漏损率,保障用水安全。按照《实施方案》,试点期间共开展75项工程建设,总投资76.4亿元,完成投资38.5亿元,圆满完成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任务。
推动先进规范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建设先进规范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包括水生态监测、水土流失监测和新增水质水量监测站等内容。已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并取得新进展,监测点位、监测内容不断增加,监测管理更加规范。共开展水资源监控体系任务建设3项,总投资9663万元,完成投资4975万元,圆满完成了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任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