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人的故事(100个字以上) 和8句读书名言。

2018-06-07 07:16:15  阅读 109 次 评论 0 条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名.人资料网MRZL。COM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 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两年后,他母亲改嫁,牛顿便由他的外祖母抚养。到了十二岁,牛顿在舅父的资助下进入皇家中学。可是这时的牛顿并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学校里的功课都做得很差,而且身体也不好,性格沉默和爱发白日梦,几乎没有出众之处。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一个野蛮的同学无理地在他身上踢了一脚而唤醒的!他跟那个同学打架而且打赢了,可是那个霸道的同学在功课下却远比牛顿好。于是牛顿便决心发奋,誓要在功课上超越他,结果他不单在皇家中学中名列前茅,十八岁时更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1665年,正当牛顿在剑桥大学完成了学士课程之际,欧洲蔓延着恐怖的鼠疫,于是牛顿便回故乡了。在乡间,牛顿利用自制的三棱镜分析出太阳光的七种色彩,并发现了各单色光的曲折率的差异。

  但奇怪的是牛顿对这非凡的发现三缄其口。原来他自知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大学生,如果公开一个如此革命性的发现必然会触怒教授。结果五年以后,当他晋升为授才把昔日的发现公诸于世。

  在乡间的那段期间,牛顿更创立了积分的方法,并将之广泛应用在物理和几何学上。有一夜,牛顿坐在乡间的一棵苹果树下沉思。忽然一个苹果掉落到地上。于是他发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他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可是,由于牛顿的性格孤僻及固执,他在二十年后才发表这理论。另外,牛顿亦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实验,最后总结出三大邉佣桑于私浀淞W的基础。牛顿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 .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惟一敢跟观众“打情骂俏”的、惟一会被观众直接戳穿“面似苦瓜”的主持人,非李咏莫属。

  不要说是央视,在内地的主持人队伍里,李咏绝对算一个“异类”。从天生的相貌到自己设计的花哨西服和蓬松卷曲的头发,李咏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说:“我是一个走狗屎运的人。”

  对于李咏,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在网上与网友聊天时说的“原来是一个人发呆,现在是陪着老婆一起发呆”。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小时候的李咏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祖籍山东的李咏,生在新疆长在新疆,骨子里透着一股新疆人的执著。幼年李咏有事没事就喜欢背着个画板在街上乱转,见什么画什么,后来甚至还画出了一点名堂,受到不少赞誉。到了今天,每当他得意的时候也还经常会拿出纸笔表现表现。

  高中时代的李咏,很有点小聪明,学习成绩不好不坏,除了画画,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文章写得好!他的习作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但他的调皮也让老师大伤脑筋。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对李咏说,如果你这样的成绩能考上大学,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李咏急了,临考前的22天拼命苦读。结果,高考分数比模拟成绩高出一百多分,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擅长恶作剧的李咏去敲那位住在七层的老师的家门,“不怀好意”地对老师说:“您住的挺高的啊!”虽然没有见到当年李咏的顽皮样子,但仔细琢磨这句话的味道,俨然已经有了今天主持《幸运52》的风范。

  尽管李咏在广院学的是播音专业,但他很少待在自己的教室里,却总跑到电视系去上课。李咏几乎没听过播音专业的课,但专业成绩却永远都是第一!秘诀就源于李咏大学时代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哈文,每天帮他作笔记。

  不过老不上课,李咏难免会引来老师的不满,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画画天分,给学校做一些贡献,包括装帧设计、图书的封面设计(广院第一套《播音学丛书》、《西方艺术论》等书的封面均出自李咏之手),再加上跟老师关系处得不错,成绩也一直顶呱呱,所以也就没人为难他。

  但刚入学的时候,李咏可没有这么风光。不可思议的是,刚上大学时李咏特别不爱说话,全班同学都以为来了个哑巴,第一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跟同学也很不合群。转折发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他恋爱了。为了讨哈文欢心,他想多赚钱给她买礼物,于是就旷课去配音、去拍电视剧、去做美术设计。第一次配音的时候,得到的报酬是一分钟6毛钱!刚开始他们班有20多个同学一起去配音,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李咏一个。那时候的李咏经常是一大早骑上20公里的自行车从广院到呼家楼,一直忙到天黑,再骑着车回学校。等到了学校早就过了饭点没吃的了,没办法只能忍着。无论多苦,李咏都凭着坚韧的性格咬牙坚持下来了。哈文也被他坚持的追求从同学变成了老婆。他说:“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之后,自己仰天大笑。

