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都,两千多年的历史为这座古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频频到访于此,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文学宝藏,和合肥有关的古诗词歌赋更是灿若星辰,足有数千首之多。古诗词的美妙意境令人回味无穷,而合肥这座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从战国《楚辞·招魂》中的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到取材于庐江郡的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再到南北朝的《经陈思王墓》……很久很久以前,古诗词中就有了合肥的身影。
从古诗词中,我们一观南宋才子姜夔眼中合肥地区的风土人情,一赏包拯、李鸿章、刘铭传等合肥名人的励志故事,从数千首庐州诗词中窥见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赏合肥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让我们循着合肥的诗风、词韵,一品这座城市自古以来的美丽与风情。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古往今来,被很多文人墨客所瞩目,和合肥有关的诗词歌赋更是灿若星辰,足有数千首之多。可是,你知道关于合肥最早的诗词是哪一首吗?你知道古代都有哪些大咖吟作过关于合肥的诗词歌赋吗?咱们合肥的名人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又作过哪些励志诗?南宋文学家姜夔在合肥赤阑桥畔演绎了一个怎样的美丽故事,又留下了哪些流传千古的动人诗词?合肥的哪处美景又格外受诗词达人们的青睐?今天,文艺君就带你领略一个古诗词中的合肥。
其中的路贯庐江兮,左长薄之句,意为道路贯通穿越庐江,左岸上是连绵的丛林。此处庐江在何处有多种说法。洪兴祖《楚辞补注》云: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谭其骧以为当指今襄阳、宜城界之潼水。现代也有人认为庐江之名出自《楚辞·招魂》。
其次,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此文序曰:
陈思王即曹植(192-232),曾随父伐吴驻扎鱼山(即今八斗岭),病卒,遂葬于此。《合肥县志·魏志》载,当年曹植登八斗岭时,曾赞此地风光秀美,死后若能葬此而无憾!经考,在今八斗镇南侧150米处,有曹植墓,世称八斗陵,延称八斗岭。嘉庆《合肥县志》记:八斗岭,在县北一百十里集后土阜。俗传为曹子建墓。 曹植墓有记载的共三处,一处是山东省东阿县鱼山曹植墓,一处是河南淮阳城南三里之思陵冢,一处在河南通许七步村曹植墓。八斗岭曹植墓疑为衣冠冢。
《寄上吴王三首》是李白来合肥赠予吴王李祗的干谒诗。天宝九年,李白到庐江(今合肥庐江县)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李白在吴王府邸与吴王相处甚密,共宴同酌,观赏歌姬表演,主宾欢悦。第三首因有转韵,疑为古风体。
李白在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时相处甚欢,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吴王送杜秀才赴举入京》。此诗虽为应时挥毫之作,却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这样的佳句,清爽秀丽、浑然天成。
汤坑泉就是今天的汤池温泉,在庐江县汤池镇境内。丁汝昌亦曾题诗云:青川水常流,骑马去闲闲。温泉如有意,暮雀相与还。名城藏古刹,落日满秋山。待到还乡日,归此且闭关。
孙觉(1028-1090年),号莘老,高邮人,历任湖州、庐州、润州、苏州等地方官,苏轼好友,关系密切。两人皆因与王安石政见分歧而受排挤,时运不济,仕途受阻,但不忘苦中作乐,相互戏谑。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孙觉赴任庐州,赠诗,苏轼次韵寄别。然孙觉原作已佚。
逍遥津在合肥东北隅。古为淝水上的渡口,有津桥可渡。《资治通鉴》中记载: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方面只有张辽手下7000人,张辽乘对方立脚未稳,星夜率兵突入吴营,孙权猝不及防退至此地,然津桥已被拆除,孙权纵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
说起古诗词中的合肥,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南宋著名诗词作家姜夔。在姜夔的一生行迹中,与合肥曾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一对合肥姐妹花结为知音,谱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动人诗词。
姜夔是江西鄱阳人,他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然而姜夔的一生,尤其是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却是不断往返于杭州、合肥之间,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文字都是和合肥这座古城联系在一起的,真实细致地再现了那个时期合肥地区的风土人情。
南宋时期的合肥景色是何样的呢?在姜夔的两首词中得以这样描述,《淡黄柳》词云: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凄凉犯》上阕云: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这两首词写了合肥的柳色,一是春柳,一是秋柳,却都一样的凄凉,一样的依依可怜,牵动了人们的思乡之情。姜夔的诗词也赋予了赤阑桥很多浪漫色彩。姜夔曾在《淡黄柳》小引里提到: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三首》之二中又提到: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文中的柳萧萧正是与姜夔爱恋的女子之一,而赤阑桥又是这段悲壮爱情故事的不朽见证。
有别于姜夔诗词的清空和骚雅,咱们的合肥名人老乡包拯、李鸿章、刘铭传也创作过不少意气风发、志向高远的励志诗,令合肥的诗词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璀璨夺目。
宋代名臣清官包拯无欲则刚、刚直不阿的性格,从他的诗作中就能渗透出来,其《书郡斋壁》诗云:
本诗见于《宋诗纪事》,是包拯早年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时在州府中书斋壁上题写的自勉诗,主旨即为官当谋正直之道而去除贪欲。透露着出仕为官志存高远,追求清私心、讲直道,充当秀干和精钢,让后人景仰。包拯流传下来的诗仅存此一首,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以包拯为代表的廉政文化也成为合肥文化的重要名片。
此时李鸿章正值弱冠,但已觉不能浮生碌碌、 一误流光,遗憾终生,而当学以致用,仿刘琨与祖逖闻鸡起舞的思想和理念,一个满怀报国愿望、气冲霄汉的弱冠书生形象通过此诗展现出来。李鸿章这一人生信条的养成与其出生于斯、成长于斯的合肥人文环境无法分离。
合肥风光旖旎,美景万千,但哪一处景致最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呢?据统计,自古以来描写巢湖的诗词最多,达千余首。2015年出版的《合肥通史》专题研究丛书之一《巢湖诗话》中,就整理收录了近千首有关巢湖的诗词。
涂山的位置古今说法不下二十处,安徽巢湖为其中之一。此歌为涂山人对渴望成婚成家的夏禹所唱的南音。夏禹奉命治水而耽误成家,为使家族有后而思虑娶妻。一日遇白色九尾狐,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告于涂山人,被认为是天意的传达,遂与治水期间相识相知相爱的涂山女儿偃攸成婚,并获得涂山人的共同祝愿。此歌可能是夏禹、偃攸婚礼时的群体贺歌。此歌反映了巢湖文化的历史悠远。
仙人洞在巢湖市银屏镇南银屏山上,《巢湖地区简志》记:洞高约20米,宽30米,纵深200余米。洞内曲折幽深,蔚然奇观。仙人洞上方为悬崖峭壁高有百米,临空欲倾,形极险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