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王奶奶,他的儿女都去城里打工了,老伴也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相依为命的亲人。一天,王奶奶生病了,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那些脏衣服、脏床单堆得跟小山似的。
邻居家的小丽知道了,就来到王奶奶家。这时候王奶奶正在睡觉。小丽不想打扰她,悄悄地把脏衣服、脏床单抱到院子里洗起来。王奶奶从睡梦中醒过来,听见院子里有动静,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出门,惊讶地发现洗干净了的衣服、床单凉在院子里。小丽额头挂着晶莹的汗珠,还在高挽着袖子洗衣服。
王奶奶激动地搂住小丽,抚摸着她俊俏的脸说:“你真是热心的好女孩,谢谢你。”小丽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语文教科书里的文章,写得很棒,为什么我们就写不出来那样的好文章呢? 那些文章中有那么多好词好句,作者都是从哪里弄来的?难道他们的脑瓜真的天生那么好使,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地写出来?
其实不然,主要是因为作者常年学习积累的结果。一些世界知名的大作家、大文豪,写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到七八十岁还在学习和积累知识!他们脑海中的好词好句也都是日积月累得来的。
第一招,准备个小笔记本,看到书上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时间长了,不就有很多好词、好句、好段落了?这一秘密招术我在上中学时就一直使用。我还准备了一些小纸片,把好词、好句记下来揣进口袋,没事儿时就拿出来读读记记。
第二招,多读课外书,多看别人写的文章。看到好词好句时,用笔在下面划上线做标记,回头再读时,一眼就能看到。看得多了,不就潜移默化变成自己的了吗?这一秘密招术我用得最多。不但在书上划线儿,还把自己的感想也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第三招,多背诵古诗词,名言警句。古诗词大都意境优美,有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肚子的油水多了,人会长肥胖,不可取。肚子里的墨水多了,人会变得聪明有才华,写文章说话有条有理,引经据典,当然是好事儿。
第四招,多写多练。光说不练嘴把式,光看别人的自己不动手也不行,必须得多实践。有些人眼高手低,指责别人写得不好,轮到自己写时更写不好。没有别的办法,多写多练。写得多了,好词好句会自然而然从笔尖流出来。
第五招,偷师学艺。看到别的同学作文里有好词好句,偷偷记在脑海里,等自己写作文时可以拿出来使用。偷同学的好词好句,不能叫“偷”,这也是勤学苦练的一种表现。
第六招,背一些经典名篇。一味地单纯记好词好句,容易与文章脱节,理解片面。而那些经典名篇,许多也都是成功运用好词好句的典范。通过背诵经典名篇,能够更准确形象地理解掌握好词好句。
第七招,把好词好句进行分析、比较、分类。好词好句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比如人物类、山水风景类、兄弟姐妹父母感情类,再比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比喻拟人、俗语成语等等。通过分析、比较和分类,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记忆,并在写作文时正确地运用。这样可以形成“积累——分析——比较——运用——再积累”的良性循环,使自己充分品尝到积累好词好句所带来的益处。
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积累了好词好句,还得学以致用,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把一些华丽词句、名言警句硬插进自己的文章。这样写出的文章容易人云亦云、支离破碎,有拾人牙慧、邯郸学步之嫌,反而弄巧成拙,让人笑话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