  刚进央视的时候,李咏什么都干过,还做过导演,专拍30分钟以上的专题片,并且自己撰稿、编辑、设计、拍摄、主持。1994年李咏制作的《看新疆》和1995年的《在新疆》都获得了政府奖。那时候李咏根本瞧不上做主持。有一次他跟一位著名的导演,正遇到录制一个著名节目主持人的部分。主持人说到一半,导演喊:停、重来!第二遍说到一半,又是“停、重来”,反复录了多次。事后李咏私底下问导演,录得挺好的为什么喊停?导演说:“他凭什么改我的话?”事实上,主持人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在表达与导演要求完全相同的内容。这一次经历让李咏明白,所谓的主持人只是一个傀儡或者说是一个道具而已,远没有自己做节目发挥的空间大。但在1998年元月,李咏被领导安排到了国际频道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李咏坦言,自己有今天就是因为超乎寻常的自信,在他看来,自信可以克服很多问题,一句一点道理也没有的话,他可以说得铿锵有力、理直气壮,眼睛都不带眨的。

  从第一次主持节目的大败而归,到今天在台上风光无限,李咏嘴上谈笑风生,肚子里却尽是被认为是“异类”的艰苦往事。在朋友的聚会上,谈到彼此的发展经历,李咏常说自己是走了狗屎运的,因为碰到了《幸运52》这样的栏目,还碰到了这样一伙人,“那时候从观众到台里,谁也看不惯我。只有忍。我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我就是这样的主持人!你说我能不能改?可以改,但改了就不是我了。一个主持人,个性非常关键,从出现在屏幕上开始,就得有让别人随便去说东道西的心理承受力。如果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你成什么了?我的主持风格不变,我热情、我真诚,不要管我头发什么样,不要管我长相怎么样,不要管我穿什么,咱们在玩。我不想去教导谁,因为电视就是老百姓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随着《幸运52》的成功,李咏的身价水涨船高。当他被明码标价价值4亿的时候,确实面对着很多的诱惑,不止是金钱,还有其他方面。

  “钱你说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我觉得够用就可以了,我又不想成为富豪,如果我想成为富豪的话,我不会干这行。我只想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除了工作我喜欢在家里,我最不爱扎堆儿,也不愿意把自己归在任何一个圈子里。除了跟几个自己的知心朋友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吹吹牛,剩下的时间就在家待着。以前是自己一个人发呆,现在是陪着老婆一起发呆。”

  很少有人知道,李咏的妻子哈文就是他主持的《非常6+1》栏目的制片人。在哈文眼里李咏是最敬业的主持人,“李咏是我见到的最敬业的主持之一,从前期策划,到组织实施他都会参与、介入。而生活中的他,比较温柔,心胸很宽阔,懂得宽容,不像工作中那么计较。”

  选择李咏做老公,哈文坦言是出于对他的欣赏,“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当你把这种缺点当做特点来看的时候,你就能欣赏他。李咏非常有才华,画画得非常好,字也写得很漂亮,他说话非常有鼓动性和感染力。另外他比较体贴,非常细心。” 尽管李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老婆,但在哈文看来,他依然可以算是一个好丈夫。“男人的责任感,除了支撑一个家,还要带给这个家安宁、幸福,他完成的很好。”但缺点还是有的,哈文揭发李咏在家从来不做饭,连袜子都不洗!不过哈文倒觉得也算是正常,分工不一样嘛。

