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人民武警报》“写满青春的哨位”专栏

2018-06-06 05:40:18  阅读 104 次 评论 0 条

  上哨、执勤、守卫、警戒……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任务背后,隐藏着千万执勤官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人民武警报》自2016年3月8日起,开办了“写满青春的哨位”专栏,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感人至深的故事、清新脱俗的笔触讲述了那些发生在哨位上的有笑、有泪、有趣、有感的好故事,至今已刊发稿件30余篇。专栏不仅让读者对哨兵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广大战斗在执勤一线的官兵产生强烈共鸣,不管是退伍老兵,还是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战士,都从中看到了曾经或现在的自己,增强了在强军兴军征程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纵观整个栏目发现,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以哨兵战士为主角,叙述的不是居高临下的首长讲话,也不是刻板生硬的理论阐述,而是以朋友一般亲和的口吻,记录哨兵们的兵心兵语,关注他们的所感所悟。正如栏目“开栏的话”中所写:“开办这个栏目,不是对哨位做简单的描述,而是要把我们的青春记忆和情感留下来,让后来的人能够从我们的记录中,感受到士兵的心和哨位的魂,感受到哨位人生的风霜雨雪,感受到凝望大地时的踏实与深沉。”

  小小哨位,满载哨兵们的苦与乐,一批又一批的新兵在那里迈出军旅生涯的第一步,一年又一年的老兵在那里告别一身戎装。哨位于他们,不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岗位,更是一个炼铁成钢的熔炉。如《且把繁花沏清茶》一文中,讲述了北京总队十七支队某中队官兵们在繁华的三里屯使馆区哨位上的别样经历:作为十七八岁的年轻战士,面对挤满了香车美女的商业聚落,听着街边时尚动感的街头音乐,看着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嬉笑打闹,他们也有过不甘、有过疑惑,但领班员钟文臣——这名曾经高考失利、在华灯闪烁的上海滩工作过的青年,在哨位上兢兢业业、勇救群众,看着群众因他的存在而安居乐业,听着大家的交口称赞,他找到了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文章没有附加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没有回避新兵们的困惑,而是将“过来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用战士的亲身经历对“挥洒青春在哨位”做了最好的回答:“有我在,大家就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立意于文,如将帅于军队;立意高远,才会升华思想。该栏目聚焦于分散全国各地的哨位,关注哨兵在“2小时,120分钟,7200秒”内经历的点点滴滴,但并不单纯记录见闻感受和喜怒哀乐,而是将哨兵在这短短2小时内的感性情怀,以理性思考进行沉淀升华,从而体现官兵们献身使命、责任担当的深刻意义。

  如在《你听那雪原,最美的哨音》一文中,新兵安子尔上巡逻哨时,由于高原反应,急促的哨音使他昏倒在雪地里,对高原执勤充满了失望和泄气,而班长陈勇讲述两名群众因哨音而获救的故事,使他意识到雪原哨音的重要性。在当地百姓的眼里,哨音就是生命的存在,就是希望的存在,就是安全的存在;对于官兵,哨声就是命令、就是集结、就是救援。战士们在短促有力的哨音中,终于蜕变成刚毅铁血的汉子,雪域高原因为有了他们,不再神秘危险。在《士兵的远行》一文中,曾经“说走就走”的游子廖家雄自从参加了长途押运分队后,虽然依然可以“闯荡四方”,但肩上担负了“押运国防重要物资”的艰巨重任。在这流动的哨位上,他逐渐明白了责任与使命的意义,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与镇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虽然一路孤寂,但只要任务需要,那就义无反顾地顶上去,这份担当,既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勇气与信念的最佳诠释。

  武警部队数万个哨位,遍布祖国各地,官兵们有的驻守在繁华都市,有的守卫着戈壁边境,有的扎根荒无人烟的铁路沿线,有的坚守着大雪纷飞的雪域高原,虽各驻四方,但不论在哪儿,他们都在三尺哨位上完成了从一名普通人到保卫祖国的忠诚卫士的精神蜕变。

