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自己在高中时保持着一个习惯:在文具店精心挑选一个好看的小本子,把读过的书里感动的、印象深刻的、有启发的或是优美的句子,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誊写在本子上。
这个习惯保持了很久。日后每每拿出这些摘抄本,重读这些好句子,仿佛是在旧时光里捡珍珠,让人不禁怀念起过去那些纯粹而满足的读书时光。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也能体会到书海拾遗的快乐。这种记录阅读成长经历的方式,如今在很多阅读器、阅读软件上的功能表现为热门标注。
这篇微信,就是从豆瓣阅读中摘选出读者划线最多的热门句子段落,希望其中某一句能够开启你曾经美好的阅读回忆。
①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①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②德语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③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①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④“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他说,“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⑥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尹雪艳站在一旁,叼着金嘴子的三个九,徐徐地喷着烟圈,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吒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地互相厮杀、互相宰割。
①一是我们永远不能确定我们所竭力要禁绝的意见是错误的;二是即便我们可以确定其错误,禁绝它仍为过错。
②该原则就是,人们若要干涉群体中任何个体的行动自由,无论干涉出自个人还是出自集体,其唯一正当的目的乃是保障自我不受伤害。
②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①匈牙利作家乔治·康拉德把这叫做“反政治的政治”:精英阶层为自己的权利和与之相伴的些许自由而奋斗,抛弃简鄙的宣传语言,尊重现在,而不是恐惧或梦想明天。
②对信仰消费主义的青春,我给予有所保留的尊重。对于把青春本身就当做一件巨大消费品的人,我才是立正敬礼,表达最大程度的敬畏。
你不要去跟四十岁到七十五岁之间的人说话!七十五岁以上的人,他们拥有历史,四十岁以下的人拥有未来,在这两者之间的人拥有的只是困惑。
①我也知道,一如爱,人愈在乎,便愈容易受伤。许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为了不受伤,宁愿不在乎。因为不在乎,所有事情遂无可无不可,遂变得轻飘飘无重量。
②小王子的了不起,是他见尽人生百态,仍然能够保存童心:不市侩、不世故、不算计,率性、善良、好奇,乐于信任人也敢于去驯服人,并对天地万物有一份温柔的感受和温厚的感情。
但人总是这样:只要活着,他的记忆就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仅记得住个人的大量往事,而且还会记住在生活交叉路口萍水相逢的人们,他们中间有的已经永远淹没在翻腾的人流漩涡里了,有的却成了始终同你休戚与共、心心相连的人。
一名艺术家的工作不是去给人以美感上的愉悦——设计师可以做这事;艺术家的工作是从尘世中撤出一步,通过展示理念,使世界可以理喻或对世界进行评论,而这些理念除了它们本身以外,并无实际用途。
反正照片太容易柔化生活,至于我们内心确认的尴尬、荒谬和疏离,只要无人知晓,也许就等于从未发生。
人越来越成为孤岛,虽然假以时日你甚至可以加上死亡的微信,它可以给你点赞和留言,但是大部分人应该并不想见到它,也不了解它的内心。
都说这是一个注重“个性”的时代,而在我们这些手艺人看来,现代人的生活是被框在一个规格统一的模子里的,用的东西、住的房子、穿的衣服、教育孩子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①只有在广阔中行走过,才能知道人的渺小。只有在历史中神游过,才能知道人生的短暂。
那时黄昏时分,家家户户开始做饭了,在无风的日子,拉风箱,炊烟起。袅袅地直升到空中,飘上天庭,告诉上界俗世尚且安好的消息。
人生命里总有一些不可以狎腻、不容许乱来的东西,死亡是其一,我们不是不可以跟它和解,不是不可以含笑待它,但我们得晓得它是庄重的大事。
人能否有好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一个价值观正确而且坚定的人,他知道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对重要的看得准、抓得住,对不重要的看得开、放得下,大事有主见,小事能超脱,心态自然会好。相反,倘若价值观错误或动摇,大小事都纠结,心态怎么好得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