  提及婚姻,李咏却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古怪而且恶习多多的人,而家庭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现在李咏已经习惯凡事向夫人咨询,如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基本上会以夫人的意见为主。所以老婆永远是对的。表面上看来,李咏似乎有点“妻管严”,但他认为这才是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多赚钱是为了爱、一件事情做与不做也是为了爱。爱是一种尊敬、是一种尊重,如果我想这样,她说这样不好尽量那样,那么我就会按她说的那样做。她会想,李咏是个听话的乖小子!这样一来,凡事都好办了,所以重要的是爱的态度。”李咏有这样“狡猾”的心得也是事出有因。他跟哈文之间,虽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但小争吵还是有的。李咏自己举例子说:“比如我已经喝了两瓶啤酒,她说你别再喝了,我嘴里虽然答应了,但等她睡着后,又偷偷喝了两瓶。第二天她问我喝了几瓶,我说就两瓶,不信你看就两个瓶子。但她仔细一看,虽然只有两个瓶子,但烟灰缸里却有四个瓶盖,于是就会引发一场纷争。”李咏说起这些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因为他知道这是夫人对他爱的表现。

  李咏说,过日子锅碗瓢盆没有不碰撞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李咏的一贯做法是:有争执时自己低头认错。因为只有一方先认了错,争执才能平息下来。李咏觉得,认错并不代表真错了,还是刚才说到的那个爱的态度问题,“家庭需要经营,你说一个家庭能分清谁对谁错吗?有必要吗?除非不想过了。”所以,李咏绝不让争吵过夜,“女人是要靠哄的,但哄并不是欺骗,而只是一些善意的谎言。男人不说谎是不可能的,对老婆什么时候说谎要视情况而定,但一定要保证是——真实的谎言!”

  李咏经常工作到很晚,而他夫人习惯早睡。每次李咏都会给夫人留一个纸条,也许是提醒她第二天的事情,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感触,也许就是一首胡言乱语的打油诗。李咏到任何一个地方,第一个电话都会打给自己的老婆。

  听着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李咏的生活琐事,突然觉得,外表嘻嘻哈哈的李咏是一个“新时代好男人”!

  假如你对麦迪怀有几分好奇心的话,那让我们一起走近麦迪,认识麦迪,了解麦迪,感受麦迪。

  麦迪出生于贵州省惠水县抵麻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体弱多病,4岁才会开口说线岁半才学会走路,初中毕业因为家贫被迫回家务农。这就是麦迪少年生活的全部。

  麦迪于1993年初中毕业。回家不久,在家乡的一所小学当起代课教师,每月工资90元。可是,看着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外地打工挣钱了,麦迪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这之前连汽车都没坐过的麦迪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于是,当代课教师才两个月的麦迪,向别人借了车费南下跑到广东打工来了。这时,所有认识麦迪的人,没有谁会把他与大学生联系起来。

  在广东打工的日子里,麦迪送过水,当过搬运工、泥水工,洗过盘子;在工厂打杂,每天上班超过18个小时;即便工作很勤劳辛苦,可是到了年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呆在工地上的大棚里吃方便面过年;睡过天桥底下。这又是麦迪在广东打工5年的全部。此时的麦迪21岁,5年打工赚钱梦的希望破灭,使他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要想在外生存,必须有文化,有技能。就在那个吃方便面过春节的晚上,麦迪无论怎样也无法入睡,心里一直在想着今后的打算:才21岁啊,未来的路还很长,没有知识,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改变现状。麦迪暗暗对自己发誓:“回家去,我要上大学。”

  上大学?谈何容易啊!一个初中生,而且5年多来没有接触过书本,凭什么能考上大学?做梦去吧,告诉别人不笑掉大牙才怪!

  不过,麦迪还是下定了决心回家考大学去。1997年3月初,麦迪向同乡的工友借了200元路费,坐大巴车赶回到贵州老家,准备用一年时间自学,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初中生,家乡当时没有电灯,家里没有录音机,这英语怎么学?学那门前屋后唧唧喳喳的鸟语还差不多。但麦迪决心已定,于是从抽屉里找到已经发霉的初中英语书,向朋友借来高中所有英语课本,打算从攻克“拦路虎”开始。