  在《我和太阳有个约定》一文中,驻守在祖国东部边陲的抚远县中队1号哨位,被誉为“东方第一哨”。在那里,可以第一时间领略阳光照耀华夏大地的风采,虽然1月的抚远气温将近零下40摄氏度,但战士们却以争当“把太阳迎进祖国的第一人”为荣,而他们也正如同那初升的太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不断超越自我。而《我的哨位面朝大海》一文中,驻守在某核电站的战士们,面对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虽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更多时候,面朝大海执勤的日子却是单调乏味、一成不变。变幻莫测的海边天气和潜藏的执勤险情,不仅没有吓退他们,反而更加坚定了站好每一班岗的信心和决心:“哨位虽小,使命重大,祖国的荣耀与安危,也有我的一份。”这既是核电站哨兵的心声,更是全国所有哨兵的共同心声。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序言写道:“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由此可见,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比冗长乏味、味同嚼蜡的流水账作业更能赢得读者青睐。

  如《我守望着丝路繁华》一文,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曾是人流涌动的“新疆之窗”,为重现昔日的繁华与安宁,哨兵们既有与歹徒近身搏斗过,也收获过小学生不太标准的军礼,还收到过维吾尔族老大娘送来的手抓饭,虽然经受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冬天,刺骨寒风冰封脸庞;夏日,17公斤重的装具磨练意志,但望着夜晚大巴扎璀璨宁静的夜色,他们也就忘记了辛苦。而在《我面前是璀璨星光》一文则记述了发生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哨位上的有趣故事:哨兵第一次面对明星时的激动、在璀璨星光照耀下的从容、被人无礼对待时的镇定……每一个哨位上,都有独属官兵们的独特经历,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一次次曲折悠长的心路历程,将他们的青春痕迹烙印在哨位上,也烙印在记忆的最深处。

  该栏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改以往主题宣传报道千篇一律的刻板形象,代之以清新唯美的报道风格、简约而不简单的标题、生动形象的比喻、赏心悦目的图片及穿插字里行间的诗句,为读者送上一道丰富雅致的精神大餐。

  每篇报道的题目都别具特色:《我看见了远方的大地》《我听见从雪山巅吹来的风》《深山有你风不寒》等,题目虽短,却精炼,不仅点明了主题,也让读者从视听感官中,深刻感受到执勤官兵的艰辛。灵活运用的比喻手法使文章读来亲切实在,比如将守卫大桥的哨兵比作坚实的桥墩;将蚊子叮咬的斑点比作青春印记;把官兵的微笑比作自己的“名片”,表现出吃苦也甜的奉献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每篇文章的配图也为栏目增色不少,每幅配图都做成了铅笔素描式绘图,不仅紧扣文章主题,也与报纸风格搭配得相得益彰。如《铁轨这头牵着责任,那头连着家》一文的配图,画的是一条在山中蜿蜒悠长的铁轨,匠心独运地将家与哨位通过铁轨连接在一起,也完美地诠释了“责任”与“乡愁”。穿插其中的诗句更是一大亮点,战士们用自己写的诗句记录了他们的点滴感悟,如《我把远方写成诗》一文,开头和结尾都是哨兵宋兼修的诗句:“妈妈,今夜我在关角山,长风万里,吹不破我的梦想,吹不倒我挺拔的身姿。”即使身在戈壁,依然坚持梦想和信念,除了这发自内心的诗句,还有什么话语能够比这更能表达他们对哨位的热爱、对使命的忠诚?

  该栏目在行文中,以朴实无华的人物语言,写活了个性,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如《手臂上,留着青春的印记》一文,“小样儿,看我怎么整你!”刻画了一个想尽办法与蚊子“斗智斗勇”的战士形象,还有“排长,你别介意,难得有人陪我站夜哨。一个人的时候,每当远处出现若明若暗的灯光,都会让我觉得,这个冷清的夜晚除了我自己,还有别人。”“哨位是战场,也是人生的历练场,它让我学会成熟,学会当兵,学会做人。”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一个在方圆几公里都是棉田和戈壁滩站哨的战士的孤独,不仅打动了文中的排长,也打动了千万读者。其实,这些战士也不过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别人都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军旅、选择了奉献,在平凡而普通的哨位上,从稚嫩的少年成长为坚强的战士。不需要过多高大上的理论,不需要过多苦口婆心的劝说,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已深情诠释了这份真挚动人的“哨位情结”,也阐明了哨位在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意义,而这份感悟将会一直陪伴他们走完军旅生涯,甚至一生。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75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