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容貌姣好,才华横溢,是民国时期的四大美人之首,在诗歌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孝恂根系福建闽侯林氏,旧年林氏是望族。林氏至林孝恂这一支已式微,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奋,以光绪年间进士之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历任浙江海宁、石门(民国时改称崇德县,今并入桐乡县)、仁和各州县地方官,却能接受西方政法思想,这已超越了同辈仕宦“中体西用”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他还注意让后代接受新式教育,不分男女,送子侄多人赴日留学。其子林长民、林尹民、林觉民都是知名的革命青年。
晚清的季候,充满了变法的酵素,林孝恂也深谙“变”的真谛,笑对人生。时代的大变革,天崩地裂,对林孝恂来说,不是绝境,他总能从裂了缝的大地中,找到另一份生机、另一片天地。那感觉好像是夹缝中长出了新绿,绝壁上开出了鲜花,是因地制宜,四两拨千斤地绝处逢生。林徽因有一点和林孝恂很像,那就是总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总是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汉族,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是才女林徽因的父亲,林觉民烈士的哥哥,福州二中的创办人,第一任校长。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法政学堂。是年福建省谘议局成立,被聘为秘书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次年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月参与组织共和党,担任干事之一。1913年被推为众议院议员,4月任秘书长。5月参与将共和党与、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任政治部部长,拥戴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次年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1917年7月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辞职。1919年著文反对巴黎和会袒护日本,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1923年任北京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是年9月反对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总统,南下上海参与反直运动。1925年11月24日,参与反奉时兵败身亡。
林长民生前,林徽因有所依傍,是无忧无虑的少女;林长民死后,尤其是徐志摩结婚后,林徽因一夜长大,原本纠结的情感线头,被迫厘清。生活不允许她任性。林徽因知道,她必须担起责任,结婚,工作,生子,过一种主流的人生。快乐吗?冷暖自知。
何雪媛的孤独与寂寞,林徽因不懂,也不想懂,即便是何雪媛想找一些小事,借以进入林徽因的世界。但林徽因却决然一转身,把精神世界的大门关闭了。她们之间有爱,多少年相依为命,那种不可缺少,外人无法理解……遗憾的是,她们之间的爱,似乎只有通过争吵才能表达出来。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十年。这门婚事,从最初提起,到最终达成,整整走过了十年才修成正果。在这十年里,梁启超安排他们见面,接来徽因就学,挡走徐志摩,安葬林长民,还支付林徽因留学费用,供给林徽因的亲娘、弟妹,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和财力。所以可以说,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可以说是由梁启超一手打造的,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玉汝于成,该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她终于做了梁家的媳妇。
李蕙仙出生在北京南边的固安县,她幼承庭训家学,熟读古诗,善于吟诗作文,且擅长琴棋书画,有才女美誉。她慧眼识英才,不爱金钱爱文章,非梁不嫁。
1889年时任朝廷维新派大臣李端棻以大学士身份典试广东时,他非常重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才,特别赏识梁启超,亲自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梁。梁几次进京会试及完婚都住在他家。
李蕙仙一辈子“识大体”,不惜掩盖自己的才华与光芒,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男人。夫贵妻荣,她与他同舟共济。她一生精彩,平凡又伟大,终究是建筑在一个男人身上的。但她知道,林徽因做不到她这样。林徽因也聪明,也有才华,但她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传统的三从四德,在她身上,并没有深刻烙印。林徽因不拘一格的真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真诚直接的感情方式,都超出了李蕙仙的期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