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9年,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高中毕业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大学毕业任职《新周刊》副主编。80后作家蒋方舟的成长道路,一直以来都受到热议。本月,蒋方舟开始在全国多所大学巡讲,分享自己对当下社会青年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昨晚,蒋方舟来到了西南大学举办讲座,讲座的名称是她明年1月出版的新书名—《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据了解,这本书是一本包含了9个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个故事的配角是下一个故事的主角,环环相扣,内容都是人对家庭、婚姻、工作等各方面的逃离。活动开始前,蒋方舟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的专访。
虽然多年前曾出版过小说,但蒋方舟近年来更多是以专栏作家、杂文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问及这一话题,蒋方舟说:“当你没有办法用直接抒写的方式去对抗现实时,就用虚构的方式去消解现实。”
在蒋方舟看来,哪怕是她心目中写得特别好的专栏作家或者杂文家,都处在一种不断向大众解释事情的状态中,一直停留在价值判断上,“这对水平的提高是没什么帮助的。”所以,她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会尽量克制自己以时评的方式去进行价值判断。“我写小说之前把《金瓶梅》读了两遍,发现小时候不喜欢它是因为没办法判断其中的好人、坏人。”蒋方舟说,现在《金瓶梅》中的价值观对她很有启发,让她在写人物的行为时“找出理由而不是判断对错”。
蒋方舟:现在知道了正经小说是什么样子,负担和压力会更大,另外心态上更谦卑。我会把自己写完的部分发给写小说的人看,第一篇写了一两个月,发给一位老师看了以后,对方回邮件说写得很差,我也是一个写了很多年的老作者了,很久没被批评过,当时很气愤把邮件删了。但后来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再写再改,在心态上就会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重庆晚报:你曾说希望以小说家的身份得到认可,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样的?
蒋方舟:我已经把下一部的故事梗概写出来了,是一个长篇。讲的是一个村子来了一个怪物,村子里的人想逃而逃不了,但渐渐和怪物之间取得一些微妙的平衡:怪物每天固定要吃人,但它给村子带来了金钱名利。接着故事的主角有所觉醒,要干掉这个怪物,整个村子就开始思考如何杀死这个“英雄”。我想写得荒诞又现实,对这种寓言类的题材很感兴趣。
蒋方舟说,她之前在其他城市演讲后,一个女孩对她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的个人经历不具备任何可复制性,很怕别人从我自己的故事里去找一个模板。”所以,蒋方舟表示她很反感励志故事类的心灵鸡汤。在蒋方舟看来,这些口号式的鼓励都是不负责任的,“真实的世界有很多的尴尬、无奈、挣扎,这是需要你去面对的,而不是靠一个心灵鸡汤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蒋方舟说,当年轻人喝了太多的心灵鸡汤,就丧失了改变游戏规则的热情。
蒋方舟还认为,有些心灵鸡汤也是对90后的谄媚,“现在充斥着虚假的青春崇拜,包括看到一些为了迎合年轻人而频繁出现在宣传文案上的‘约吗’、‘那么问题来了’之类的网络语言,我都很崩溃。”
蒋方舟:很多人会感叹迷茫,也有同学问我理想遭遇现实怎么办之类的,但其实很多都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困难,还没遇到过就预设了问题的存在,而很多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比如没时间看书之类的。
蒋方舟:采访去求别人很正常,我烦的是写软文,有时有的公司会指名要我写,当然这也不费工夫,但总有一点屈服的感觉,所以会发一些牢骚。
重庆晚报:你之前说不愿意像郭敬明、韩寒那样转行拍电影?那你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别人改编吗?
蒋方舟:我不是说鄙视拍电影这个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考虑。只是对我来说一个人的创作黄金期挺短的,我不想浪费在其他事情上。我的作品交给别人去改编是可以的,我一直都觉得这“孩子”生出来就跟我没关系了,所以也不会在意别人的改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