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在“耕读传家”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年代,“会养猪,会读书”无疑是对湖南宁乡这一地域人文的极大褒奖。这几天,这片“安宁乡土”为一个“会读书”的宁乡小伙沸腾起来。
这位新晋学霸红人叫何江,出生于宁乡县坝塘镇停钟新村。波士顿时间5月26日上午10时,何江作为2016年优秀学生代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成为首个走上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学生。
在“寒门再难出贵子”之说盛行的当下,何江从宁乡农村走到了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台,用他的努力证明一个中国农村孩子到底能走多远。
5月26日,宁乡县坝塘镇停钟新村,相比较邻居的高墙大院,何江家没有围墙的粉色小楼很不起眼。早上9时,何江的妈妈曾献华打开微信跟儿子视频聊天:“江啊,不紧张吧?”
“还好咯,今天要早点休息,明天四五点钟就要起来准备哒。”哈佛博士的宁乡话依旧很标准。此时的波士顿已是深夜了,何江在做最后的演讲练习。
“去美国后人还胖了。”曾献华满意地挂断视频。在父母眼里,何江没有太多的变化,离开宁乡求学11年,口音依旧。
何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也是第一个念书念到美国去了的人,他的弟弟今年也硕士毕业了。
“村里就我屋里两个研究生。我们乡里土话讲,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何江父亲何毕成说。
何毕成高中文化,算是农村知识分子,比一般农民要有见识。何毕成怀念上世纪90年代,那时大家都夸宁乡人会读书,人们并不那么羡慕当官发财的,却特别羡慕会读书能考上名校的。在乡里,会读书的孩子往往是一个村子的榜样,有着莫大的荣耀。
到了新世纪,读书渐渐不像过去那么“高贵”了,但何毕成依旧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执念。
何江小时候,何家每年都要种20亩水稻,喂三四头母猪、十几头肉猪,两兄弟从小跟着扯猪草、搞“双抢”。何毕成喂猪很用心,那些年硬是靠着喂猪种田把孩子的学费都挣齐了。
“他们兄弟都晓得,爸爸妈妈寻钱(赚钱)不容易,他们不讲究吃穿,有书读就满足了。”曾献华说。再怎么辛苦,何家也没让兄弟两个成为“留守儿童”,一家人的生活清贫却完整。
村里也有人说话不好听的,说读了研究生又怎样,还不一定找个好工作呢,不一定赚到买房钱呢。其实,从何江大二开始,就不再需要家里给钱,他每年都可以拿到奖学金,并且在外勤工俭学,每个月还有钱寄回家里补贴家用。
小满时节,雨雾缭绕,宁乡县一中,午休中的校园很安静,离高考还有最后10天时间,“备战”的气氛已浓到极致。
高三633班,每个学生课桌边都是大箱书籍资料。没有午休的喻遥从复习资料中抬起头,他说:“我们春晖班的学生都是农村出来的,读书是我们的出路。”师兄何江,让这些农村孩子看到了可以到达的高度。
高二学生的神情要轻松许多。“他太牛了!”648班的陈羽峰在走廊里说起何江。陈羽峰的高考目标是浙江大学,现在他有了更多想法:“也许我还可以像何江一样走得更远一点呢。”
2005年,何江从宁乡一中345班毕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主攻生物技术领域。“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了,让孩子们的偶像不仅仅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宁乡县委宣传部干部张进良说。
何江的英语老师谢芳,与何江关系很好,上大学的时候,何江每个假期都会回来看她,去美国以后,每年正月初一也都要打电话给她拜年。在谢芳看来,何江视野开阔、目标明确,他从进大学起就准备出国,进行托福考试,一个寒假9天背了9000个单词。此外,何江很大胆,英语口语不好,却敢上台发言,善于表现自己。
“何江是那种头脑清晰、有目标、有决断的学生,从高二就立志学生物科学,”何江的生物老师周海英说,何江的学习非常高效,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学校负责团委工作的黄燕老师,还记得何江是一次辩论赛上的最佳辩手,何江的口才一直让她印象深刻,“他是学霸,但不是书呆子,综合素质很突出,人很活跃。”
何江在学校还有一个外号叫“佛祖”,同窗卢丝雨解释说:“因为他总是笑笑的,从来不会抱怨和生气,有双手合十的虔诚感恩。”有年初冬,天气很冷了,何江还穿着一双旧凉鞋,几个同学就合计送了他一双新球鞋。“何江当时很感动,有些不知所措,只想一下教会大家100道数学题来回馈就好。”
“哈佛的教育教会我们学生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勇于立志改变世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毕业生都会畅想我们未来的伟大征程和冒险。我在此刻不可避免地还会想到我的家乡。”
波士顿时间5月26日上午10时,何江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台上,发出了一个中国学子的声音,台下掌声雷动。
在毕业典礼上进行演讲,这是哈佛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当天与何江同台演讲的特邀嘉宾是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这次申请毕业典礼演讲,历经3轮选拔才正式入选。“哈佛往届毕业生代表大多是文科学生,我提出了一个不同的理科生视角,这可能是打动评委的关键原因。”何江谦虚地说。
他的演讲内容从个人故事讲起,谈到他在中国农村的成长经历,谈及他在哈佛大学做的生物医学研究,以及如何将他的研究成果向世界更多的地方传播。而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让更多中国农村的学子看到:“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竞争这个演讲的机会很不容易,每年有几千名研究生毕业,去申请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棒的故事,”哈佛大学2011级基础医学博士生刘浩说,在美国有很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何江是其中的一员,他积极申请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也展现了中国学生的自信。
新泽西州医药代表梁山说,何江能在语言不通的陌生环境里站稳脚跟,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演讲台上发表演讲,受到美国华人的很大关注。
定居德克萨斯州的杨扬,带着家里两个中学生观看了何江的演讲视频:“这对孩子们很有教育意义。”
从哈佛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博士毕业,何江将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是3D打印人体肝脏。他还写了一本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新书,即将在美国出版。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一只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我问我妈妈该怎么处理——妈妈并没有带我去看医生,而是决定用火疗的方法治疗我的伤口。
我在中国的农村长大,在那个时候,我的村庄还是一个类似前工业时代的传统村落,我们自然不能轻易地获得先进的现代医疗资源,那个时候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医生可以来帮我处理蜘蛛咬伤的伤口。
蜘蛛咬伤的事件已经过去大概15年了,我非常高兴地向在座的各位报告一下,我的手还是完好的。但是,我时不时会因为先进科技知识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平等分布而困扰。在怎样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带到世界最需要该技术的地区这件事情上,我们做得并不好。
在哈佛读书期间,我切身体会到先进的科技知识能够既简单又深远地帮助到很多人。我们的社会强调科学和创新,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分配知识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科技知识的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能够一起奋斗将此目标变成现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