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的小摊上摆出了五颜六色的京花,折射着璀璨的春光,在微风中闪闪发亮。它在提醒着人们,清明节要来了。
国人重情,常以“清明”、“中元”、“寒衣”祭逝者而缅旧事。暮春之时,念故人,拔去坟头草,插上含情枝;孟秋之时,思故人,诚乞皎洁月,照人共婵娟;初冬之时,忧故人,焚寄冥钱币,常念寒添衣。我们不愿遗忘已故的亲人,所以效仿着古人结绳记事,将百转千回的相思缠进去,把刻骨铭心的记忆绕出来,时时怀念、常常温习。
美好的记忆,我们害怕遗忘。于是纪念日繁,仪式感盛,用具象化的行动重复描摹着记忆里日益苍白的痕迹。为了留住那一刻的美好,人们想尽了所有的方法,写日记、拍照片、录视频,用文字、用图片、用影像来抵抗遗忘的滚滚车轮。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童年,每逢生日,父母总要带我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生怕于不停歇的时间里遗漏掉我成长的足迹。如今,母亲照顾着我的孩子,她常常将小时候的我与孩子作比较,但说来说去的都是重复的故事,有时候,特意的想要举出一个事例,却总是说到一半就模糊了。母亲捧着老照片一阵感慨,发出年华老去的唏嘘。即使看了照片,也不能连接起当初的回忆,父母老了,他们把记忆里年幼的我遗忘在了岁月的迷宫里。尽管重重挽留,那些对于他们而言,珍贵的成长故事,已经不能被叙述完整,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画面,像看过的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闪而过。
痛苦的记忆,想要遗忘却不容易。每当遇到挫折,我们都恨不得把窘迫一键清除,连根拔起,却不知道刻意的遗忘,只会强调伤痛的剧烈,反而使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对待痛苦的记忆,真正的遗忘是漠不关心,就算被人旧事重提,心里也再无任何涟漪。还有一种遗忘的方式是释然,直面痛苦的根源,宽恕已犯下的错误,原谅一时的冲动,坦然接受有瑕疵的现实。身为基层民警,见过了太多邻里之间的纠纷矛盾。柴米油盐,鸡毛一地,点燃矛盾的导火线形态各异,而矛盾爆发的后果却是不堪设想,轻则相互扭打,彼此吃亏;重则伤及性命,毁人家庭。这对于当事人何尝不是一种痛苦的记忆,矛盾的源头就在身边、天天见面,日日提醒。是选择刻意遗忘?还是选择释然面对,只记恩不念仇,彼此相敬如宾?每个人对于遗忘痛苦都有不同的选择,惟愿时过境迁,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能选择彼此遗忘当时始终咽不下的“那口气”。
但遗忘,其实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同四季更迭,花开花谢。想要铭记一世的,可能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的火焰烧成了灰烬;以为随风而去的,却在不经意之间,被一首耳熟的歌曲、一句相似的话语,带回纷飞的思绪。翻开多年前的一本日记,我不禁哑然失笑,彼时令人愁肠百结、辗转难眠的困惑、纠结,在物是人非的当下显得无关痛痒、无足轻重。那么,此刻的烦恼过了多年以后,是不是也将随着遗忘而失去知觉?这也许就是遗忘的力量,它沉甸甸的压在身上,催促着我们快步流星的向前奔跑,新的朋友、新的信息、新的境遇源源不断的刷新着记忆的库存。再回首走进记忆,那个在操场上骑着自行车等你放学回家的少年还站在原地,他背对着夕阳向你轻轻的招手微笑,年轻又清新的笑脸揉进了温柔的暮光里,投映在情窦初开的心上。“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遗忘滤去了青春里多余的莽撞,给留下的片段染上了美好的颜色。再度重逢,若少年还是少年,也早已不是当时的少年。既然遗忘势不可挡,不如接受得坦坦荡荡。
今夕何夕?芳草依依,不道离殇,不诉归期。时间就像紧攥着记忆之沙的拳头,在与遗忘的漫漫周旋之间,缓缓的松开了手。我想,遗忘的意义或许是让我们学会真正的去感受人生的美好,逐渐变得稳健圆熟、宽厚平和,拥有更多爱的能力,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因为最好的今天就是明天最美的回忆。 (湘潭县公安局石潭派出所 戴亚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