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伤春的古诗词,带你领略古代文人特有的伤春情结!
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下面另解释:所谓伤春悲秋,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使引发对人生的悲叹。作家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火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都是诗人对自然的感伤。
伤春,并不是写一般断肠的春色,而是天翻地覆伤春色(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也就是杜甫《春望》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意。实际是伤时,也是伤国。全诗正是围绕着感伤国事这个主旨展开了深沉的艺术构想。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人早年参加庆历新政,但不久革新失败,革新派惨遭打击,流落东西,词人屡受贬谪,自谓十年困风波,九死出槛阱。晚年虽奉诏回京,恢复馆阁之职,但新政失败给他留下的精神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这首词从首句画阁归来春又晚推测,大约作于回京不久。此词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以凄婉缠绵的笔调,曲折尽意地抒写了伤春女子的满怀离思和一腔哀愁。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寇准被贬为青州知府,任职之际,他为了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了这首词。遥想当年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如今一别经年,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吗?
此词为词人于1907年春作于海宁。当时词人刚刚入京,历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局编译、名词馆协修。词人怀着哀怨无奈的情绪写下了这首词,这其中也包含了个人的心曲和时代的苦闷。全词抒写伤春怨别之情,寄寓对于人生的看法,其哲理意味并不很浓烈,而细加吟绎,仍可见它与传统的伤春怨别词有所不同。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卢氏成婚,诗人时年20岁。婚后夫妻两人情感笃深、琴瑟和鸣、无限恩爱,有过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这首词正作于此阶段,这是一首展现他们情感历程的词章,也是他们正在热恋时期所写的。纳兰性德公务缠身,身在远方,不能在家陪伴妻子,想象妻子在家思念自己,愁苦无聊至极,由此他作下这首《相见欢》,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