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片阳光

2018-06-14 17:02:07  阅读 132 次 评论 0 条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没有人的感觉,人的情感,即便有自然,也就没有自然的美,质或神方面更无所谓人的智慧,人的创造,人的一切生活艺术的表现!”

  早在与父亲旅居英国伦敦期间,林徽因就深受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攻读建筑学。在与梁思成共同赴美留学期间,迫于建筑系不招收女生的规定,她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同时还选修了建筑系的课程。

  “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令人沮丧的是,在所谓的“和世界接轨”的口号下,我们自己国家独特的原创艺术正在被践踏,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

  学成归国后,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亲手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就连东北大学“白山黑水”校徽都是出自她之手。她还同丈夫深入祖国各地,四处考查,帮助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她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捍卫古老的北京城,挽救传统的景泰蓝。她为中国文学、艺术和建筑事业挥洒的智慧,付出的艰辛,妆点了她的生命之光。

  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琮的泉流,和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娱的音调。看到这同一片阳光射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伤愁。至多,在舒扬理智的客观里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去幼年记忆步履所留的残迹,有点儿惋惜时间;微微怪时间不能保存情绪,保存那一切情绪所曾流连的境界。

  倚在软椅上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闲的过失。但东坡的辩护:“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此刻不倚榻上而“静”,则方才情绪所兜的小小圈子便无条件地失落了去!人家就不可惜它,自己却实在不能不感到这种亲密的损失的可哀。

  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归根说,我们活在这世上到底最珍惜一些什么?果真珍惜万物之灵的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种种,所谓人类文化?这人类文化到底又靠一些什么?我们怀疑或许就是人身上那一撮精神同机体的感觉,生理心理所共起的情感,所激发出的一串行为,所聚敛的一点智慧,——那么一点点人之所以为人的表现。宇宙万物客观的本无所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兽才开始有了秀丽,有了气质,有了灵犀。反映在人性上的人自己更不用说。没有人的感觉,人的情感,即便有自然,也就没有自然的美,质或神方面更无所谓人的智慧,人的创造,人的一切生活艺术的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183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