  白天,麦迪要到田里干活,晚上回到家还要生火做饭,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煤油灯下学习。由于上初中时没有学过音标,所以在自学英语时根本不会发音,麦迪就用旧纸板剪成小方块,一面写英文单词,一面写中文意思,分门别类,死记硬背。有一次,麦迪在山上放牛,只顾着记忆单词,记着记着天快黑了,才回想起自己是在放牛,可是牛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最后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找着丢失的牛,牵着牛回到家时已是凌晨3点多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麦迪还是没有放弃,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麦迪用自己发明的方法,记住了初、高中所有英语单词。虽然不会拼读,但能在中英文之间默写。

  弄懂单词的意思后,麦迪开始看英语课文,看书上的语法知识。除了英语,还要学习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上天不负有心人,麦迪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本科。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麦迪一家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尤其是他那小学二年级文化的父亲,反复地问麦迪是不是念错了,还找来手电筒让麦迪再认真的读几遍,心里还是不塌实,干脆找来老花镜戴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并说:“老了,很多字都不会认了。儿子,你快去叫村里的王大叔来念给我听吧,他读过高中,是咱们村里文化最高的,他念的我才放心。”那一夜,麦迪全家是最开心的。

  可是,这种开心的时刻好景不长,看到第一个学期的学费要4000多元,麦迪的父亲很快就陷入沉思之中。4000元,对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来说,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家里所有的物品,连房子一起卖掉,最多就值3000元,再说了,山旮旯里的破房子,有谁愿意卖啊。

  第二天一早,麦迪的父亲就出门借学费,晚上很晚才回来,但是一分钱也没借到。所有亲戚都是同一个答案:“谁叫你让儿子考什么大学?”看来指望亲戚是没希望了,父亲到过当地银行去办贷款,但被告知“不够资格”。听说有助学贷款指标,麦迪于是跑到县城银行去办理,虽然所有条件都符合贷款要求,但当银行派人到麦迪家暗访之后,就反悔了。

  眼看只有几天就要开学了,麦迪一家一筹莫展。他的父亲决定去借高利贷,高利贷是20%的利息,另外还有20%的押金,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还清借款,押金便作废。尽管这样,人家还是不肯借钱。后来麦迪的父亲几乎感到绝望了,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萌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证明他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和说明他是爱自己孩子的。麦迪的父亲曾三次自杀未遂,每次都被及时发现而抢救过来。

  到底是放弃,还是坚持?麦迪终于想到了一个“挣钱”的好办法:卖血。于是,麦迪偷偷跑到城里卖了几次血,挣了好几百。但离4000元的距离还差得很远啊。后来,几家放高利贷的老板还是被其父亲的行为所感动,借了3000元,又把家里值钱的所有东西都卖了,就连他父亲的棺材也卖了,加上卖血挣来的钱,总算凑足了第一年的学费。

  大学校园里放飞理想 东挪西借,千辛万苦,终于凑到一年学费的麦迪,怀着美好的梦想,走进了坐落在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

  大学生活,应该都是美好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代伟人的这几句诗句,或许最能描述走进大学校园学子那种轻松张扬、心里只有自我的心态。

  可是,对于麦迪来说,他的家境注定了他的心态非常复杂:走进校园,这只是圆梦的开始——学费大部分是高利贷借来的,必须想办法尽早还清,否则利滚利四年下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下一年的学费又在哪里?这成了麦迪心中最大的包袱;所学的专业是英语,可自己连普通话也没讲标准,没学过音标,不会读音,准备高考时自学的全是“哑巴英语”,自己能学好吗?这又是另一个包袱;从年龄上看,一般21岁的人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是已进大二三年级了,可自己才开始进大一,于麦迪而言,这也是一个包袱。因此,麦迪无法轻松,无法“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是,麦迪自己知道,包袱再重,也决不能轻易被压垮,决不能轻言放弃,好不容易才考上这梦寐以求的大学啊,况且当初5年打工赚钱的梦早就破灭了,考大学改变命运是自己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选择。有过5年“闯荡江湖”经历的麦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过,当麦迪豪情满怀投入学习的时候,才发现,虽然刻苦努力,但由于英语基础太差,进入课堂,老师很多时候直接用英语讲课和与同学们会话,自己听不懂,感觉自己似乎被老师和同学们抛弃了。发音,成了麦迪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

