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要思辨性阅读

2018-06-13 04:30:56  阅读 175 次 评论 0 条

  思辨性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思辨一旦打开,亦可增加或改变我们对于人事、人生的诸多判断与认知。

  在理解《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按诗意是从黄昏写到夜幕降临,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这里思辨力度变得更大。《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发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如果没有具备思辨性的阅读方法,就会造成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匮乏,这样也就降低了阅读的效果,甚至还造成学生出现了迷失正确阅读方向等现象。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81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