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小编为大家讲两个与龙门石窟有关的励志故事吧!希望通过这两个励志故事,在新学期启发同学们的远大理想,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
姚崇,字元之,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他自幼好学,下笔成章,为官后深得武后器重。姚崇曾历任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三朝名相,是促成著名的“开元盛世”的关键人物。姚崇与宋(当时另外一位名相)等人一起佐助唐玄宗,励精图治,从而开创唐朝的全盛期,被《旧唐书》形容为“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对于姚崇,史称贤臣,政治上刚直不阿。他虽然不信佛,但他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母亲去世之后,姚崇为了对母亲尽孝追福做功德,顺遂母亲的意愿,特意在龙门石窟西山为母亲开凿了一个形制完备,规模较大的功德窟极南洞。
极南洞内主尊弥勒佛善跏跌坐,伎乐人姿态婀娜,活灵活现,窟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飞天环绕......全窟俨然一派弥勒净土美好的世界之场景,充分体现着姚崇对母亲的拳拳的孝心。古今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孝顺父母、德才兼备的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他自幼便聪颖过人,在母亲的教育下,五六岁时开始习诗,八九岁时便懂得了声韵。贞观三年,16岁的白居易从洛阳家中来到京城长安,步入社会。他的成名佳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也是写于这一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积极向上,透露出顽强的生命力。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老师仍然在给孩子们讲授。
贞观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第四名进士,从此踏入仕途,一心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白居易的晚年是在洛阳龙门度过的,他在龙门香山隐居了18年,每日和诗友们或游龙门,或登香山,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的诗篇,成为当年诗坛中一件众目关注的盛世。“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所描绘的正是白居易的晚年生活。
诗人虽然表面上超然物外,过着归隐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并非真正平静。他在诗中写到:“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由此可知,诗人并没有失掉一个文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时时关注着人民的疾苦与国家的安危。
白居易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和他两千多首传世的佳作,赢得了后人的景仰。他对我国文学史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他的诗作也为文学史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新的学期,开学第一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一定不要辜负大好的时光, 要像一块海绵一样,多吸取积极正面的知识和养份。要想未来有所成就,就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龙门石窟景区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里更上一层楼哦!
发表评论