  麦迪意识到,要想学好英语,从自己所就读的大学校园里毕业,必须从零开始,从音标开始学起。于是,麦迪按自己的计划学习,跟着录音带上的发音一个字母一个单词的读标准,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读流利,字典不离手,三人必问师。一年之后,麦迪的发音有了很大的进步,口语有了明显的提高。麦迪觉得自己开始入门了。

  觉得自己学英语开始入门之后,麦迪就有意识地找寻机会与人对话,参加英语角活动,或者大胆登台演讲。

  一次,麦迪像往常一样去参加附近一所大学的英语角活动。这所大学的英语角活动很活跃,每次活动都有人上台分享英语学习的体会,麦迪也想找机会上台试试锻炼自己。在暗地里准备了半个月之后,这次麦迪鼓起勇气上台了。可是,因为初次上台的紧张,自己发音的不标准,没等麦迪把所准备的内容讲完,台下就有人起哄:“滚下来!”麦迪一时大脑里听到的全是“滚下来”的声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随着台下起哄的增加,麦迪站在台上不到两分钟就灰溜溜走下台,悄悄的消失在人群中。那天晚上,麦迪躺在宿舍的床上一直睡不着,耳边总是传来“滚下来”的刺耳声。这一声声“滚下来”,让麦迪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麦迪学习更加努力用功了。

  一年之后,麦迪又去了那个被人们叫他“滚下来”的英语角。不过这次是组织方邀请他过去的。麦迪拿着麦克风,走上台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年前,我在这个台上被你们叫我‘滚下来’,一年后的今天,你们邀请我来分享如何学好英语口语。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只要他自己不打败自己,别人是没法把他击垮的……”

  就是这“滚下来”和“邀请去”事件,让麦迪产生了新的想法和认识。麦迪想:一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基础差,感到彷徨,无助,他们可能也想学好英语,可不知道如何入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好的大学,不是每个人都能专攻英语。“可不可以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鼓励更多来自农村的学子,鼓励他们好好珍惜学习机会,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麦迪在心中有了这样的冲动。这后来成了麦迪的一个理想和追求(而为了这个理想和追求,麦迪在大学毕业后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各大中小学进行演讲,这是后话)。

  带着这样的冲动,作为一种追求,麦迪开始到一些学校演讲,放飞他心中的理想。虽然当时麦迪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但麦迪的亲身经历感动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对麦迪如何在一年时间里考上大学很感兴趣。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演讲,麦迪强迫自己快速提高口语能力,每天都在不停的说英语。就连说梦话都是英语,麦迪对英语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这也促使麦迪的英语水平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当然,由于家境贫寒,麦迪从踏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想着如何筹生活费、下一年的学费和还清家里为自己上大学而借的高利贷。

  为了筹生活费用和下年的学费,麦迪白天上课,晚上出去挣钱。替人派发宣传单,送水,到火车站当搬运工,当家教,只要能赚钱,只要合法,麦迪都干。

  在送水的时候,麦迪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昆明的住宅区大多数没有电梯,有很多次麦迪接到送水任务,立即肩扛着桶装水,送到客户所住地点八楼,可当麦迪气喘吁吁蹬上八楼时,却迟迟没有人敲门,麦迪打通客户电话,对方说没人在家,下次再来吧。麦迪只好又扛着桶装水,拖着疲惫的身子下楼……

  还记得有一次,麦迪去当家教。是给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补习英语。在这之前,这位学生已经换了六个家教都说不满意,麦迪的教学方法独特,赢得学生的喜爱,上了一个月后,英语成绩很快得到明显提升。转眼就上了三个月课程。眼看快到学期结束了,麦迪还得复习自己的功课,所以不能再抽时间去给这位学生补课。麦迪也觉得对不起这位学生,特意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在电话里说没关系。但是,当麦迪去领取三个月来的课程酬劳时,却被那位学生家长大骂了一顿:“你不再为我孩子补课,还有什么资格拿钱?”就这样,麦迪辛辛苦苦上了三个月的课,却没拿到一分钱。几百元,对一般人来说并没什么,可对麦迪来说,这可是他几个月的生活费啊。

  其实想想这都是些小事,但正因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麦迪更清晰的认识到: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一定要学会忍耐,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76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